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铝、镁及合金锻材
东北轻合金加工厂锻压生产线是黑龙江省惟一生产铝、镁及合金锻材产品的生产线。该
生产线是东北轻合金加工厂二期工程项目之一,由苏联援建。1958年6月10日破土动工建设,
1959年苏联政府单方面撕毁合同,撤走专家,停止提供技术资料,给建设工作造成很大困难
,延缓了建设进度。在困难面前,该厂领导、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发扬自力更生、奋发图强
的精神,紧密合作,经过三年的艰苦工作,于1961年初10000吨模锻水压机正式投产。并边生
产边安装其它设备,到1961年10月最后安装完从鞍山钢铁公司搬迁来的3000吨自由锻水压机
,生产线全部建成投产。主要设备有模锻水压机3台,10000吨的1台,5000吨的1台,3000吨
的1台,还有3000吨自由锻水压机1台及相配套的加热炉、均热炉。机械加工设备有大型龙门
铣床、大型立式车床、大型镗床、靠模铣床及相配套的各种热处理炉。设计能力为年产锻材
4300吨,其中模锻件3700吨、自由锻件600吨。主要生产航空工业用锻件,同时也为航天、舰
船、轻纺、电子等工业部门服务。产量计划根据需要安排。
“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受“左”的思潮影响,支援“三线”建设,该厂先后调出1台
5000吨水压机、650吨切边机、H75电炉、双层电炉、20吨天车等9台大型设备,生产能力降低
,生产受到了干扰。但是,由于全厂技术人员和工人们的努力,生产技术的改进和应用新的
操作方法,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弥补了因调出设备降低的生产能力,保持了锻压生产线的生
产能力。1970年,“一火压成”锻造工艺试验成功,节约能源50%,产品质量提高,减少了操
作程序,生产周期缩短2/3,大幅度提高了锻造生产效率。70年代中期,试验成功“无毛边
模锻”工艺和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水压机模具风动装卡操作法”,实现了装卡模具机械化
,结束了原来那种“铁匠”打肖子的古老生产方式,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缩短了装卡模
具时间,提高工效10倍左右。由于锻压机生产效率的提高,辅助设备也作了相应的配套,新
增了龙门铣床、立式铣床及链带可逆式加热炉等,用于加工大型模坯及大型挤压轴,到1978
年,各种辅助设备达260多台套。1983年研制成功水压机的“无轨万能锻造小车”,实现了出
炉、上料、下料等工序机械化作业,加快了操作速度,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还能精巧地作
多方位锻造各种异型复杂锻件,提高锻造效率4—5倍。
锻件生产,由于合金不同,断面形状不同及对产品性能的要求不同,采用不同的工艺流
程。
模锻件生产工艺流程:
提料→编制工艺→取低倍→切料(车皮)→加热→锻造→洗修→二次加热→顶锻→切边
→洗修→加热→终锻→切边→洗修→加热→最终模锻→切边→洗修→火前检查→淬火前备料
→淬火→矫直→时效→取样→打硬度→验收→探伤→包装入库
自由锻件生产工艺流程:
备料→加热→锻造→洗修→加热→终锻→火前检查→淬火→时效→取样→加工探伤面→
验收→打硬度→探伤→包装入库
锻压生产线自投产就肩负着生产我国航空工业生产所需锻件的重任,为适应飞机制造业
发展的需要和航天、舰船、兵器、原子能、无线电、纺织等工业部门的需要,不断地改进生
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研制新产品,增加新品种。投产初期,用10000吨水压机生产出中国
历史上第一个自己制造的飞机螺旋桨叶模锻件,各项质量指标都达到当时苏联国家标准,结
束了中国不能生产大型铝合金模锻件的历史。60年代初期,国家试制新型歼击机、轰炸机,
需四大梁框的模锻件,生产这些模锻件需要3万吨级的水压机,当时我国还没有,国外又卡我
们的脖子,广大工程技术人员集思广益,经过几十次的试验研究,采用“高温多次分部锻造
”的工艺方法,在10000吨水压机上锻造成功四大梁框模锻件,提供给飞机制造厂,有力地支
持了新型歼击机、轰炸机试制工作。1962年试制成功飞机发动机最大叶轮K3锻件。经过一年
多的研制,1963年试制成功了导弹用MA2—1镁合金模锻件,获1964年国防科委科技三等奖。
1965年6月研制成首批10种特大型模锻件,实现了我国飞机用特大型模锻件国产化,为扩大生
产创造了条件。到1965年末已经能够生产300多个品种规格,其中有的是航天、原子能工业用
的尖端锻件材料,为自力更生发展我国航空、航天工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68年试验成功
了超设备能力一倍以上的大型模锻件生产新工艺,并制造出工艺难度较大的“斯贝”发动机
模锻件。1973年,配合新的运输机、歼击机及原子反应堆所需配件,自制了402套锻模,累计
达到661套。70年代末期,模锻件产品生产工艺又有新的改进和提高,开发了大量新品种,有
纺织工业急需的盘头锻件,内燃机用的活塞锻件,煤矿需要的罐笼以及船舶用的舷窗锻件等
10余种。80年代初,为了生产新型运输机超长大梁锻件,成功地采用了国内首创的“爆破成
型法”,这是一次新的工艺技术革命。1981年又相继试制成功一种超负荷的特大型自由锻件
及1.5吨重大棺底座铝合金模锻件。
锻压生产线,从投产到1985年末为各行各业提供了25359吨锻件产品,品种达755个,11
02个规格,成品率达78.8%,Y2—1经编机头模锻件获1981年国家银牌奖,铝合金模锻件及船
用舷窗模锻件分别获1983年冶金工业部、国防科委质量攻关奖及省级优秀科技成果奖,Z303
经编机盘头模锻件获1984年黑龙江省优质产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