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职工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黑龙江省工商企业把职工政治、文化、业务教育纳入议事日程
,作为医药教育的主体和基础常抓不懈。在不同时期,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采取相应的教
育形式。省医药管理局成立后,加大了对医药系统职工教育的领导力度,根据全省医药系统
人员多,文化基础参差不齐,工商企业专业技术需求各有不同等特点,在办学途径上,提出
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广开学路,坚持走群众路线的方法,采取长短结合、内外结合等多种
形式。到1985年,初步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职工教育体系;既有工商企业自办的各级职工
学校,又有与社会联办的职工学校;既有工商企业自办的职工专业高等学校,又有委托大专
院校、广播电视大学举办的大专班;既有全脱产、半脱产培训班,又有函授、业余学习班;
既有医药干部学校、医药技工学校,又有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全省医药系统职工教育初具规
模。
一、岗位培训
(一)干部培训
1946年,原黑龙江省贸易管理局建立后,针对干部队伍的实际情况,创办了商业干部训
练班。训练班多属短期培训,一年半时间内共培训财会、总务、合作社等各类干部552名(包
括医药部门干部)。1949年又成立了会计训练班,1950年秋改为干部训练班,办了两期,共
培训400人。原松江省商业厅举办的干部训练班,第一期培训学员125名(包括医药部门干部
)。根据东北贸易部要求,各市、县商业行政部门也陆续办了训练班。当时,多数训练班既
无专职教师又无固定校舍,而是借用中小学教室或机关会议室办学,由领导干部或业务骨干
任教。以干啥学啥、缺啥补啥为原则确定教学内容。原松江、黑龙江两省商业、工业系统的
各级训练班,以财会、计统、储运等专业训练和反帝、爱国主义教育为主要教学内容,采取
脱产半脱产和业余训练等各种教学形式,由领导干部和专业干部执教。干部训练班分为领导
、一般干部两类,并按干部水平分成初、中、高三级训练班。学员结业,回各市县,多数负
责当地市、县训练班的教学任务。原黑龙江省商业厅干部班共培训干部3074人,原松江省商
业厅干训班共培训干部2120人,总计为5204人(包括医药商业、医药工业干部)。与此同时
,两省商业厅还选送干部、业务骨干到行政干部学校、省委党校和中国人民大学学习。1953
年后随着国际形势发展变化,干部训练的内容转入以政治理论教育为中心的政治轮训阶段。
培训对象主要是各市、县基层领导干部,“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干部轮训停止。
黑龙江省医药管理局建立后,为贯彻中共中央组织部、宣传部《关于加强干部教育的意
见》,为迅速提高全省医药系统干部队伍素质,本着从实际出发、干啥学啥、缺啥补啥、学
以致用的原则,部署省医药、药材两个专业公司对全省各市县医药、药材公司的领导干部进
行短期培训。1981年1月1日至6日,以省医药管理局的名义,由省医药工业公司主持,举办了
全省化学制药厂、中药厂厂长50人参加的全面质量管理学习班。1983年1月2日至6日举办了全
省各医药专业公司、二级站、制药机械厂职工教育负责人参加的人才预测培训班,培训54人
。省医药、药材公司举办六期全省医药、药材公司经理、二级站中层干部轮训班,共培训36
8人。第一至第三期经理轮训班从1980年6月至12月,在省医药技工学校举办,每期1个月,共
培训学员138名。培训内容分三部分:学习贯彻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企业全面质量管理
;医药商业工作如何适应“四化”建设需要。第四期经理轮训班,1981年4月20日至5月20日
在哈尔滨商业干部学校举办,计49人。学习内容除与前期相同外,还听取了傅敏局长在全省
医药职工教育工作座谈会上的报告和副局长徐大信关于贯彻全国医药局长会议精神,发展全
省医药战线大好形势,进一步做好医药商业工作的讲话。1981年8月21日,在佳木斯市农机局
招待所举办第五期经理轮训班,共84人。佳木斯市有关单位领导干部22人也参加听讲。学习
全面质量管理、速成日语。于10月12日结束。1982年8月10日,在牡丹江镜泊湖水产养殖场招
待所,举办第六期经理轮训班,计55人。学习政治思想工作、怎样当好经理、全面质量管理
和企业管理等内容。学习60天,于10月10日结束。
黑龙江省药材公司先后举办了12期培训班共培训835人。1980年,在哈尔滨市举办科研基
础培训班,学习时间3天,各二级站、有关市县药材科技人员20人参加。5月,在阿城玉泉养
鹿场举办鹿茸加工技术员培训班,学习时间4天,部分市县药材公司养鹿技术人员计50人参加
学习。现场参观学习花鹿茸带血加工和远红外线干燥技术,明确了出口鹿茸规格质量要求。
6月在尚志县举办平贝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班,学习时间3天,各市县药材公司和药材生产基
地技术员78人参加学习。7月,在铁力县、佳木斯市分别举办两期全面质量管理学习班,时间
15天,各市县药材公司经理、中药厂厂长、化验员、质检员78人参加。8月,在中国人民解放
军黑龙江省军区第二招待所,举办医药商业统计人员培训班。时间15天。部分市县医药药材
公司统计员16人参加。1981年3月10日至17日,在哈尔滨市举办全面质量管理学习班,全省各
市县、二级站、中药厂质检员计50人参加。5月,在哈尔滨市举办饮片加工培训班,学习30天
,部分市县饮片加工厂厂长60人参加,学习了中药基础知识、中药饮片、全面质量管理细则
及基础知识。9月,举办为期1个月的药材技术员培训班,学员来自各市、县药材公司,94人
参加。1982年6月10日至20日,在哈尔滨市举办全省药材二级站商品养护人员培训班,计20人
参加,学习了昆虫学、药材保管中防治虫害的理论知识。8月,在哈尔滨86001部队招待所,
举办为期3天的中药统计人员短训班。各药材二级站、药材公司统计科长、统计员130人参加
。同年9月,在黑龙江中医学院招待所,举办为期7天的中药工业设备管理技术培训班,各中
药厂设备技术股长、中药提取车间主任等40人参加,学习了中药机械设备的结构原理和效能
、使用知识。1984年10月26日,在哈尔滨市举办为期30天的中药质检技术人员培训班,各市
、县药材公司有关人员69人参加,学习了中药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等基础知识。12月
12日至19日,在哈尔滨市举办统计员培训班,各药材二级站、部分市县药材公司统计员80人
参加学习。1985年3月20日,在哈尔滨市举办为期90天的中药技术人员培训班,部分市、县药
材公司有关人员110人参加学习。
黑龙江省医药公司1980年7月,在哈尔滨市举办三期统计员培训班,每期15天,每期学员
80人,计240名。学员来自各市、县医药公司、二级站。主要学习医药商业统计和统计基础知
识。1981年7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黑龙江省军区第二招待所举办财会人员学习班,学员来自
省内各市、县医药公司、二级站财会人员60人,学期30天,于8月10日结束。
黑龙江省医药工业公司举办6期培训班,共培训278人。1980年3月31日至4月5日,在哈尔
滨市举办第一期全面质量管理学习班,来自全省31个药厂厂长、质检干部计41人参加学习,
办班期间哈尔滨制药厂八车间、齐齐哈尔制药厂片剂车间,做了经验介绍。1980年5月2日,
在哈尔滨市举办生物利用度培训班,各药厂技术员50人参加,学期11天,学习了片剂释放度
及生物利用度。8月11日,在哈尔滨制药厂举办生物药剂学学习班,全省有关药厂和各地、市
药品检验所26个单位计41人参加学习。聘请沈阳药学院讲师胡晋讲授生物药剂学、邹善卿讲
授数理统计学,并做了体外和动物实验,学期11天。1981年1月17日至21日,在哈尔滨举办第
二期全面质量管理学习班,参加学习的有哈尔滨红卫药厂、沈阳军区哈尔滨制药厂、佳木斯
医药管理局、牡丹江中药一厂以及延寿、肇东、宋站、榆树屯、讷河等地药厂44个单位55人
。同时邀请哈尔滨医药站、哈尔滨制药厂、哈尔滨制药三厂、哈尔滨制药四厂、哈尔滨制药
五厂、哈尔滨制药六厂、哈尔滨制药七厂、哈尔滨制药八厂、哈尔滨制药九厂的负责人参加
,共250人。6月13日,在省医药技工学校举办全省化学制药新药学习班,学员来自部分药厂
、研究所有关工程技术人员41名,学期20天。1985年6月4日至13日,在尚志县卫生科普宣传
站,举行药品生产管理规范GMP学习班。来自全省各药厂的厂长、质检科长及工程技术人员,
共50人参加。
黑龙江省医疗器械工业公司举办8期培训班,共培训265人。1980年3月,在省医疗器械厂
举办为期6天的全面质量管理学习班,有全省各医疗器械厂厂长,生产、质量负责人46人参加
培训。10月,在哈尔滨市举办为期6天的科技情报标准学习班,各医疗器械厂15人参加,学习
科技情报工作的重要意义,情报资料搜集、分类、保管,科技文献检索使用。1981年1月,在
省医疗器械厂举办为期15天的企业管理培训班,有各医疗器械厂企业管理人员29人参加培训
,学习工业企业概况,工业企业计划,生产、物资、质量、技术管理等。1982年11月,在哈
尔滨市举办为期7天的企业管理学习班,聘请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主讲,有各医疗器械厂生产
、供销、财务等专业人员42人参加培训。同年,在哈尔滨市举办为期15天的质量管理学习班
,各医疗器械厂质检人员41人参加学习。1983年6月在哈尔滨市举办为期1个月的企业管理学
习班,聘请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程管理系教授、讲师讲授了生产组织、成本核算、现代化管理
等课程,有各医疗器械厂生产、技术厂长,生产、财务管理人员42人参加培训。1984年8月,
在哈尔滨市举办为期10天的全面质量管理学习班,学习全面质量管理概况,工序质量分析、
常用因素分析方法等,有各医疗器械厂质量负责人35人参加学习。1985年在省医疗器械厂举
办为期7天的物资管理学习班,系统地讲授了物资管理办法及测定金属材料消耗工艺,有各医
疗器械厂负责物资管理人员共15人参加培训。
黑龙江省医药工业研究所从1980~1985年,举办各类专业培训班9期,共培训342人。19
80年3月举办紫外分光光度计培训班,有关药厂业务技术人员24人参加。学期7天,学习了紫
外分光光度计的原理、故障排除及使用方法。同年4月举办中药技术员培训班,省内部分药厂
的中药专业技术员共计24人参加。学习时间两个月,学习中药检验基础知识、鉴别省内混乱
品种的方法。1981年3月举办抗菌素检定培训班,省内部分药厂技术人员20人参加。学习了抗
菌素药品检验基本知识,5月末结束。1982年4月,举办药品卫生检验基础理论学习班,部分
药厂技术员计20人参加。学习了药品检验基础知识,学期一周。同年8月,举办了仪器分析培
训班,省内部分市、县药厂技术员44人参加学习,学期一周。同年11月10日至12月15日,在
中国人民解放军黑龙江省军区第二招待所举办中药栽培技术培训班。全省各药材种植场计15
人参加学习,由刘明远、张儒喜讲授人参栽培技术,杨友仁讲授中药材栽培技术,吴忠仁讲
授育种知识。1983年2月,举办大输液微粒检查及药物释放度检查学习班。省内有关药厂技术
人员15人参加学习,学期一周。1983年2月至3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黑龙江省军区第二招待
所举办了中药材培训班,部分市、县药材公司技术人员计150人参加学习,由牛存珊、张寿文
、韩惠民分别讲授中药概论、来源、加工、炮制、四气五味等知识。1984年11月10日至25日
,在虎林县药材公司举办人参栽培技术学习班,各有关市县人参栽培技术员计60人参加学习
。由张儒喜讲授土壤学和人参栽培技术。
(二)岗位练兵
从1958年开始,黑龙江省医药商业系统内广泛开展大练基本功活动。通过层层比赛,选
拔操作技术能手巡回表演,推广先进操作技术。在群众性的大练基本功活动中,涌现出许多
“一把抓”、“一口清”、“活帐本”、“铁算盘”等技术能手。
1960年4月,在黑龙江省财贸系统举办的技术革新运动会上,省医药商业部门曾选拔一批
技术能手参加表演赛。1964年5月,省药材公司举行全省中药职工业务技术竞赛,对职工学习
业务技术起到推动作用。
1978年后,全省医药系统大批老职工离退休,子女接班顶岗,使医药职工队伍素质下降
。为适应这一变化,全省医药行业各部门本着从实际出发,干哈学啥、缺啥补啥的原则,采
取以师带徒、互教互学、观模表演等多种形式,开展岗位练兵活动。
1980年,黑龙江省医药管理局总结推广克山县医药公司、海伦县医药药材公司开展岗位
练兵活动经验,促进了全省医药系统岗位练兵活动的开展。
全省医药系统的岗位练兵活动,都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大部分市县医药商业部
门,是在本系统、本单位组成岗位练兵领导小组,医药工业部门是在工厂、车间组成岗位练
兵领导小组。岗位练兵由本单位选出的业务技术水平较高的业务骨干或外请有关专家负责指
导。
岗位练兵的内容有:营业员练习化学药品九知(知品名、别名、规格、成份、主治、用
法、用量、禁忌、价格);中成药八知(知品名、规格、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禁忌、
价格);饮片十知(知品名、别名、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相反相畏、禁忌、价格、煎
服方法);化学试剂六知(知品名、规格、用途、用法、产地、价格)。保管员练习化学药
品十知(知品名、别名、规格、包装、产地、价格、货位、效期、养护、库存);饮片九知
(知品名、别名、主治、用法、价格、产地、货位、养护、库存);中成药八知(知品名、
规格、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禁忌、价格);化学试剂十知(知品名、别名、规格、用
途、性状、价格、产地、用法、养护、库存);医疗器械、玻璃仪器八知(知品名、规格、
用途、用法、价格、产地、养护、库存)。调拨员练习药品九知(知品名、别名、规格、包
装、主治、价格、产地、效期、库存);识别中草药:明目认药500种,遮目认药200种,相
似药鉴别25对;操作技术:审方抓药,捆扎,药片分装包装,开调拨单,收款,售货,点钞
。
全省医药系统岗位练兵的形式没有统一规定,各市县医药工商企业根据本部门、本单位
实际,以不同形式开展。克山县医药药材公司采取的形式是营业员在柜台练,保管员在库房
练,调拨员在岗位练,干部在办公室练。一季一评比,年末从各岗位评出优秀者,参加公司
每年一次的业务技术表演赛;佳木斯市医药公司采取了以师带徒,以老带新,边干边学的形
式开展岗位练兵活动。
岗位练兵活动的广泛开展,提高了广大职工的业务技术水平,也涌现了一大批业务技术
能手。克山县医药公司收购员马春雨只用14分钟就打完了珠算技术五级标准试题,被称为叫
得准的“铁算盘”。克山县医药公司保管员刘国利对所保管的430多种药品全部达到了知名报
数“一口清”,被人誉为“活帐本”,1985年被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特级劳动模范称
号。该公司老药工赵福德,闭上双眼,用鼻子闻,口尝,手摸等方法,鉴别中药材240余种。
齐齐哈尔市医药公司1979年11月举行技术操作表演赛,刘淑贤、刘慧、张志敏、商湘英、康
英、关翠云、王玉兰、郝桂芬、赵成林、李霞分别获得十个项目的第一名。海伦县医药药材
公司1985年8月举行百工种技术表演赛,白海英、孙玲、赵艳荣、季风琴、郝显君、甄秀文、
张晓梅、杨晓平、冯晓套、李发荣、徐丽娜分别获得各项比赛的第一名。
到1985年底,克山县医药公司和海伦县医药药材公司由单项练兵发展到多项练兵,由少
数人参加到全员参加,由个别部门进行到全公司普遍开展。岗位练兵经常化、制度化的经验
,开始在全省医药系统普遍推广。
(三)政治理论教育
黑龙江地区医药行业随着国营医药工商企业的发展,职工队伍中新成份不断增加,各级
医药行业领导部门,非常重视政治理论教育工作。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职工的政治觉悟
,充分发挥职工积极性。在进行政治思想理论教育中,企业党、政、工、青统一思想,密切
配合。除文化较高的职工能参加本地市、县职工业余学校的理论班外,绝大部分职工是在本
部门本单位的岗位上统一安排时间学习。并建立了必要的规章制度,每月召开民主生活会,
请本系统或本部门党政领导作形势任务报告等等。这一时期主要是针对国内外形势和职工中
存在的雇佣观点、单纯利润观点、轻商思想和官商作风进行政治理论教育。1950年进行了抗
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形势教育,同时进行过渡时期总路线教育。1952年“三反”运动之后,
各地医药工商企业都集中一段时间进行政治思想建设,批判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划清工人
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思想界限,巩固“三反”成果。1956年进行勤俭建国、艰苦奋斗的思想教
育,以及政治、群众、生产三大观点的教育。1959年开展“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共产主
义思想教育。1960年开始进行社会主义教育,开展了以反五风(浮夸风、行政命令风、特殊
风、共产风、瞎指挥风)为重点,以优良服务为中心的整风运动。1962年进行了反对资本主
义、分散主义,贯彻“全国一盘棋”的教育。1963年在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广泛开展
了忆苦思甜、今昔对比教育。全省医药行业,继续批判资本主义经营思想作风,端正经营思
想与办店办厂方向。医药商业职工下厂下乡体验工农劳动生活,更好地为工农服务。中共黑
龙江省委对商业职工教育非常重视,1963年4月,省委书记杨易辰以国内外形势为题,为包括
医药商业在内的职工作了三次报告。1966年3月,召开全省商业系统(包括医药商业)政治工
作会议,各市、县商业局政治部(处)主任、医药二级站党委书记和部分基层企业优秀政治
工作者240人参加。会议中,运用整风的形式,对商业工作,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工作进行了
检查总结,有16个单位和个人介绍了经验。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政治思想理论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建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
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进入社会主义新时期,全省医药系统职工政治理论教育工作的主要
任务是:教育与鼓舞广大职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开展形势任务教育,增强建设“四化”
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开展党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教育,把医药系统工作的重点转移到搞好
购销业务,改善经营管理,促进生产,稳定市场上来。1981年以后,在广泛开展的职工青壮
年文化和业务补课教育中,增加了政治理论教育的内容,对职工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社会
主义常识的教育。同时还进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基本路线教育,进行了实践是检验
真理标准的大讨论。还开展了“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从而
培养了一支有觉悟、有纪律、有干劲的医药职工队伍。
二、初等教育
(一)文化教育
1950年,根据政务院指示精神,黑龙江地区医药行政各部门纷纷创办职工业余文化补习
学校。按照职工的实际文化程度,分别开设不同层次的文化补习班,使扫盲班的职工能达到
阅读通俗书报的能力;初小班开设语文、算术课,达到小学三年级文化水平;高小班开设语
文、算术、自然常识课,达到小学五年级文化水平;初中班开设初中语文、数学、自然常识
、化学课,达到初中文化水平。各层次的补习班均使用国家教育部统编职工文化课本,有统
一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由文化水平较高的职工或聘请中、小学教师授课。教学基地大部
分是租借所在地中、小学教室或利用本单位车间、营业室等。学习时间基本是利用业余时间
,每周六次,其中一次学政治。参加学习人员中,有80%在扫盲班,10%在初小班,7%在高小
班,3%在初中班。
80年代初,又掀起了初等文化教育的高潮。“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停课,使一大批
初、高中毕业生有文凭无水平,走上工作岗位后,使职工队伍文化素质显著下降。根据国家
下达文化、技术补课指示,1981年,全省医药系统举办初中文化班112个,参加学习4219人;
高中班6个,参加学习160人。1982年举办初中文化班234个,8364人参加学习;高中班10个,
405人参加学习。初中文化补课合格3889人,占应补课对象的24.3%。1983年举办初中文化班
243个,7643人参加学习;高中班6个,181人参加学习。初中文化补课累计合格10927人,占
应补课对象的63.7%。1984年初中文化补课累计合格14763人,占应补课对象的85.4%。198
5年初中文化补课毕业1314人。
(二)技术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营医药工商企业职工队伍迅速扩大,医药生产由手工操作向
半机械化方向发展。由于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要求职工队伍文化、业务素质相应提高。当时
,职工队伍不仅文化素质低,而且业务技术水平更低,除公私合营时合过来的人员懂一些药
品生产、经营知识外,新参加工作的人员基本是一无所知。因此,在开展识字扫盲运动同时
,对职工进行初级技术教育。医药生产部门的业务培训主要采取以师带徒和边干边学的形式
进行,并组织职工学习手工制药技术和机械的使用方法,以及简单的保养维修常识。化学药
厂还组织职工学习一些粗浅的化学知识;医药商业部门组织职工学习药品的品名、规格、作
用、用法用量、单位、计算、保管以及汤头歌、四百味、妊娠禁忌、相反相畏、中药鉴别、
加工炮制和审方计价、抓药等常用的基础知识。比较系统、正规、脱产的业务技术培训,一
般由省局、省各专业公司或地、市医药主管部门以及省、市商业职工学校主办。
1953年1月15日至3月15日,中国医药公司松江省公司在哈尔滨举办营业员训练班,以初
级药物学为主要讲课内容,以拉丁文、俄语、贸易联系为辅助课程,每天授课8小时,共计3
92课时。参加学习的人员有松江省商业厅新调入的30名职工和各市、县医药公司40名营业员
。5月2日,在哈尔滨举办了药品知识学习班,学习药物学和拉丁文,学期为3个月,各市、县
医药公司业务人员和新参加工作的职工,共40人参加学习。由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师讲课。5月
3日,在哈尔滨举办营业员、保管员训练班,学期3个月。参加人员有:阿城、密山、富锦、
汤原、宾县医药公司各2名,双城县医药公司1名,尚志县医药公司3名,牡丹江、佳木斯市医
药公司各4名,共计22名学员。
1955年8月,中国医药公司在通州市举办营业员训练班,分配给黑龙江省6个名额。省医
药公司决定由勃利、海伦、青岗、尚志、双城、密山县医药公司各派1名营业员参加学习,学
期3个月。这是全省医药系统首次送职工到外省学习。
1962年6月1日至8月30日,黑龙江省医药公司在齐齐哈尔市举办第一期医药业务技术培训
班。学习医药商品知识。参加人员有各市、县医药公司、二级站的营业员、调拨员、验收员
、下乡联络员共46人。教学工作由本系统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承担。8月1日至11月20日,
举办三期医药专业技术培训班,参加学习人员共110人。10月,举办第四期医药专业技术培训
班,学期5个月,70人参加学习。
1981年对青壮年职工进行初中文化补课的同时,开展初级技术补课。黑龙江省医药管理
局于1982年12月下发《关于搞好全省医药系统青壮年职工技术补课的通知》,对技术补课对
象、范围、考核标准、方法、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等作出了明确规定。
1981年,全省医药系统初级技术培训9661人;1982年培训7926人;1983年培训11377人;
1984年培训12975人;1985年培训8219人(包括新参加工作人员的技术补课),提前一年达到
国家规定的80%高限指标。
三、中等教育
(一)职工高中
黑龙江省医药职工高中教育,60年代均在各市、县举办的职工业务文化学校进行。“文
化大革命”中职工教育处于瘫痪状态,直到80年代初,随着“双补”教育的深入,职工高中
以脱产、半脱产、业余等多种形式开展起来。
1981年,哈尔滨市医药管理局举办了6个高中班,有198人参加学习;佳木斯市医药管理
局举办1个高中班,有50人参加学习;省医药商业系统举办2个高中班,有39人参加学习;省
医药工业系统举办1个高中班,有30人参加学习。全省医药系统共举办10个高中班,有317人
参加学习。
1982年全省医药系统共举办3个高中文化班,有69人参加学习。
1983年,哈尔滨市医药管理局举办7个高中班,有391人参加学习;佳木斯市医药管理局
举办1个高中班,有58人参加学习;全省药材商业系统举办2个高中文化班,有23人参加学习
;全省化学制药工业系统举办6个高中文化班,有189人参加学习,全省医疗器械工业系统举
办1个高中文化班,有11人参加学习。全省医药系统共举办17个高中班,有672人参加学习。
1984年,哈尔滨市医药管理局有428名职工参加高中班学习;齐齐哈尔市医药管理局有5
6名职工参加高中班学习;牡丹江市医药管理局有6名职工参加高中班学习;省医药商业系统
有125名职工参加高中班学习。全省医药系统有804人参加高中文化班学习。
1985年,全省医药系统有2212名职工参加高中文化班学习。
1981~1985年,全省医药系统共有4074名职工参加职工高中学习。
(二)职工中专
1952年,松江省商业厅在呼兰初级贸易学校举办药材专业培训班,培训50余人。1953年
,松江省卫生厅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卫生学校,开设药剂专业,至1957年共培训200余人。
1954年,黑龙江省商业厅在哈尔滨商业学校开设医药专业,培养中等专业药学技术人才,先
后招生400余人。
1958年3月,哈尔滨制药厂创办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学制两年,开设电工专业、机械专业
各1个班,制药专业4个班,同年7月招收学员200名。1959年又招收制药专业1个班49名学员。
60年代初,黑龙江省采取以师带徒的方法,由当地医药卫生部门按省卫生厅要求签订师
徒合同,出徒后,经考试合格,享受中等专业学校学历待遇。1963年,省卫生厅以工中字等
557号文件《关于1963年招收中医中药学徒问题的通知》,分配佳木斯市中药学员10名,由佳
木斯市药材公司代培;分配牡丹江市中药学员5人,由牡丹江市药材公司代培。
1982年9月9日,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举办职工中等专业学校的试行办法》,提出职
工中等专业学校应有一定规模,具备必要的办学条件。要保证办学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切实
保证教学质量。招生对象为不超过35岁、具有初中毕业和两年以上工令的正式职工。并规定
以业务部门管理为主,教育部门要在业务上进行指导。黑龙江省医药管理局根据此精神,在
1982年11月全省医药系统职工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从本行业的实际出发,积极创造
条件,开展本行业急需的职工中等专业技术教育,采取脱产、半脱产、业余等多种形式办班
。有条件的要创办中等专业技术学校。
1983年,哈尔滨市医药管理局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开设医药商品、抗菌素生产工艺、中
药、会计4个专业,学制两年,至1985年共招生391名,已毕业177人。黑龙江省中药联营总公
司委托黑龙江中医学院举办职工中专班,开设中药专业,学制三年,招收学员30名。黑龙江
省医药管理局委托牡丹江商业学校举办财会专业中专班,学制三年,在全省医药系统内招收
20名学员。
1984年,黑龙江省医药公司职工中等专业学校面向全省医药商业系统招收具有初中文化
35岁以下在职职工75名,开设药品专业,学制三年。
1985年,黑龙江省药材公司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开设中药鉴定专业,学制三年,招收学员
53名。省医药总公司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开设中药专业,学制三年,面向全省招生,招收学员
43名。佳木斯市医药管理局与佳木斯市职工大学联合举办药品专业职工中专班,学制三年,
招收学员50名。鹤岗市医药管理局与鹤岗市商业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联合举办了药品专业职工
中专班,学制三年,招收40名学员。光明中药函授学院招收中药专业中专班学员135名,其中
哈尔滨辅导站21名、齐齐哈尔辅导站75名、佳木斯辅导站39名。牡丹江市医药管理局举办财
会中专班,招收学员42人。从1981至1985年共举办职工中专班16个,学员3010人(含参加外
系统中专学习1819人),其中:1981年551人,1982年474人,1983年601人,1984年519人,
1985年865人。
(三)中级技术培训
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期,黑龙江省医药行业的工人中级技术培训,主要是在各市、县职
工业余学校中进行。一些较大的医药企业也举办了专业技术培训班,并且选拨了一批文化水
平较高、具有一定培养前途的技术工人到有关院校举办的专业技术培训班学习。
70年代,全省医药专业技术培训工作主要依靠省局各专业公司组织,共举办各类培训班
5个,培训210人。
1973年11月24日,黑龙江省医药公司在汤原县举办中药营业员培训班,学员来自全省各
市、县医药药材公司计90人,主要学习医药商品知识,学期50天。1974年11月至年末,在哈
尔滨医药采购供应站举办了医疗器械专业技术学习班,学员来自省内各市、县医药公司、二
级站的业务员和调拨员,计30人。学习医疗器械商品学、拉丁文。1977年3月在哈尔滨市举办
化学试剂专业人员培训班,学员来自各重点市、县医药公司的化学试剂专业人员34人,学习
化学、制剂商品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化学试剂、基因英语。学期4个月,700个学时,
聘请崔岳等讲课。1979年4月1日,在哈尔滨市举办化学试剂商品班。学员来自哈尔滨、齐齐
哈尔、牡丹江、佳木斯等重点市、县医药药材公司从事化学试剂商品经营的计划员、营业员
、调拨员和保管员,有23人参加学习。学习期间,听取了参加全省医药工作会议的省委书记
赵德尊和国家医药管理总局副局长齐谋甲等领导同志的报告,学期4个月。
1977年12月5日至24日,黑龙江省医药工业公司在牡丹江温春农业技术学校举办第一期药
检学习班。学员来自全省各制药厂,共计33人。学习了分析天平结构和使用方法及限度计算
;标准溶液配制及标定;常用几种容量分析方法的应用实例。
80年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职工教育工作的决定》发布后,省医药管理局在
抓青壮年职工文化、技术补课教育工作的同时,部署了全省医药系统工人中级技术培训工作
,并多次强调要有计划、有步骤地积极开展中级技术培训,贯彻择优培训原则,把生产骨干
、关键岗位和大型、精密、稀有设备岗位上的技术工人列为培训重点,由省医药管理局各专
业公司和地、市医药主管部门统筹规划,上下结合,做好工人中级技术培训工作。到1985年
省医药管理局及各直属专业公司共举办各类培训班33个,培训1741人。
1981年8月10日,黑龙江省医药管理局与黑龙江商学院联合举办中药专业培训班,全省药
材系统基层单位中药业务技术人员75人参加学习,主要学习中药加工炮制与鉴定等基础知识
。
1981年至1985年,省医药管理局委托省医药技工学校举办七期中级技术培训班,共培训
372人。第一期从1981年9月9日开学至1982年8月5日结业,学员来自全省各市、县医药药材公
司及8个药厂、1个医院,共93人。其中,中药专业66人、医疗器械专业27人。中药专业按教
学计划开设政治、体育、数学、化学、拉丁文、中医学基础、药用植物学、中药学、中药鉴
定学、方剂学、中药制剂学、中药加工炮制、计算技术等13门课程。医疗器械经营维修专业
,按教学计划完成政治、体育、数学、物理、制图、电工与电子技术、X线机结构、商品经济
学、医疗器械商品学、计算技术、电冰箱等11门课程。第二期是中药专业培训班,从1982年
9月15日至1983年1月30日,学员来自全省10个市、32个县医药药材公司、5个药厂,计56人。
学习了中医基础、中药学、中药鉴定学、方剂学、中药制剂学、中药加工炮制、计算技术、
拉丁文等8门课程。第三期培训班从1983年3月9日至6月8日,学员来自全省7个市、28个县医
药药材公司,计42人。第四期培训班从1983年8月10日至11月10日,学员来自全省4个市、36
个县医药药材公司,计42人参加。两期均学习了中药学、中药鉴定学、方剂学、中药炮制学
、中药加工炮制、计算技术、拉丁文等7门中药专业课程。1983年11月至1984年1月14日,举
办第五期培训班,学员来自全省8个市、14个县药材公司,计43人。设两个班,一班学习中药
学、中医学、方剂学,共300学时;二班学习中医学、炮制学、中药鉴定学,总共290学时。
第六期培训班从1984年3月29日至8月20日,学员来自全省5个市、32个县医药药材公司,计5
5人。学习了药用植物学、中药学、中药鉴定学、方剂学、中药制剂学、中药加工炮制、计算
技术等7门中药专业课程。第七期培训班从1985年3月至1986年3月,学员来自全省11个市、2
2个县医药系统基层单位,计41人。学习了中药学、中医基础学、药用植物学、拉丁文、中药
鉴定学、方剂学、中药制剂学、计算技术等8门中药专业课程。
黑龙江省药材公司举办专业技术培训班,到1985年共培训301人。1980年2月22日,在佳
木斯市举办为期4天的养鹿生产技术培训班。省内各药材二级站和有关市县药材公司负责药材
生产人员计60人参加了养鹿技术的学习,同时交流了养鹿经验,讨论了养鹿生产的发展方向
和生产计划,商定了建立养鹿中心点和全省养鹿技术协作组。同年,在尚志县举办为期4天的
人参加工技术学习班。1982年9月15日在哈尔滨市举办了为期35天的中药技术工人培训班,各
市、县药材公司共计80人参加,学习了中药材基础知识。1983年3月1日在哈尔滨市举办为期
25天的工厂、车间核算员培训班,省内部分中药厂计30人参加学习。1983年8月,在省医药技
工学校举办为期90天的中药技术培训班。部分市、县药材公司营业员,专、兼职教师计56人
参加,学习中药学、中医学、方剂学、计算技术、政治五门课程。1985年12月5日至27日,在
齐齐哈尔举办为期22天的中药加工炮制培训班,省内各市、县药材公司计75人参加学习。
黑龙江省医药公司从1981~1985年共培训640人。1981年2月在黑龙江省军区第二招待所
举办第一期质检员、保管员培训班,部分市、县医药公司、二级站的质检员、保管员有29人
参加学习。3月,在哈尔滨医药采购供应站举办第二期质检、储运人员培训班,部分市县医药
公司、二级站的质检、储运有关人员61人参加学习,学期3个月。5月,在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举办玻璃仪器商品知识培训班,各市县医药公司、二级站专业人员24人参加学习,于7月末结
束。10月5日,在黑龙江省干部疗养院举办化学试剂人员培训班,学员来自省内各市县医药公
司经营化学试剂的专业人员和化检站的业务人员共50人,学期5个月。1982年10月,在哈尔滨
兽医研究所招待所举办全省医疗器械商品质量检查员学习班,省内各市县医药药材公司的专
业人员32人参加学习,学期30天。1983年6月20日,在省医药技工学校举办药品质量检验人员
培训班,学员来自全省各市县医药公司、二级站共42人参加,学期3个月。从1979年至1984年
8月,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联合举办三期化学试剂培训班,三省各承担一期,每期6个月
,共培训211人。第三期由黑龙江省承担,在哈尔滨市商业职工干部学校授课。1984年9月20
日,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为及时贯彻执行,10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黑龙
江省军区第二招待所,举办以会代培学习班,学期15天,省内重点县医药药材公司有关人员
40人参加学习。11月省医药公司制定了《黑龙江省医药商品质量规范实施细则》,共十章57
节。在哈尔滨市举办中心学习班,有11个重点市县有关人员共51人参加学习。1985年3月1日
,在省医药技工学校举办全省药学技术人员进修班,各市、县医药公司、二级站的业务骨干
100人参加学习,学期3个月。
黑龙江省医疗器械工业公司从1980~1985年共培训109人。1980年举办电工、机械、电镀
学习班,各医疗器械厂技术人员25人参加学习。1984年1月在哈尔滨市举办为期3天的新国标
学习班。省内各医疗器械厂共24人参加,学习了《公差与配合》、《光滑工件尺寸的检验》
等7项新技术标准。1985年6月,在哈尔滨市举办两期新产品开发及标准化培训班,每期30人
,学期5天,各医疗器械厂共60人参加培训。
黑龙江省医药工业公司从1980~1983年共培训244人。1980年10月,在哈尔滨举办药品卫
生标准培训班,参加对象为各药厂化验员30人,利用8天时间学习了药品卫生检验方法。12月
8日至10日,举办药物稳定性预测学习班,参加人员有省、市各药检所、8个药厂和哈尔滨医
科大学附属一院的药品检验人员计30人,学习了用化学动力学理论预测药物有效期和预测药
物稳定性几种方法药检知识。1981年6月27日省医药工业公司、省医药工业研究所、省医药学
会在哈尔滨制药厂举办仪器分析学习班,来自省内53个单位,共74人参加学习,邀请沈阳药
学院副教授孙玉庆、讲师王永全、北京医学院讲师高崇元分别讲了比色法、紫外分光光度法
、红外分光光度法、液相层析法、气相层析法等内容。1982年7月28日至8月4日,在哈尔滨市
举办了省医药工业化验员培训班,有22个药厂59名化验员参加,学习了制药分析化学。1983
年5月11日至5月30日,在牡丹江温春农校举办了医药化验员学习班,学员来自27个药厂计51
人。学习了制药分析化学,了解分析化学基本任务和目的,掌握分析化验的操作方法和注意
事项,以及药品的杂质检查、含量测定和一些物理常数测定等知识。
1985年,黑龙江省医药总公司根据国家医药管理局的部署,决定将职工教育由青壮年职
工“双补”教育转入中、高等教育,并把工人中级技术培训作为“七五”期间职工教育工作
的重点。参照国家医药管理局颁发的工人技术等级标准、工人中级技术培训教学计划和教学
大纲的要求,省医药总公司于1985年5月印发了《全省医药系统工人中级技术培训工作的意见
》,工人中级技术培训开始向正规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四、高等教育
黑龙江省医药职工高等教育从1958年起步,规模较小,到1959年仅有55人参加学习。中
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医药事业的发展,不仅企业自己创办职工高等教育基地,而且
委托、挂靠各类院校举办大专班,并鼓励支持职工考人各类成人高等院校。到1985年,全省
医药系统有6905人参加大专以上学历学习。
(一)自办
1958年,哈尔滨制药厂药学院,开设制药专业,学制三年。当年经考试录取30名在职职
工,1959年招收25名。开学后根据学生文化基础状况补习了高中文化课。从1960年3月至196
2年2月,按教学计划完成了中国革命史、政治经济学、高等数学、物理学、无机化学、有机
化学等课程,并讲授了大部分微生物学、生物化学、药物化学和英语及拉丁文等课程。1962
年2月,根据国家教育部提出的关于1962、1963两年教育事业要坚决实行“调整、巩固、充实
、提高”的方针,上级主管部门决定哈尔滨制药厂药学院停办,学生全部分配到生产车间。
1980年,哈尔滨制药厂与哈尔滨市化工局工学院联合办学,开设了制药专业大专班。学
制三年。1981年招生41人,1983年招生43人,1985年招生48人。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参照沈
阳药学院和东北制药厂职工大学制定,使用国家医药院校统编教材,教学内容以抗生素生产
工艺为主,兼顾化学制药和药物制剂。
哈尔滨业余药学院开设药学专业,学制四年,先后招收两批学员。1958年9月招收200名
,1963年3月毕业,有121人获得学院颁发的毕业证书(国家承认学历)。1963年9月招收198
名学员,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学院被解散。
医药开放大学(医药开放大学是由国家医药主管部门和光明日报社联合创办的,采用电
视、函授等方式进行教学的一所药学专业职工大学.)黑龙江省分校,开设药物制剂专业,
学制四年。1985年招生50名,开设19门课程,选修5门。必修课有高等数学、英语、无机化学
、物理 学、有机化学、微生物学、分析化学、人体解剖生理学、生物化学、物理化学、药
物化学、中药和中药成分化学、药理学、制药工程基础、文献检索、微型计算机基础、药物
分析、生物药剂学、工业药剂学、政治理论课;选修课有临床药理学、光谱分析、生化药品
基础、工业企业管理基础、化工仪表及自动化。
1985年,为培养高等中药专业技术人才,后经光明中药函授学院批准成立光明中药函授
学院哈尔滨分校,由哈尔滨市药材公司承办共招收学员157名,并成立4个辅导站:光明中药
函授学院齐齐哈尔辅导站,由齐齐哈尔药材站承办,招收学员26名;光明中药函授学院佳木
斯辅导站,由佳木斯药材站承办,招收学员123名;光明中药函授学院虎林县大专班,由虎林
县医药管理局承办,招收学员24名;光明中药函授学院宝清县大专班,由宝清县医药管理局
承办,招收学员90名,佳木斯辅导站给予业务指导。全省共招收学员420人。按照光明中药函
授学院制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以及自编的教材组织授课,学制四年。
不仅成立函授辅导站,而且依靠社会函授院校举办函授大专班。1984年,黑龙江省中药
联营总公司依靠北京现代化科学管理函授学院,举办现代化管理函授大专班,有16名职工参
加学习。齐齐哈尔市医药管理局依靠中国统计函授大学举办统计专业函授大专班,招收50名
学员。
1985年,佳木斯医药站依靠北京社会函授大学举办企业现代化管理函授大专班,有14名
职工参加学习。佳木斯医药站依靠吉林商业专科学校举办商业企业管理函授大专班,有72名
职工参加学习。
(二)委托
1981年11月,省医药管理局委托黑龙江中医学院中药系举办药学专业大专班,学制三年
,学员经考试入学,共招收34名学员,于1984年末毕业。
1983年5月,哈尔滨制药厂委托黑龙江大学经济系举办工业企业管理专业大专进修班,学
制三年,总学时为1428学时。基础课开设政治经济学、高等数学和经济应用数学;专业基础
课开设统计学原理、会计学原理、国民经济计划与管理、财政与信贷、市场学、劳动经济学
;专业课开设工业企业管理原理、工业经济学、工业生产组织学、工业统计学、工业会计学
与工业经济活动分析、电子计算机原理与应用、经营管理学、外国企业管理、行为管理学、
经济法、全面质量管理学、工业技术管理学等。学员全部是哈尔滨制药厂中层以上干部及后
备干部共计52人。每周二、六两个半天和周四一个晚间授课。结业考试合格者由黑龙江大学
发给进修结业证书。
1983年9月,佳木斯化学制药厂委托佳木斯医学院药学系举办化学制药专业大专班,学制
三年,招收本厂具有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历、工作三年以上的化学制药岗位的人员,经佳木斯
医学院考试择优录取30名。参照国家医药管理局化学制药专业(四年制)教学计划拟定教学
内容。学员学习期满,学完规定的课程,经考试合格由学院发给毕业证书,回原单位工作。
毕业29人。
不仅委托高等院校举办大专班,而且依靠广播电视大学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981年
,牡丹江医药采购供应站依靠牡丹江广播电视大学举办电大中文专业大专班,有20名职工参
加学习。1982年,齐齐哈尔药材站依靠齐齐哈尔广播电视大学举办中文专业大专班,有16名
职工参加学习。
1983年2月,经哈尔滨市广播电视大学批准,成立了哈尔滨市医药管理局分校,开设党政
干部基础专业,招收学员408名。开设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文学概论、中国革
命史、形式逻辑、写作通论等12门课程。学制三年,采取电视讲座、面授和自学相结合的教
学形式。9月,黑龙江省医药管理局依靠哈尔滨党政干部广播电视大学举办商业企业管理大专
班。通过考试在局直单位职工中录取39名学员,脱产学习二年,在哈尔滨拖拉机厂(原松江
拖拉机厂)电大分校授课。
(三)选送
1981~1985年,全省医药系统职工考人或选送到各类高等院校,参加大专以上学历学习
的有5797人。其中,1981年445人,1982年287人,1983年689人,1984年1299人,1985年307
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