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稀土
黑龙江省稀土生产始于1961年,哈尔滨火石厂(原名哈尔滨市太平区工业局实验厂)利
用我国南方化工企业的废渣或广东、广西等地含放射性的独居石作原料,使用瓷盆、陶瓷缸
作反应容器,人工手持木杆搅拌,采用化学法生产混合稀土金属,成份不能控制,产量很小
,无法供应市场,只能作为本厂生产打火石的原料,每年生产打火石2—3吨。60年代后期购
置了机械化作业的反应容器,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每年可生产20—30吨打火石。
1974年,在冶金工业部主持下,全国主要稀土研究院(所)在哈尔滨火石厂进行“包头
产低品位(20%—30%)稀土精矿冶炼工艺的工业试验”,采用回转窑硫酸焙烧分解稀土精矿
、复盐沉淀、碱转化、酸溶、浓缩的工艺流程,生产氯化稀土获得成功,哈尔滨火石厂建设
了相应的生产设备,生产面貌发生了变化,生产能力、产品质量都有很大提高。进入80年代
,开发了钐、铕、钆富集物等新产品。
到1985年,主要产品有氯化稀土,每年可生产300吨;钐、铕、钆富集物,每年可生产3
吨;混合稀土金属,每年可生产40吨;稀土微肥,每年可生产40—50吨;打火石,每年可生
产40吨。
1985年,在国家经济委员会、全国稀土办公室的支持下,哈尔滨火石厂进行较大规模的
技术改造,投资220万元,拟建设1条年处理稀土原矿100吨的生产线,1条萃取分离生产线,
2条焙盐电解生产线,1条打火石生产线,将为以后的发展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