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教育管理
一、机构设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黑龙江地区医药教育管理机构,分别设在松江省、黑龙江省
商业厅、化工厅、卫生厅内,根据国家要求部署,按照行业不同特点,组织开展职工教育工
作。
黑龙江省医药管理局成立后,设科技质量处,科技质量处有专人负责全省医药系统职工
教育工作,1983年2月设科技教育质量处,1985年设人事教育处。
1981年,黑龙江省医药管理局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职工教育工作的决定》
精神和国家医药管理局对医药教育工作的要求,及时督促全省各地、市县医药管理部门设立
职工教育工作机构。同年黑龙江省医药公司、黑龙江省药材公司、哈尔滨药材采购供应站、
哈尔滨医药采购供应站、哈尔滨市医药管理局、齐齐哈尔市医药管理局等6个单位设立了教育
科,牡丹江市医药管理局、佳木斯市医药管理局、克山县医药公司、海伦县医药药材公司等
8个单位设立了教育股。1982年,齐齐哈尔医药采购供应站、齐齐哈尔药材采购供应站、牡丹
江市医药管理局、佳木斯医药采购供应站、佳木斯药材采购供应站等20个单位设立了教育科
,肇源、肇州、虎林、双城县医药药材公司等15个单位设立了教育股。1983年,鸡西、伊春
、大庆、双鸭山市医药管理局和绥化行署化工医药局等31个单位设立了教育科,青岗、拜泉
、绥棱、绥滨县医药药材公司等29个单位设立了教育股。1984年,哈尔滨制药厂、哈尔滨市
医药公司、牡丹江制药厂、佳木斯化学制药厂等大中型企业33个单位设立了教育科(处),
呼兰、阿城、木兰、巴彦县医药管理局等18个单位设立了教育股。1985年,齐齐哈尔市医药
公司、齐齐哈尔市药材公司、牡丹江市医药公司、牡丹江市药材公司等25个单位设立了教育
科(处),延寿、通河、北安、安达、五常县医药药材公司等42个单位设立了教育股。到19
85年底,全省医药系统职工教育管理体系基本形成。
二、教育基地
(一)干校
黑龙江省医药干部学校1985年1月11日,经黑龙江省编委批准,成立黑龙江省医药干部学
校,按处级单位管理,编制30名,列事业经费开支。建校初期,省医药管理局党组决定,由
局科技教育质量处副处长胡守田负责组建工作。借用省医药公司办公室。后搬至道里区河广
街41号省医药管理局七楼,使用面积500余平方米。
(二)技工学校
黑龙江省医药技工学校1977年5月,黑龙江省医疗器械厂技工学校建立。校址设在五常县
城,占地面积18878平方米,建筑面积6350平方米,其中校舍面积4260平方米,职工宿舍面积
2090平方米。1980年6月25日,省医药管理局决定,改称黑龙江省医药技工学校,隶属省医药
局领导。校长张振,副校长关增信、李全盛,支部书记费兴才。设办公室、教务科、学生科
、总务科。教职工47人,其中讲师4人、工程师1人、助理讲师17人、助理经济师1人、助理会
计师2人、实习教师1人。有教室8个,可容纳400名学生同时授课;有容纳280人的学生宿舍和
供400人就餐的食堂;设有图书阅览室,藏书6000余册,还设有实验室、中药标本室和药圃。
哈尔滨制药厂技工学校1982年,经哈尔滨市劳动局报请省劳动局批准,成立哈尔滨制药
厂技工学校。校址设在哈尔滨制药厂教育中心,学校的教学设备及教师均由教育中心统一管
理。
牡丹江制药厂技工学校1985年,经牡丹江市劳动局报请省劳动局批准,成立牡丹江制药
厂技工学校,与牡丹江制药厂职工学校实行两块校牌、一套人马,统筹安排。校舍面积1200
平方米,其中教室7个,440平方米;教研室4个,200平方米;实验室4个,400平方米;图书
资料室1个,160平方米。教学设备有彩色电视机、录像机、单放机、收录机、扩大器、自动
幻灯机、投影仪、分析天平、显微镜、蒸馏水器、电热恒温水浴器、台式离心机、烘干箱、
灭菌器、自动搅拌机、PH比色仪、PSP—31雅马哈电子琴、手风琴等价值达7万余元。
哈尔滨中药技工学校1985年,经哈尔滨市劳动局报请省劳动局批准,成立哈尔滨中药技
工学校,与哈尔滨市药材公司职工学校一套人马,两块牌子。教学基地、教学设备、学生管
理、教师均由哈尔滨市药材公司职工学校统筹安排。
(三)职工学校
哈尔滨医药采购供应站职工学校1981年,经哈尔滨市工农教育委员会办公室批准,成立
哈尔滨医药采购供应站职工学校。校长由党委书记、经理王克俭兼任,副校长由教育科副科
长李钧贵兼任。校址设在哈尔滨医药采购供应站,有150平方米教室1个、170平方米教室1个
,教研室24平方米。化学实验设备与站化验室兼用。学校专职教师6人,其中大学本科5人、
大学专科1人。
哈尔滨市药材公司职工学校1982年9月,经哈尔滨市工农教育委员会办公室批准,成立哈
尔滨市药材公司职工学校。校长由公司党委书记李志信兼任,副校长由教育科科长梅少良兼
任。配备5名专职教师,均为大学毕业生。学校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
办公室5个,100平方米;中药标本室1个,60平方米;图书室1个,60平方米;电化教室1个、
60平方米。教学设备有彩色电视机1台、录音机1台、照像机2台、广播设备1套、中型客车1台
。
牡丹江制药厂职工学校1985年,经牡丹江市工农教育委员会办公室批准,成立牡丹江制
药厂职工学校。教职工15人,其中专职教师9人、教育处长1人、科长1人、教务主任1人、工
人3人。
其他医药职工学校全省医药系统经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坚持常年举办各类业务技术
培训班,并配有专职校级领导及专职教师的职工学校还有:哈尔滨制药厂职工学校(设在该
厂教育中心)、哈尔滨制药二厂职工学校、黑龙江省医疗器械工业公司职工学校、齐齐哈尔
医药采购供应站职工学校、齐齐哈尔药材采购供应站职工学校、齐齐哈尔市医药公司职工学
校、齐齐哈尔市药材公司职工学校、齐齐哈尔制药厂职工学校、牡丹江市医药管理局职工学
校、佳木斯医药采购供应站职工学校、佳木斯药材采购供应站职工学校、佳木斯化学制药厂
职工学校、海伦县医药药材公司职工学校、肇源县医药药材公司职工学校、桦南县医药管理
局职工学校、勃利县医药管理局职工学校、克山县医药药材公司职工学校、一面坡制药厂职
工学校、呼兰县医药管理局职工学校等。
(四)职工中等专业学校
哈尔滨市医药管理局职工中等专业学校1983年4月2日,经黑龙江省教育委员会办公室黑
教办联字〔1983〕72号文件批准,成立哈尔滨市医药管理局职工中等专业学校。校部设在哈
尔滨市医药管理局教育中心,校长由教育中心主任郭忠诚兼任,副校长张凤岐,兼职党支部
书记姚传忠。有教职工20人,其中大学本科7人、大学专科9人、中专2人、高中1人。有教室
960平方米、实验室150平方米、标本室50平方米、图书室100平方米、办公室395平方米、其
它720平方米。专业实验室与哈尔滨制药厂实验室兼用。教学设备有彩色电视机6台、放像机
1台、摄影机1台、录音机1台。常规教学设备有显微镜8台、天平1台、烧杯20个、放大镜40个
、藏有图书5778册、标本800余种。
黑龙江省医药公司职工中等专业学校1984年2月8日,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黑
龙江省医药公司职工中等专业学校。校长由黑龙江省医药公司、哈尔滨医药采购供应站党委
书记张玉海兼任,专职副校长冯学忠,学校日常工作由谭云广负责。建校初期,委托佳木斯
医学院药学系负责办学。1985年9月,经省医药管理局,省、市教育委员会批准同意,迁回哈
尔滨市,租用中国人民解放军黑龙江省军区第二招待所200平方米客房作教室,购置学生课桌
、黑板、教学用具。师资由学校内请或外聘。
黑龙江省药材公司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学校前身是黑龙江中医学院附设职工中专班。1985
年2月9日,经省教育厅、省工农教育委员会办公室以黑工教办联字〔1985〕4号文批准,成立
黑龙江省药材公司职工中等专业学校。校长由省药材公司经理兼任,张黎任教务长,有专职
教师5人,均为大学本科。租用黑龙江省中药联营总公司教室140平方米、办公室20平方米、
宿舍64平方米。
黑龙江省医药总公司职工中等专业学校1985年2月9日,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
黑龙江省医药总公司职工中等专业学校。校址设在五常县城,与省医药技工学校一套人马、
两块牌子。
(五)职工高等院校
哈尔滨制药厂制药学院1958年,经哈尔滨市教育局和哈尔滨市轻化工业局批准,创办哈
尔滨制药厂制药学院,这是黑龙江省第一所医药职工高等院校。1962年学院停办。
哈尔滨业余药学院1958年,哈尔滨市卫生局、哈尔滨市科委、哈尔滨医科大学、哈尔滨
市药品检验所经省高教厅批准并报国家卫生部、教育部备案,联合创办哈尔滨业余药学院。
1966年学院解散。
哈尔滨制药厂制药专业大专班1980年,哈尔滨制药厂与哈尔滨市化工局工学院联合办学
,创办了制药专业大专班。有专职教师15人,其中高级教师3人、中教一级教师6人,部分兼
职教师由本厂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教学设施有化学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电化教室。
教学占用面积2000平方米。
医药开放大学黑龙江省分校1985年,根据国家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医药开放大学章
程>的通知》要求,黑龙江省医药总公司创办了医药开放大学黑龙江省分校。校址设在省医
药工业公司,校长由省医药总公司副经理史永祥兼任,副校长由省医药总公司人事教育处处
长潘富治、省医药工业公司副经理王连仁兼任,常务副校长由省医药工业公司调研员(副处
级)宫恩厚担任。有两名专职教学管理人员和一名兼职财会人员。聘请有关大专院校教授、
讲师任课。
三、教育投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为发展黑龙江省的医药教育事业,全省各级医药主管部门和
医药企事业单位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特别是省医药管理局组建以后,全省医药系
统教育投入迅速增加。
(一)人力投入
1979至1985年7月,全省医药系统先后有22名处级以上干部分管医药教育领导工作,其中
专职14人、兼职8人。
1981年,全省医药系统有教育干部239人,其中专职100人、兼职139人,占职工总数的8
.7‰;教师总数530人,其中专职53人、兼职477人,占职工总数的15.2‰。
1982年,全省医药系统有教育干部334人,其中专职183人、兼职151人,占职工总数的8
.6‰;教师总数629人,其中专职132人、兼职497人,占职工总数16.3‰。
1983年,全省医药系统有教育干部303人,其中专职142人、兼职161人,占职工总数的7
.2‰;教师609人,其中专职115人、兼职494人,占职工总数14.4‰。
1984年,全省医药系统有教育干部349人,其中专职138人、兼职211人,占职工总数7.
1‰;教师694人,其中专职138人、兼职556人,占职工总数14.3‰。
1985年,全省医药系统有教育干部285人,其中专职130人、兼职155人,占职工总数5.
6‰;教师总数498人,其中专职120人、兼职378人,占职工总数9.7‰。
(二)财力投入
1980至1985年间,全省医药系统为医药教育共投入资金925.9万元。黑龙江省医药管理
局,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先后为科技教育质量处投入教育经费2.4万元,为省医药技
工学校投入经费119万元,为省医药干部学校投入经费3万元。
1981至1985年,哈尔滨药材采购供应站为其职工中专班投入资金9万元。1984年,黑龙江
省医药公司为其职工中等专业学校投入资金15万元;黑龙江省药材公司为其职工中等专业学
校投入资金15万元;中国药材公司为黑龙江省药材公司职工中等专业学校投入资金20万元。
1985年,黑龙江省医药工业公司为国家医药开放大学黑龙江省分校投入资金3万元。
1981至1985年,哈尔滨制药厂为其教育中心投资420万元,为委托黑龙江大学举办工业企
业管理大专班投资5万元;哈尔滨市药材公司为其职工学校投资57万元;哈尔滨市医药公司为
其职工学校投资50万元。1983至1985年,哈尔滨市医药管理局为其教育中心投资24.4万元。
1983年,佳木斯化学制药厂为委托佳木斯医学院举办化学制药大专班投资13.5万元;鹤
岗市医药管理局为委托鹤岗市商业职工中等专业学校举办药品中专班投资9.6万元。1985年
,牡丹江制药厂为其职工学校、技工学校投资170万元;佳木斯市医药管理局为委托佳木斯职
工大学举办药品中专班投资10万元。
按照国家财政部规定,1981至1985年期间,全省医药系统应提取教育经费275万元,而实
际投入925.9万元,超支2倍多。这一期间,仅参加各类大中专院校学习毕业的职工达4000余
人,支出培训费800余万元。
(三)物力投入
1980至1981年,黑龙江省医药管理局先后两次从省医疗器械厂划出17780平方米面积的场
地和4400平方米厂房,拨给省医药技工学校,改建成教室、教研室、标本室、图书室、会议
室、办公室、食堂和学生及家属宿舍等,按固定资产原值计算约2200万元。并拨专款为技校
购置东风牌载重汽车一台和北京212吉普车一台,价值5万元。
1981至1985年,哈尔滨制药厂先后拨出2000平方米房屋供办学使用,按固定资产原值计
算约600万元;哈尔滨市药材公司先后拨出765平方米房屋作为办学场所,新建一所1000平方
米的教学楼,价值50万元,并购置一台小客车,拨给一台大客车,价值10万元;哈尔滨药材
采购供应站为职工中专班新建一栋200平方米教学楼,价值约10万元;哈尔滨医药采购供应站
为职工学校设置专用教室152平方米,购置课桌椅150套和其他教学设备;齐齐哈尔医药站、
齐齐哈尔药材站、佳木斯医药站、佳木斯药材站也分别设置60平方米的专用教室,合计价值
为12万元。
1984年,黑龙江省药材公司为其职工中专购置了一台伏尔加轿车,价值4.5万元;哈尔
滨市医药管理局租用500平方米办公楼筹建教育中心,并拨专款购置一台日本丰田面包车。
1985年,黑龙江省医药总公司将新建办公楼的一层,拨给省医药干部学校作为校舍,建
筑面积700平方米;黑龙江省医药工业公司为医药开放大学黑龙江省分校拨出3080平方米的一
层楼供教学使用,并购置一套电化教学仪器;哈尔滨市医药公司将200平方米营业室划给职工
学校使用,按固定资产原值计算约20万元,并购置一套电化教学仪器;哈尔滨制药二厂将一
栋300平方米小楼拨给其职工学校,价值12万元;牡丹江制药厂为其职工学校、技工学校解决
教学基地670平方米,并购置一套电化教学仪器,总价值为29.8万元;海伦县医药药材公司
将县医药公司一层300平方米的办公楼划给其职工学校办学使用,按固定资产原值计算约12万
元;肇源县医药药材公司将260平方米的办公室拨给其职工学校使用,按固定资产原值计算约
10.4万元;桦南县医药药材公司新建办公楼时,专设一个120平方米的教室,价值6万元;勃
利县医药药材公司为职工学校专设一个80平方米的教室,价值4万元;克山县医药药材公司为
职工学校解决一处教学场所,面积150平方米,价值6万元。
1981至1985年间,全省医药系统先后设置专用教室100多个,面积达6586平方米;兼用教
室131个,面积达10279平方米。
四、教育成果
教育投资是生产性投资、建设性投资,是获取经济效益的基础投资。医药教育事业的发
展,培养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医药专业人才,把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使全省医
药经济得以兴旺发达。
哈尔滨制药厂制药大专班毕业的学员,在土霉素生产中,推广用盐酸代替草酸的生产新
工艺取得成功,每月为工厂节约原材料费5000多元;在对土霉素主耗高这一历史难题进行分
析研究中,调整改进了处方,采取补料以稀料代替浓料的方法,经反复试验取得成功,每月
为工厂节省原材料费近万元;他们还运用全面质量管理方法,查出了庆大霉素残渣超限是由
于生产原料氨水和无盐水中夹带杂质所造成的,使成品一次合格,消除了因返工造成的损失
;与其他科技人员一起设计改造安装了炭脱蒸发冷凝器、喷塔喷头装置、水处理交换柱的整
套设备,提高了产品质量和收率,创造经济价值5040元;他们结合生产实际制定了提炼车间
岗位生产工艺规范,把交换柱原来的反吸附改为正吸附,缩短了生产周期,提高了饱和度,
使收率由60%提高到90%,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他们还对哈尔滨制药二厂的亚硫酸的生产设
备进行了技术改造,使月生产淀粉提高8%,创造了本厂生产的最高记录;该厂链霉素发酵车
间80%是新工人,经过技术培训,保证了一次开车成功,发酵单位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黑龙江省中药联营总公司进行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采用了先进的远红外线设备干燥,
由于操作人员事前经过培训,掌握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使红参一级品率平均提高15%,出品率
由4:1提高到3.4:1,杜绝了红参加工过程的糊锅现象,减少了经济损失;储运部保管养护
人员经过培训以后,加强了对商品的科学管理,使商品损耗率不断下降,减少经济损失29.
4万元。
齐齐哈尔制药厂维修工人经过技术培训,掌握了设备生产加工技术,由过去依靠外委加
工变为自己制做,为工厂节省了2万元加工费。他们还对一直未投入使用的卧式沸腾干燥炉进
行了改造,使这台设备在生产中发挥了作用,并提高功效1.5倍。
齐齐哈尔第二制药厂过去由于职工队伍素质低,科技落后,产品质量低,损失浪费惊人
。1979年以后,他们大力开展职工培训,在多种办学形式的基础上,倡导职工自学成才。领
导干部带头参加学习,取得了十多项科技成果,有的被授予市特等劳动模范、省自学成才标
兵。全厂先后有94人自学成才,共取得13项科学技术成果。职工培训和自学活动推动了企业
的经济发展,全厂实现利润由1981年的7.2万元,上升到1984年的32万元。
克山医药原料厂针对淀粉出粉率低、质量差的问题,举办了淀粉工艺培训班,提高了工
人的操作技能,使出粉率由原来的48%提高到52%,不仅成本降低,工时减少,还为国家节省
了大量的粮食和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