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全面普查
1983年10月20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根据国家经委《关于开展全国中药资源普查
的通知》和国家医药管理局等8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下达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方案的通知》
精神,印发了《关于开展全省中药资源普查的通知》和《全省中药资源普查方案》,并成立
省中药资源普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组长由省经委副主任许广全担任,副组长由省经委
副主任薛瑛和省科委副主任吕振涛担任,成员由省医药管理局、农牧渔业厅、卫生厅、林业
厅、森林工业总局、农场总局、供销社、对外经济贸易厅和统计局等部门负责人组成。普查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医药管理局。省医药管理局负责人为办公室主任,农牧渔业厅、卫生
厅负责人为副主任。为药材资源普查工作做了组织准备。
1985年5月,根据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办公室的要求,省医药管理局承担全省药材资源普查
任务。普查办公室设在省药材公司,主任由省医药管理局生产处副处长郭庆丰担任,副主任
由省药材公司副经理吴成信、生产科科长杜永祥担任。是年8月,全省中药资源普查工作会议
在尚志县召开,会议传达了国家和省有关中药资源普查文件精神,部署全省中药资源普查工
作。为了确保全省中药资源普查工作质量,省中药资源普查办公室经与有关大专院校、科研
单位协商,聘请13位专家组成黑龙江省中药资源普查技术顾问组。顾问组为普查工作提供咨
询服务,并协助省中药资源普查办公室开展工作。到1985年底,全省已有76个市县组建了中
药资源普查机构,并选调专业技术水平较高人员组成普查队伍。一般市县选调10至15人,中
药材生产市县选调20人以上,全省共选调普查人员1042人,从事技术指导、人员培训,中药
资源真伪、混乱品种鉴别及新品种鉴定,中药资源普查工作验收、科研成果的审核、鉴定,
撰写普查技术报告和重点普查品种论文等工作。同时,还由有关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派出近
百人协助外业踏查。为了克服普查经验不足、技术力量缺乏的困难,统一全省普查工作的技
术要求、普查方法和工作步骤,省中药资源普查办公室印发了《压制中药材植物标本方法》
、《开展中药资源普查技术方法》,并在两次省中药资源普查工作会议上,采取以会代训的
方法,讲授普查技术要求和报表填列方法,先后共培训市县技术负责人120多位,为基层普查
培养了骨干队伍。全省培训后,林甸、拜泉、肇州、鸡东、穆棱、杜尔伯特、伊春、林口、
桦南、海伦等50多个市县分别举办了培训班,共培训普查人员近千人次。为确保全省普查任
务的完成,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办公室拨给黑龙江省普查经费22万元,省财政拨款20万元,省
药材公司自筹15万元,省普查办集中拨款4次约26.2万元。根据全省各市县普查进展和需要
经费情况,省中药资源普查办公室分期分批地把大部分普查经费拨给各市县中药资源普查办
公室,解决了各市县部分普查经费。在普查工作开始前和普查工作全面开展后,林口、宾县
、拜泉、饶河、穆棱等市县中药资源普查办公室,主动向县领导及财政部门汇报,多方筹集
普查经费,取得了当地财政、科委、农业区划办等有关部门的支持,解决了部分经费,保证
了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采取全面普查与重点普查相结合,即各市县搞好全面普查的同时,
责成生产市县集中力量抓好重点产区、重点品种的普查。明确要求平原区的齐齐哈尔、大庆
、杜尔伯特、林甸、富裕、泰来、龙江、依安、甘南、安达、肇源、肇州、明水等市县,重
点普查防风、黄芩、柴胡、龙胆草、桔梗、远志、知母7个品种的资源分布和蕴藏量;山区、
半山区的伊春、铁力、庆安、绥棱、尚志、五常、方正、延寿、木兰、通河、巴彦、阿城、
宾县、虎林、密山、鸡东、林口、东宁、穆棱、宁安、海林、桦南、勃利、桦川、饶河、宝
清、集贤、依兰、汤原等市县,重点普查刺五加、满山红、黄柏、五味子、田鸡油5个品种的
资源分布和蕴藏量;黑河、呼玛、孙吴、逊克等市县,重点普查黄芪的资源分布和蕴藏量;
其它市县根据当地资源情况,自行确定普查3~5种大宗品种的资源分布和蕴藏量。为了加快
普查速度,保证质量,多数市县采取内、外业同步进行的方法。在外业调查中,学习借鉴了
地理学、植物学调查方法中的路线法、样地法、参考生态调查法和群落调查法,并结合中药
资源分布特点,采取定向等距、机械选择样地样方的调查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各普查队分
蕴藏量调查、资源分布调查和采集标本3个小组,分别开展踏查作业。据统计,全省踏查面积
约400多万公顷,调查样地约2.6万个,实测样方约13万个,面积约129.6万平方米。通过踏
查、座谈访问、查找资料,基本查清了药用动、植、矿物的品种、数量、产地、分布、面积
和蕴藏量。在开展外业普查的同时,及时组织人员抓紧内业作业。各市县普查办安排专业人
员搜集资料,查找历史收购、种植、销售档案,整理素材,为内业整理做好基础工作。进度
较快的大庆、林甸、杜尔伯特、安达、虎林、林口等市县在外业调查基本结束后,及时组织
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资料整理和综合分析工作。运用的主要方法是:安排专人制作标本、上台
纸、填写卡片、撰写药用植物名录和民间验方集锦;对外业调查的数据和搜集的资料进行初
审,并本着缺啥补啥的原则,找差补缺。经过反复测算,综合分析,估算出各类品种和蕴藏
量,按要求填写多种报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查阅《中药大辞典》、《中药志》、《药典》
、《全国中草药汇编》、《黑龙江中药》等科技文献资料和部分市、县志等,按照土壤、气
候、植被等特点,根据农业区划,针对中药资源分布状况,研究制订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发
展药材生产的长远规划和措施。
这次普查取得了重要成果。主要是:基本查清了全省药材资源的生态环境和药材资源分
布情况。分布在山区、半山区的约有250~300种,蕴藏量约17.6亿公斤,分布在平原、草原
的约有200~300种,蕴藏量约9.4亿公斤;弄清了全省药材资源品种,全省中药材资源856种
,按药材商品分类共有405种,其中植物类药材352种,动物类药材49种,矿物类及其它药材
4种;弄清了全省药材资源蕴藏量,总蕴藏量为27亿公斤,其中植物类药材26.95亿公斤,动
物类药材230万公斤,矿物类及其它类药材270万公斤;完成了国家重点品种调查。全国重点
调查品种363种,黑龙江省124种,蕴藏量约为15亿公斤;发现部分新品种、新资源。全省各
市县在实际踏查中,曾发现一些当地未曾利用过的新品种和新资源。如虎林县发现皂角,肇
源、肇州、杜尔伯特、泰来等县发现罗布麻,德都县发现紫草,大兴安岭发现大黄,林口县
发现石松,富裕县发现2000公顷的龙胆草新资源,拜泉县发现2600公顷的柴胡新资源;部分
药材混乱品种得以澄清。在这次资源普查中,经过认真鉴别,全省共澄清混乱品种11对27种
,即升麻与落新妇,细辛与细辛幌子,紫菀与蹄叶橐吾,青箱子与鸡冠花子,反枝苋、柴胡
与锥叶柴胡、大叶柴胡,大蓟、小蓟与苣卖菜,水红子与酸模叶蓼、柳叶刺蓼,翻白草与委
陵菜,青蒿与香蒿、滨蒿,地肤子与刺藜,刺五加与短梗五加等;同时采集制作了药材标本
。在此次资源普查中,全省共采集制作动、植物药材标本389种,16.8万份。虎林、尚志、
伊春、林口、杜尔伯特、大庆、五常、东宁、铁力、桦南、肇源、富裕、龙江等市县采集的
标本质量较好,为考证评价中药资源质量提供了依据,成为留存资料。全省编制药材资源名
录856种,为黑龙江省中药资源宝库增添了珍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