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金属学会
黑龙江省金属学会是中国金属学会、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和省冶金厅领导下的全省冶
金科技工作者群众性学术团体。
1962年上半年在哈尔滨市召开了黑龙江省金属学会成立大会和首届年会,通过了学会章
程,选举产生22名理事。这些理事分布在全省17个冶金企事业单位和大专院校。由有关冶金
专家、学者、行政领导和少数工人革新者组成理事会,理事长杨锐敏,秘书长邓佑端。学会
挂靠在黑龙江省机械冶金工业厅。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学会停止活动。
1978年9月13日,恢复了黑龙江省金属学会,挂靠在黑龙江省冶金工业局。1979年4月17
至日22日,在科学宫与哈尔滨市金属学会联合召开了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和年会,出席会议
的代表来自全省80多个企业、事业单位和高等院校共161人。会上选举产生了第二届理事会理
事36人,二届一次理事会推选出常务理事11人,理事长张友恒,副理事长王锰、雷廷权、张
子康,秘书长邓佑端,副秘书长王刚、戴恩锡。理事会下设采选、冶炼、加工、理化检验4个
专业学组。会议收到论文94篇。
1980年10月和1981年8月,在哈尔滨召开了二届二次和二届三次理事会,由于有关人员工
作变动,选举王凤翥为理事长,增选王果青为副理事长,郭春华为常务理事(代秘书长)。
1984年9月24日至26日,在哈尔滨召开第三届全会代表大会,参加会议的有81个单位203
名代表,选举产生第三届理事会理事57人,三届一次理事会推选出17名常务理事,理事长王
凤翥,副理事长苗秀才、王果青、雷廷权、张子康,秘书长周啸风、副秘书长戴恩锡、丁同
亮。组建了矿山采选、炼铁、炼钢、特钢、轧钢、焦化、轻合金加工、冶金技术经济、冶金
环境保护、安全生产、能源设备、理化检验、金属学、金属物理等14个学术委员会。会议收
到论文78篇,会上评选出优秀学术论文55篇,其中一等奖7篇,二等奖16篇,三等奖32篇。
1985年末,黑龙江省金属学会共拥有会员978名,其中有高级技术职称的63名,中级技术
职称的808名,技师18名,助理工程师42名。
黑龙江省金属学会的活动,主要是进行冶金学术交流、科技情报和信息交流,出版《黑
龙江冶金》学术刊物,进行科技普及与新技术推广,组织科技人员进行技术咨询服务。1978
年学会恢复后,学会和各专业学术委员会先后组织召开各种学术会议51次,参加活动的2380
人次,交流学术论文504篇;举办技术培训班2期,学员166人。学会在1978年、1984年召开了
年会,共交流论文172篇,并向全国有关专业学术委员会推荐优秀论文48篇,如哈尔滨汽轮机
厂过康民、耿阳合写的论文《晶体能量与原子间距的关系》受到国内外的重视。1984年、19
85年召开两次科技成果发表会,共发表成果149项,并进行了优秀成果评选活动,如齐齐哈尔
钢厂的《喷吹轴承钢》、《提高大型模块淬透性及等向性研究》等成果,在国内达到领先水
平。学会还组织参加北方八省市及东北三省金属学会联合召开的学术交流会议,东北三省学
会从1981年到1985年,分别在辽宁、吉林、黑龙江省联合召开了三届物理检测学术交流会,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会还参加国际学术会议3次,8人,发表论文2篇,齐齐哈尔钢厂王忠信
、宫延生在国际喷射冶金学术会上发表了题为《喷吹工艺对轴承钢夹杂物的控制及性能的影
响》的论文,受到好评。学会还曾邀请美国斯坦福大学辛克莱助理教授做“电子显微镜在金
属材料研究中的应用”学术报告。为了使广大科技工作者了解第三次技术革命发展情况,还
开展了电子计算机在钢铁工业中的应用、数理统计在科学实践中的应用、中小钢铁节约能源
等科学普及专题讲座。还召开了炼铁科技情报会、成果发表会等,为巴彦、阿城县办小轧钢
进行技术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