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钢压延加工技术

  黑龙江省钢压力加工技术不断进步,从原始的手工锻造发展为轧钢机及机械锻造,并不 断提高机械化程度,逐步实现了翻钢、移钢机械化,落垛包装机械化;轧机形式由横列式轧 机发展为半连续轧机和短应力轧机;加热方式由烧煤和煤气发展为烧重油,并实现空气预热 、高压喷嘴、炉体水管可塑料包扎等节能措施;钢材产品由单一型钢,发展为冷轧带钢、焊 接钢管及金属制品钢丝、钢丝绳、钢板仓等。1978年以后,压力加工取得科技进步成果十几 项,其中获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9项。
    (一)水压机锻造三向应压力工艺
    1976年,齐齐哈尔钢厂承担了国家科委、国防工办下达的核潜艇用大型不锈钢泵体的试 制任务,经过1年多的攻关,改进了锻造工艺,成功地应用三向应压力工艺,改善了锻件心部 的质量,锻制成功大型不锈钢泵体,为国防工业发展做出了贡献。该成果获1978年全国科学 大会奖。
    (二)小型轧钢加热炉无水冷滑轨
    1978年以前,轧钢加热炉大多采用水冷滑轨,被冷却水带走大量热量使加热炉热效率很 低,而且钢坯与水冷滑轨接触处有明显的“水冷黑印”,影响轧制。1978年全省中小型轧钢 加热炉推广无水冷滑轨新技术,采用耐热钢或陶瓷滑轨代替水冷滑轨,从而消除了水冷滑轨 的一系列弊病。经哈尔滨轧钢厂、齐齐哈尔钢厂、西林钢铁厂等在小型轧机加热炉上使用证 明,炉子热效率由原来的25%—30%提高到40%—45%,降低重油消耗25%—30%。哈尔滨轧钢厂 280车间加热炉1980年采用无水冷滑轨,每吨钢重油消耗降到40公斤左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由于取消水冷滑轨使钢坯加热均匀,金属烧损率降低0.5%—0.7%,提高了轧制质量和成 材率。
    (三)双液七步淬火法
    1978年齐齐哈尔钢厂研究成功的双液七步淬火法,是国内独具一格的轴类锻件热处理新 工艺,该工艺使大型芯棒生产效率提高1.5—2倍,钢材性能亦有大幅度提高,每年可为国家 多生产1200吨锻件,价值260万元。1980年应用双液七步淬火法生产石油钻铤锻件,采用40铬 钼钢代替34铬镍钼和40铬镍钼钢,其性能指标与美国4142、4145钢相同,并可节省大量的镍 ,使每吨钢降低成本600元。该项技术1980年获黑龙江省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
    (四)电磁超声探伤技术
    1979年,齐齐哈尔钢厂为解决大型锻件探伤问题,研究成功黑皮钢电磁超声探伤技术, 并应用在生产上,解决了大型锻件毛坯(不经机械加工)的探伤问题。该项成果于1979年获 黑龙江省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该学术论文曾在1980年国际探伤年会上发表,受到国内外的 重视。
    (五)大型轧环机的研制
    1979年,齐齐哈尔钢厂与东北重机学院联合设计制造了我国第一台直径2米的大型轧环机 ,解决了国内大型环件的锻造生产难题,为扩大品种、提高环件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创造了 条件。该技术于1981年获黑龙江省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和冶金工业部重大科技成果奖。
    (六)罩式炉全纤维炉衬的应用研究
    1981年,齐齐哈尔钢厂承担了冶金工业部《高温罩式炉全纤维炉衬应用研究》项目,在 洛阳耐火材料研究所和北京钢铁学院的配合下,于1983年完成了试验任务并应用于生产,取 得了节约能源36%、缩短热处理时间6小时、提高生产效率27%、炉体表面温度下降52℃的效果 。1984年冶金工业部决定将这一成果向全国推广,并获冶金工业部重大科技成果三等奖。
    (七)自动定尺飞锯的研制
    1981年,齐齐哈尔钢管总厂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焊管在线飞切自动定尺装置”,称为 自动定尺飞锯,实现了焊接钢管定尺交货,定尺精度达到士5毫米,提高成材率3%,该技术已 在全国焊管厂推广应用,1981年获黑龙江省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
    (八)金属压型板成型机的研制
    1982年,由冶金工业部建筑研究总院设计的1200毫米金属压型板成型机组,经牡丹江矿 山机械修配厂试制成功,1983年6月通过技术鉴定。该机组安装在庆安钢铁厂,生产出等波型 压型钢板,作为制造钢板仓的构件,填补了国内空白。该项技术于1983年获黑龙江省优秀科 技成果三等奖。
    (九)热轧钢材穿水冷却技术
    1983年,哈尔滨轧钢厂热轧线材应用穿水冷却技术,提高了线材的内在质量,获冶金工 业部优质产品称号。齐齐哈尔钢厂军用小型轴承钢,采用穿水控温轧制新技术,提高了轴承 钢冷拔材质量,达到国际水平。
    (十)差动调速连轧技术
    1983年,哈尔滨轧钢厂新建的小型轧钢车间,根据“行星差动调速电力传动技术简介” ,设计了差动调速三连轧机,采用负公差轧制出高精度角钢和螺纹钢,设备运转平稳。该技 术是国内其它厂经过10余年工业性试验后,第一次成功地应用于正常生产。1985年5月,冶金 工业部组织全国44名专家召开现场会议,并在同年全国第二次中小轧机技术改造会议上将该 项技术列为全国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小轧机技术改造推广的十项新工艺、新技术之一。
    (十一)带钢连续热镀锌
    1984年,北京钢铁研究总院与哈尔滨冷轧带钢厂合作,设计制造出我国第一台200毫米带 钢连续热镀锌机组,并在哈尔滨冷轧带钢厂安装投产,试制成功铠装电缆用热镀锌钢带,填 补了国内空白。该技术于1984年获黑龙江省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1985年获冶金工业部科技 进步三等奖。
    (十二)应用电子计算机控制焊管生产工艺
    1983年,哈尔滨钢管厂、东北重机学院联合承担了黑龙江省科委下达的“高频直缝焊管 最优参数试验及焊接温度系统微处理机综合自动化应用的研究”课题,经过两年的研究试验 ,1984年首次实现应用电子计算机控制焊管生产工艺,于1985年通过鉴定并投产。1985年6月 该技术在齐齐哈尔钢管厂和庆安钢铁厂焊管机组上推广应用,均取得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该成果获1985年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四等奖。
    (十三)轴承钢冷拔材生产线技术攻关
    1984年,为解决国内轴承钢质量问题,国家计委、经委、科委联合下达了《提高轴承钢 冷拔材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攻关课题,齐齐哈尔钢厂在北京钢铁研究总院、东 北重机学院等单位的配合下,于1985年完成轧后快冷、规圆(LB轧机)、可控气氛退火炉及 炉外喷粉精炼等十几项攻关任务,建成轴承钢冷拔材生产线,提高了轴承钢质量,经过国家 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冶金工业部科技进步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