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教育
黑龙江地区冶金工业教育始建于1953年,在哈尔滨建立的哈尔滨冶金测量学校,属中等
专业学校,开设了6个专业。该校1956年隶属于冶金工业部,1970年下放到黑龙江省。1978年
又建立了三个分校:东北轻合金加工厂分校、齐齐哈尔钢厂分校和西林铅锌矿分校。1978—
1980年,总校与分校共招生1910人,其中地形测量专业1070人,矿山测量专业130人,选矿专
业120人,财会专业80人,摄影测量专业40人,师资班400人,炼铁班30人,医疗班40人。测
量专业毕业生全国分配,其他专业毕业生分配到黑龙江省冶金企事业单位。1979年该校上收
归冶金工业部直属,并升格为专科学校。
1959年齐齐哈尔钢厂技工学校正式成立。以后又相继成立了西林钢铁厂技工学校(1978
年)、东北轻合金加工厂技工学校(1979年)、庆安钢铁厂技工学校(1981年)、双鸭山铁
矿技工学校(1985年),这些技工学校学制为2、3年,面向冶金系统企业及社会招生。到19
85年共有1519名毕业生分配到各企业,充实了企业的工人技术力量。
1973年开始,黑龙江省冶金企业陆续建立了27所“七二一”工人大学。1978年,黑龙江
省冶金工业局根据《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办好“七二一”大学几点意见》精神,对省内冶
金“七二一”大学进行了调整,最后保留了4所:东北轻合金加工厂、齐齐哈尔钢厂、西林钢
铁厂和黑龙江省冶金“七二一”大学。这4所“大学”共开办30个专业,培养了2116名毕业生
,他们都来自于生产岗位,毕业后又回到生产岗位,大多数毕业生陆续成为各自岗位上的技
术骨干。
1980年4月,经黑龙江省政府批准,成立了黑龙江省冶金工业学校和冶金干部学校。校址
位于佳木斯近郊,原会龙山钢铁厂旧址,占地面积34万平方米。该校面向全省招生,校内先
后设4个专业:工业电气化、财会、机械加工、企业管理。到1985年共招生740人,毕业生37
5人。毕业生均分配到省直属冶金企业,为冶金企业增添了技术、业务新生力量。
为了提高在岗职工的文化技术素质,冶金企事业单位从1980年开始,按照中共中央、国
务院《关于加强职工教育工作的决定》精神,对在岗青年职工进行了文化补课、技术补课(
简称“双补”)。到1984年,参加文化补课职工共有19813人,经考试合格者15870人,合格
率为80.1%。参加技术补课的职工共有12555人,合格者10081人,合格率为80.3%。提前一
年完成了国家“六五”计划规定的“双补”上限目标。经过“双补”,企业青年工人平均文
化程度由8年提高到9年,平均技术等级由2.3级,提高到3级。198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
了中发(1981)8号文件,根据文件精神,全省冶金企业又开展了工人中级技术培训工作。到
1984年,县属以上冶金企业中有35002人参加了培训,普遍达到4—5级技术工人的水平。与此
同时,各企业还恢复和新办了28所职工学校、2所职工中专,2所职工大学。到1984年底,共
有24221名职工参加了系统学习,还有8906名职工参加了各级各类的短期培训班。
按照国家体制改革委员会要求,黑龙江省冶金企业厂矿长参加了冶金工业部、省经委、
省冶金厅组织的多期厂长(经理)培训班,共有173名厂、矿长先后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脱产
培训,提高了他们的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