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西林铅锌矿

  西林铅锌矿位于伊春市西林区。1957年群众报矿发现,1960年进行土法开采,1966年列 入国家计划进行重点建设,1969年正式投产,是国家重点铅、锌采选的中型重有色金属矿山 。曾先后隶属于黑龙江省冶金工业厅、冶金工业部黑龙江有色金属公司、东北有色金属工业 管理局,1970年下放到黑龙江省冶金工业局,1984年收归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
    一、概况
    西林铅锌矿自1960年建矿至1985年累计投入资金6466.21万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3758 .7万元,更新改造资金2707.51万元,至1985年底,累计形成固定资产原值6270万元,净值 3102万元,占地面积12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6万平方米,设备1802台,设备总重量5020 吨,形成采矿能力24万吨/年,选矿能力日处理矿量800吨。至1985年,累计生产铅金属含量 96911吨,锌金属含量116912吨,硫化铁产量1512321吨(折合含硫35%量为972739吨),累计 实现利税5720万元,为基建投资的1.52倍。
    1985年底全矿共有职工3933人。共有7个主要生产单位:即井下一区(掘进)、井下二区 (采矿)、井下三区(充填)、井下四区(大罐)、井下五区(设备)、井下六区(机械化 掘进)和选矿厂;3个辅助生产单位:即运输队、汽车队和机修厂;25个机关科室以及职工医 院、子弟学校、职工高中、技工学校等。
    采矿坑口建有竖井。主井为净直径5米的圆形井,井深383米,由Φ3000、Φ2500卷扬机 钢绳罐道单绳双箕斗、单罐笼混合提升,主要提升矿石,提升能力为1900吨/日。副井为2. 7×5.2米的矩形井,井深566.6米,由Φ2500卷扬机钢绳罐道双层双罐笼提升,主要提升废 石、运送人员及材料等,提升能力600吨/日。在450米水平开凿竖井通往地面的平硐,为单 轨双巷布置,是出矿、行人的主要通道。井下开采深度为500米,中段高度分为60米、30米两 种,共有420、360、300、240、180、120、60、30、0、—30、—60水平11个中段,开采中段 都开凿运输巷道及矿房采场,并建有相应的采矿、运输、充填、通风、压气、排水等设施。 采出的矿石在井下经过600×900颚式破碎机粗碎后,提升到地面,经18公里窄轨(762毫米轨 距)铁路运往山下选矿厂。
    选矿厂建在山下西林火车站附近,将采出的原矿经中碎、细碎、磨矿、浮选,生产出铅 精矿、锌精矿和硫化铁精矿。碎矿系统建有Φ1650标准型圆锥破碎机(中碎)、Φ1650短头 型圆锥破碎机(细碎)和洗矿设备、振动筛组成的三段闭路系统。磨矿系统建有2700×2100 毫米湿式格子型球磨机、2700×2100毫米溢流型球磨机与分级机组成的二段闭路磨矿系统, 共有两个系列。浮选建有三个系统,均采用6A浮选机,其中铅系统25台,锌系统31台,硫化 铁系统12台。精矿脱水建有浓缩、过滤设施,尾矿系统建有流糟、管道和尾矿库等排放设施 。
    二、建设
    西林铅锌矿的建设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60年2月—1966年4月)为筹建阶段。主要进行地表氧化矿的土法开采,同 时进行地质勘探工作。1960年曾建日处理50吨的小选矿厂4套,因不具备生产条件一直没有投 产,后被拆除。1964年建设250马力锅驼发电机,解决了发电问题。1965年建设了从大丰变电 所至西林铅锌矿坑口的3.5万伏高压输电线路及坑口变电所,为以后建设打下一定基础。地 质勘探工作由黑龙江省地质局第三地质勘探大队承担,经过5年的勘探,共完成钻探15150米 ,槽探156474立方米,浅井3195米,于1965年12月提交了《铅山地段1号铅锌矿详细勘探报告 》,提交铅锌金属储量82.4万吨,已构成了高品位的中型铅锌矿床。
    第二阶段(1966年4月至1966年底)为建矿大会战阶段。1966年根据提交的地质勘探报告 ,将西林铅锌矿列入国家重点建设计划。同年4月,冶金部东北有色金属工业管理局组织了所 属18个厂矿企业4000多职工,来到西林铅锌矿进行建矿大会战。参加会战的单位有:东北有 色局矿山建设工程公司第一工程处、沈阳有色金属冶炼厂、红透山铜矿、青城子铅锌矿、杨 家杖子矿务局、桓仁铅锌矿、401厂、华铜矿、天宝山铜矿等。设计工作由东北有色局设计院 承担,按日采选1200吨规模进行建设。会战分地表工程和井下掘进两个区域进行,截至11月 底,完成采矿、选矿、运输、给排水、电力、电讯、辅助设施、民用福利等主要工程53项, 占会战项目计划的70%。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干扰,在没有全面完成会战任务的情况下,于 同年12月便撤走了所有会战队伍,建矿大会战被迫停止。
    第三阶段(1967—1969年1月)为续建阶段。主要由西林铅锌矿自行组织填平补齐的续建 工程,完成了主、副井的开拓工程收尾,形成了第一出矿系统,选矿厂第一系列于1967年6月 16日进行试生产,1969年1月17日矿山正式投产。
    第四阶段(1969年2月一1985年底)为完善矿山生产和生活设施建设阶段。1969年8月选 矿第二系列投产;1970年对选矿工艺流程进行改造;1971—1973年进行主井第二出矿系统的 延深;1973年8月—1976年5月建设硫化铁选矿厂;1976年进行副井第三出矿系统的延深;19 78年完成了洗矿工程;1980一1983年建设了充填系统水泥制浆厂、搅拌站及磨砂工程。由于 矿山建设时执行“先生产、后生活”的方针,生活福利设施建设欠帐较大,矿山投产后,为 弥补生活福利设施欠帐,先后建设了职工宿舍、食堂、民用水工程、办公室、文化宫、消防 队、招待所、学校、医院、托儿所等。
    三、生产
    1960—1963年建矿初期,以手工方式露天开采地表氧化铅矿,并建1座0.5立方米的炼铅 炉,进行土法炼铅,共炼铅1829吨。1963年品位较高的氧化矿采完,转为露天开采原生硫化 矿,不能直接冶炼,而将采出的原矿送往辽宁省清原铅锌矿进行选矿处理,直至1966年,维 持矿山生产,渡过了困难时期。
    1967年选矿一系列试生产,从此西林铅锌矿自己进行选矿。选矿试生产不正常,经两年 调试,又经多次改造逐步达到正常生产。1967—1968年两年共亏损726万元。1969年矿山正式 投产,盈利414万元。1970年盈利910万元,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投产初期,露天开采与井下开采同时进行,为了适应井下开采的进度要求,1971年8月决 定强化露天开采,采用电铲装车,汽车运矿,1973年因井下冒落严重,露天采矿被迫停止作 业。西林铅锌矿开采多年后,形成大面积采空区,由于地压活动,造成大面积冒落,随后发 生高硫矿石自燃着火。为了解决浅部地压活动,1975年5月19日进行一次井下300米中段矿柱 回采大爆破,装入炸药45吨,落矿30.6万吨,在覆盖岩下放矿,到9月后由于高硫矿石大规 模氧化出现自燃。1976年为解决矿石自燃问题,决定300米中段以下深部改变采矿方法(有底 柱分段崩落法)。1978年10月10日井下300米中段突然喷发出高温高压粉尘和有毒气体,造成 4人死亡的重大事故,至此封闭了300米中段。为了防止火区向下部蔓延,于1979年6月决定改 为胶结充填法,新建水泥制浆、搅拌及磨砂工程。1982年以后全部改为分段胶结充填法,避 免了火区蔓延事故的发生。
    西林铅锌矿原设计能力为日采选1200吨(年处理原矿39.6万吨),由于地压活动、矿石 自燃着火,几次改变采矿方法,矿山综合生产能力始终没有达到设计能力。1985年经核定采 矿能力为24万吨/年,选矿能力为日处理80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