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储 存

  中药商品储存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储存,是中药商品社会流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中药商业部门供应市场需要的物资基础,也是中药商业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的重要内容。
    黑龙江地区的中药储存随社会流通而开始,随社会流通的不断扩大而增加,并受社会需 要、生产、货源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而经常变化,加之经营决策者对客观情况变化的认识有差 异,储存量与销售量之间的相对关系在总体上协调,呈共同发展之势。但在各年度和一定时 期内由于发展的不平衡,储存量同销售量比较,经常出现不协调的现象。
    一、中药材(含饮片)
    国营中药商业建立后,从1955年开始进行库存统计。31年的库存变化情况如下:1955年 底为300万元,按当年销售额推算可销售一年以上;1956年后,销售额增长快于购进额增长速 度,库存额相对合理。1959年底为1595万元,比1955年增长4.32倍,可销售11个月左右。1 960年后,销售额增长慢于购进额增长速度,库存相对较大。1965年底为2104万元,比1959年 增长31.9%,可销售13个月左右。1966年后,销售额增长速度大大小于购进额增长速度,造 成库存积压。1969年底为3749万元,比1965年增长78.18%,可销售一年半左右。1970年后, 适当调减了购进,扩大了销量,库存逐年调整。1975年底为5440万元,比1969年增长45.11 %,可销售13个月。1976年后,库存开始上升,经过3年的调整,仍居高不下。1979年底为82 56万元,比1975年增长51.76%,可销售15个月左右。1980年后,一面适当调整购进,一面扩 大销售。经过几年的调整,库存有所下降,1985年底为9497万元,比1979年只增长15.03%, 可销售一年左右。
    二、中成药
    中成药储存,在私营中药店经营期间,由于多为“前店后厂”,边加工边销售,储存量 不多。国营中药商业建立后,从1956年开始进行库存统计。30年的库存变化情况如下:1956 年底为229万元,按当年销售额推算,可销售半年左右,库存基本合理。1957~1958年,随着 销售的增加,库存相应增长;1959年购进大于销售,年底库存增为1169万元,比1956年增长 4.1倍,可销售8个月左右。1960年后,购进额增长速度连续6年大于销售额增长速度。由于 两者相差的幅度不大,库存在缓慢增加,到1965年底增为1749万元,比1959年增长49.62%, 可销售10个月。1966年后,全国货源偏紧,省外调人大幅度下降。从1967年起,库存逐年减 少,多数品种脱销断档。到1969年底库存额降为546万元,比1965年下降68.78%,只够销售 3个月。1970年后,全国货源开始好转。全省各级经营单位为满足市场供应,充实库存,扩大 省内外购进。到1975年底库存增加到1911万元,比1969年增长2.5倍,可销售5个月左右,同 当年销售额比,库存合理。1976年以后,连续4年购进额增长速度大于销售额增长速度,使库 存额当年处于较高的状态。到1979年底增为3541万元,比1975年增长85.3%,可销售8个月左 右。1980年后,在购销额全面增长的同时,注意调整了库存,逐渐趋于合理。到1985年底调 整为6403万元,比1979年增长80.82%,可销售6个月,库存适应销售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