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药材养殖

  黑龙江省是全国鹿的主产区之一,野生鹿约7800只,鹿茸蕴藏量约4万公斤,但仍满足不 了日益增长的药用需要。从1958年开始,对药用动物进行人工饲养。开始饲养时发展缓慢。 70年代初发展较快,从山区、半山区到平原,绝大部分市、县和农、林、牧场都有人工饲养 。最高年份有71个市县,大部分农、林、牧场养鹿,存栏数高达6.42万只,其中马鹿3万多 只。1980年末,全省养鹿存栏达7.5万只。由于鹿茸出口量减少,国内供需状况发生变化, 鹿茸销路不畅,价格下跌,养鹿卖茸已经无利或亏损,随即出现毁鹿卖肉和放鹿归山等状况 。到1985年,全省鹿存栏下降到4.5万只。
    为满足市场需要,从1971年起,肇源等县利用江河水养蚌,从蚌中获取珍珠。各年度养 蚌数量多少不等。1971年养蚌4000个,1972年26000个,1973年猛增到200700个,1974~198 1年间维持在22000至52000个之间,1982年起因珍珠销路变化而停养。
    全省田鸡蕴藏量约60万公斤,由于连年捕捉,资源遭到破坏,收购量大幅度下降。为恢 复和发展资源,1982年尚志、五常县和庆阳农场进行田鸡半野生、半家养试验,取得成功, 放养田鸡近3000万只。
    1985年,黑龙江省活熊取胆汁试验成功,结束了杀熊取胆的历史,既解决了资源紧缺的 问题,又保护了动物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