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篇 科学技术

  黑龙江省冶金工业的科学技术是随着冶金工业的发展需要而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新工 艺的研究应用和新产品的开发,又有力地促进了冶金工业的发展。
    在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由苏联援建的哈尔滨一○一厂(东北轻合金加工 厂)和北满钢厂(齐齐哈尔钢厂)(北满钢厂)建成投产,全套引进苏联的技术,在建厂过 程中就派员到苏联考察学习,由苏联培训技术骨干,投产后在苏联专家帮助下很快掌握了有 关生产技术,并不断地进行新工艺、新产品的试验研究。1960年苏联停止援助,撤走专家, 广大科技人员奋发图强,自力更生,独立自主地进行科学技术研究,试制出大量冶金新产品 ,同时也培养锻炼出我国自己的科学技术队伍,为全国和黑龙江省冶金工业做出贡献。
    黑龙江省的地方冶金工业,基本是在“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时期发展起来的,由 于受“左”的思想影响,因陋就简,“土法上马”,工艺技术不完善。多年来经过不断的技 术改造、完善配套,采用了先进适用技术,技术进步推动了生产发展。
    “文化大革命”时期,科学技术工作受到严重干扰,大批科技人员被下放劳动,但在广 大科技人员的努力下,科学研究仍未间断,也取得一些成果。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 设”的方针指引下。黑龙江省冶金工业在科研攻关、提高质量、降低消耗、开发新产品、推 广应用新工艺新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并开始引进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设备,使部分装 备水平和产品质量达到80年代国际水平。
    经过建国后30多年的发展,到1985年,黑龙江省冶金工业已拥有7813人的科学技术队伍 ,先后成立10个科研单位,以及金属学会、冶金科技情报网等组织,初步形成了密切结合生 产、专群结合的科学技术体系。累计提出合理化建议25万余条,实现2.4万项;完成冶金工 业部和省下达的科研课题200余项,取得科技成果567项,其中省以上成果207项(国家级33项 、部级101项、省级73项);研究试制冶金新材料、新产品9090项(钢铁产品2359项,有色金 属6731项);冶炼的钢种由50年代的35种扩大到近500种,钢铁及金属制品近千个品种,上万 个规格;有色金属铝镁合金可生产195种,2400多个品种,上万个规格。累计创省级以上优质 产品188项次,其中国家金奖4项,银奖11项,部优50项,省优123项。优质特殊钢和铝镁合金 加工材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为经济建设和国防军工提供了大量冶金新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