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特种车辆及改装汽车制造业
一、医用救护车
医用救护车是根据运送伤病员和医护人员的需要,用汽车底盘进行改装制造的特种车辆
。
黑龙江省改医用救护车是1963年开始的,由黑龙江省医疗器械厂前身黑龙江省哈尔滨医
疗器械厂,根据农村公社医疗单位的需要改装试制的第一批医用救护车。这批改装试制的医
用救护车是利用长江牌吉普车,按医用救护车的要求,加长车架、更换车身进行改装制造的
。这种改装的医用救护车可以容纳伤病员1人、医护人员2人。这批改装医用救护车只投产一
批,共15辆。
1965年,国家卫生部下达给黑龙江省医疗器械厂改装医用救护车的任务。采用上海医疗
器械厂生产的医用救护车图纸,利用国家调拨的南京汽车制造厂生产的NJ—130型汽车底盘进
行改装制造。改装过程中,除骨架用胎具压制成型焊接外,其余均靠手工操作。车内备有担
架、药箱、氧气瓶等固定装置。这种医用救护车可运送重伤病员2人、轻伤病员5人。由于上
海设计的这种型号救护车车厢外表为凸型,加工比较复杂,1975年,对此种型号医用救护车
进行改型。改型中,采用武汉医疗器械厂生产的医用救护车图纸为基础,进行补充修改,仍
利用国家调拨的南京汽车制造厂生产的NJ—130型汽车底盘进行改装制造。车门、车窗、车身
用模具压制成型,车身与车底盘焊接为一体,车厢四壁、顶棚的夹层均充填隔热、防震材料
,车门、车窗加设胶条等,试制成HX—530型医用救护车。车内设担架、药箱、氧气瓶、盐水
瓶架等固定装置各一个。HX—530型医用救护车与原来上海型救护车相比,调整了座位,增加
了宽度,提高了舒适性。
进入80年代以后,在改革开放形势影响下,全国一些省、市对医用救护车进行改造,老
型救护车逐渐被淘汰。1983年,对HX—530型医用救护车再次进行改造,甩掉老车型,更换车
底盘,全部自行设计,经过一年时间,试制成HX—121JX型医用救护车。HX—121JX型医用救
护车采用国家调拨的南京汽车制造厂制造的NJ—121Y型1吨载重量的轻型汽车底盘。整车外型
与日本丰田旅行车相似,车身用低熔点合金胎具油压新工艺制造,采用薄壁无骨架车身,半
承载、全金属、厢式结构,地面、顶棚均设有隔热、防震措施。车内设有担架、药箱、氧气
瓶、盐水瓶架等设施。主要技术参数,型号:HJ—121;用途:普通救护;车身型式:平头厢
式、流线外型、全钢结构;车门型式:正、副司机门、拉移式中门、上掀式后门;驱动形式
:4×2;乘员(包括司机):病员2人、乘员6人;空载重量:2600公斤;满载重量:3500公
斤;外型尺寸:5000×2000×1700毫米(长×宽×高);室内尺寸:3000×1800×1510毫米
(长×宽×高);发动机功率:75马力;最高车速:85公里/小时;油耗:14公斤/100公里
;附件:可根据要求加装电扇、录放机、扩大机、扩音喇叭、短途报话机及其他设备。
1984年,在生产哈尔滨星光牌汽车油箱、铰链总成等38种汽车配件的基础上,与哈尔滨
星光机器厂联合改装生产医用汽车的协议。由哈尔滨星光机器厂提供星光牌汽车底盘,黑龙
江省医疗器械厂改装制造医用救护车。当年试制成两台样车,经海南岛汽车测试中心进行性
能、质量测试合格。
二、卫生防疫车
卫生防疫车是卫生防疫部门对疫区现场进行消毒、化验、取样的专用车辆。黑龙江省改
装制造防疫车是由省医疗器械厂从1974年开始的。利用国家调拨的南京130型汽车底盘进行改
装。整车结构、外型与医用救护车相同。车内设有喷雾消毒装置、简易化验台供防疫、消毒
、化验使用。1975年,在对医用救护车改装的同时,对卫生防疫车进行改型。改型的卫生防
疫车整车结构、外型与HX一530型医用救护车相同。车内设有喷雾消毒装置、简易化验台、警
报器、送话装置、独立式暖风机,定名为HX—530AF型卫生防疫车。自重3160公斤,最大载重
量1000公斤。1983年对HX—530AF型卫生防疫车进行改造,整车结构、外型与HX—121JX型救
护车相同。车内设有喷雾器、简易化验台、取样瓶、独立式暖风机、警报器、扩音机等设施
,定名为HX—211型卫生防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