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职工队伍

  黑龙江省冶金工业职工队伍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开始形成,当时国家在黑龙江重点建 设的哈尔滨一○一厂(东北轻合金加工厂)和北满钢厂(齐齐哈尔钢厂),分别由抚顺铝厂 和本溪钢铁公司支援领导干部和技术骨干,并选派部分人员去苏联实习培训,以后由大专学 校分配一些技术人员,按政府批准的劳动计划从社会招收录用固定工人。到1957年底,上述 两厂共有职工14010人,再加上其他冶金企业,全省冶金工业共有职工14947人,其中钢铁工 业9631人,有色金属工业5316人。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时期,掀起了大办钢铁高潮,黑 龙江省冶金企业增加到167个,共有职工111275人,其中钢铁企业145个,职工98296人,有色 金属(包括黄金)企业22个,职工12979人。1960年共有职工81494人,其中钢铁工业70840人 ,有色金属工业13713人。当时的职工来源,除由其他行业抽调部分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外, 大多数是采用“插旗招兵”办法直接从社会上招收临时工,大部分是盲目流入城市的农民。
    1961年开始进行国民经济调整,大批冶金企业“关、停、并、转”,大量精简职工,下 放回乡参加农业生产,到1965年底,全省只有冶金企业11个,共有职工21368人,其中钢铁工 业11085人,有色金属工业9231人,其他1052人。
    “文化大革命”时期,黑龙江省开始钢铁大会战,1970年全省冶金企业又增加到92个, 职工队伍增加到63131人,其中钢铁工业46989人,有色金属工业12990人,其他3152人。“文 化大革命”结束的1976年,全省冶金工业有职工73196人,1978年增加到77325人。
    1979年,根据“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关、停了一批小铁厂、小矿山。19 80年全省冶金企业比1970年减少近半,共有职工70415人,其中钢铁工业41323人,有色金属 工业18016人,其他11076人。从1980年开始对在岗青年职工进行文化补课、技术补课和中级 技术培训,职工队伍的文化技术水平有很大提高。
    1985年,全省共有冶金企业42个,职工78205人,其中钢铁工业48656人,有色金属工业 20919人,其他8630人。1985年黑龙江省地方冶金工业有职工61597人,其人员分类为:工人 40694人,占66.06%;工程技术人员3336人,占5.42%;管理人员6958人,占11.3%;服务 人员7581人,占12.31%;其他人员3028人,占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