据《北满矿产志》记载:民国期间,曾对东宁县乌沙沟附近门子关铅、锌矿,德都县尼
马河辉银矿,五常县拉林河上游磨盘山铅、银矿,牡丹江镜泊湖东峰银矿,宁安县腰屯银矿
等进行过地质调查。1928年民国政府农矿部地质调查所曾在嫩江、讷河、克山、龙江等地进
行地质调查和进行1:100万地质填图工作。东北沦陷时期,伪满铁经济调查会,伪满铁地质
调查所,伪满洲矿业开发株式会社矿产资源调查所、伪大陆科学院等单位,于1932年至1941
年期间,还对五道岭、绥化、庆安铁路沿线,黑龙江沿岸,滨北铁路沿线,东宁、绥芬河一
带的铜、铅、锌、钨、钼等有色金属矿产资源进行了一些调查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黑龙江省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地质勘查工作由国家统一安排,有计划地
进行。
中国科学院最先对五道岭铅锌铁矿进行了调查,调查面积200平方米,填了1:1万基岩地
质图。1956年,黑龙江综合考察队小兴安岭地质队、乌苏里地质队等开始对张广才岭、小兴
安岭区域,小兴安岭北部,大兴安岭东北、虎林、饶河一带进行区域地质考察和地质填图工
作。
在1958年“大跃进”时期,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地质勘查工作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
,各地市相继成立了地质局,加强对地质工作的组织领导,地质勘探队伍迅速扩大;开展了
万人上山群众性的找矿活动,发现了有价值的多宝山、小西林、铁力二股、小岭石发、小裕
丰等地的铜、铅、锌等有色金属矿区。
黑龙江省地质局和黑龙江省冶金厅所属地质队对上述矿区进行了以普查勘探为主的重点
勘查。普查了多宝山I、Ⅱ号矿带,1961年发现了Ⅲ号矿带和铜山矿床的1号矿体。1963年又
发现了三矿沟铜矿。1963—1967年,黑龙江省地质局多宝山地质队和第二地质队对三矿沟矿
区进行了详细勘探。1964年4月至1965年10月,黑龙江省地质局第三地质队对小西林铅锌矿进
行了详细勘探。1965年,东北有色金属管理局地质勘探公司113地质队进入弓棚子铜矿区(现
松江铜矿),在原普查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了详细勘查,历时5年,提交了第一期储量详查报告
;之后,黑龙江省冶金地质勘探公司703地质队又进行了补充勘探,1975年12月,冶金部批准
了该队提交的“宾县弓棚子铜锌钨矿床补充地质勘探报告”。
由于黑龙江省缺钢少铁,1958年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地质工作的重点是找铁。在勘探铁
矿的同时,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亦得到探明,如石发、大砬子、苏家围子、张家湾、秋皮沟、
翠宏山、铁力二股东山、西山、响水河、三林班、双鸭山等矿区,相继探明了铜、铅、锌、
钨、钼等矿种。到1985年末,全省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勘查工作,提交勘探报告的有松江铜矿
、三矿沟铜矿、西林铅锌矿、双鸭山铁矿南矿区的钼矿等4个矿区;进行详细勘查的矿区有1
3处:多宝山、翠宏山、五道岭、石发、大砬子、铁力二股西山、铁力二股东山、付地营子等
;普查矿区(包括找矿评价矿区)13处:铁力二股三林班、阿廷河、九佛沟、大顶子、昆仑
气、秋皮沟、五星铅锌矿等。
截至1985年底,黑龙江省共发现有色及贵重金属(不包括黄金)矿床30处,分布在宾县
、阿城、伊春、铁力、逊克、嫩江、爱辉、鸡东、东宁、萝北、双鸭山等市县境内,已查明
有工业利用价值的矿种有铜、铅、锌、钨、钼、锡、铋、镍、钴、铂、银等10余种,及伴生
金、镓、铟、镉、硒等,累计探明各种有色及贵重金属储量合计596万吨,保有储量564.9万
吨。由于许多矿床为多金属共生,按不同金属分别计算,含铜矿床14处,累计探明铜金属量
266.4万吨,居全国第8位,其中大型铜矿1处,即多宝山铜钼矿,中型铜矿1处,即弓棚子铜
锌钨矿(松江铜矿);含铅矿床19处,累计探明铅金属量81.6万吨,居全国第13位,其中中
型铅矿2处,即西林铅锌矿和翠宏山铁、多金属矿;含锌矿床23处,累计探明锌金属量208.
9万吨,居全国第9位,其中大型锌矿1处,即翠宏山铁、多金属矿,中型锌矿5处,即松江铜
矿,石发铁锌矿,西林铅锌矿,铁力二股西山、响水河铁、多金属矿;含钨矿床6处,累计探
明三氧化钨19.1万吨(折钨15.1万吨),其中大型钨矿1处,即翠宏山铁、多金属矿,中型
钨矿2处,即松江铜矿和双鸭山铁矿南段矿区白钨矿;含钼矿床7处,累计探明铝金属量22.
1万吨,其中中型钼矿3处,即五道岭钼矿、翠宏山铁、多金属矿和多宝山铜钼矿;含锡矿床
1处,金属量377吨;含铋矿床2处,金属量792吨;含镍矿床2处,金属量1.3万吨;含钴矿床
1处,金属量1428吨;铂钯矿1处,铂8330公斤;伴生银矿7处,含银2410吨。
黑龙江省有色金属矿产主要产区有15处,其保有储量和特点如表2—3。
黑龙江省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其矿床类型有5种:矽卡岩型矿区有21处,矿种有铜、铅、锌
、钨、锡、铋、钼及伴生金、银等。中高温热液型矿区有6处,矿种以铅、锌为主,伴生银储
量有430吨;斑岩型矿区1处是多宝山铜矿,铜保有A+B+C+D级储量为237万吨,其中A+B+
C级储量为115万多吨,属特大型铜矿,绝大部分矿石属硫化矿类型,还有少量的是铁、多金
属矿石(铁钼钨铜铅锌综合矿石、铁锌、铁钼锌、磁铁铅锌矿等),伴生、共生的有益组分
有金、银、镓、铟、镉等,综合利用价值高,但有的选矿性能差;风化壳型矿区1处,是萝北
大金顶子镍矿;基性—超基性硫化铜镍型矿区1处;是鸡东县五星铂钯矿。
黑龙江省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正在开发利用的矿区(床)只有4处:多宝山铜矿(三矿沟矿
区)、松江铜矿、西林铅锌矿和翠峦昆仑气铅锌矿。已经利用的铜储量16.66万吨,为全省
保有储量的6.3%;利用的铅、锌储量为18.11万吨和40.38万吨,分别占总储量的27.03%
和21.18%,其中西林铅锌矿利用铅、锌储量17.59万吨和25.73万吨。曾经开发利用现已停
产的矿山有秋皮沟铜矿(1970—1981年)、小裕丰锌矿(1959—1965年)、石发铅锌矿(19
66—1980年),三处矿区资源利用不多即停采。未利用的矿区有23处,钨、钼、锡、铋、镍
、钻、铂全部没有利用。
在未开发利用的矿区(床)中,多宝山铜、钼矿和翠宏山铁、多金属矿床储量最多,是
黑龙江省将来发展有色金属工业的资源优势。
多宝山铜矿是特大型斑岩型铜矿床。现已探明铜储量2372564吨,占全省铜储量的89.7
6%,伴生钼81278吨(属中型钼矿),金73吨,银1046吨,黄铁矿含硫89.9万吨。矿区有4条
矿带,其中Ⅲ号矿带Ⅳ号矿体规模最大,铜储量173.7万吨,占全矿区铜储量的73.3%,呈
巨大的透镜状,矿体厚大,形态完整,连续性好,倾角70—80度,走向310—340度,赋存在
花岗闪长岩的绢云母化带和钾长石化带中,矿体长1400米,最大水平厚度390米,地表出露的
厚度23—340米,赋存标高540—500米,其“厚大部分”赋存在400—0米,开采条件好,适合
大规模露天开采。此外,4公里外的铜山矿区,已探明铜“D”级储量84.1万吨,正在进行详
细勘查。
翠宏山铁、多金属矿床是大型的矽卡岩型矿床,含锌51.35万吨(属大型锌矿)、三氧
化钨12.16万吨(折钨9.64万吨,属大型钨矿)、含钼9.39万吨(属中型钼矿),含铅19
.43万吨(属中型铅矿),含铜3.21万吨,伴生银195吨、铟341.2吨、镉2935.7吨、硒2
53.3吨、硫化铁612.8万吨。主矿带位于翠宏山地段,有6条主矿体,长300—1650米,埋深
150—660米。矿石类型有铁锌矿、铁铝钨矿、铅锌铜矿和铁多金属矿。库尔滨河流经矿区,
矿体赋存条件、水文条件比较复杂。
双鸭山铁矿的钨矿床是与铁共生矿体,埋藏较深,需地下开采;石发、苏家围子、铁力
二股西山、铁力二股东山等铁、多金属矿床,矿体埋藏深,形态较复杂;五道岭钼矿是单一
矿种,含钼4.17万吨(属中型钼矿),储量集中,主矿体储量占总储量的98.16%,需地下
开采,但矿石可选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