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物资管理

  黑龙江省医药工业企业的物资供应管理随着医药工业生产的发展,逐渐得到加强,管理 制度不断深化和完善。东北卫生技术厂(在佳木斯市)建厂初期,物资供应与管理工作在总 务科。1948年成立业务科,下设批发、采购、保管三个股,并在哈尔滨市设立东北药房,负 责部分产品销售和原材料采购。1949年,设立供销科专事原材料采购供应和产品销售。1953 年以后,生产纳入国民经济计划,主要原料由国家和省调供,并自行采购部分原材料。1964 年建立中国医药工业公司沈阳分公司,由东北制药厂供销部门负责分公司所属22个药厂的物 资分配管理工作。1975年物资工作学习大庆经验,管理体制集中统一,将基建材料、设备、 备品、备件等全部集中到国家和省物资部门管理,实行统一计划、统一订货、统一供应、统 一保管、统一管理的“五统一”管理体制。1984年,国家医药管理局制定《医药工业物资管 理办法》,使物资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1985年制药企业对供销工作进行改革,成立了供销 经理部,实行独立核算或简易核算,承担本厂的物资供应和产品销售。
    一、化学制药工业供应管理
    抗日战争胜利后,黑龙江地区制药工业的物资供应主要任务是保证生产,支援解放战争 。1953年全国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之后,医药工业企业的生产建设发展很快,技术不断进步 ,新产品逐渐增加。这一时期的物资供应工作,主要是保证生产、科研、革新、技术改造和 固定资产大修理,以促进生产发展。几十年来,全省医药工业各种物资的来源一靠国家分配 ,二靠与有关企业互相调剂,三靠自行采购,四靠进口补充。一、二类物资由国家有关部门 直接供应,国家分配不足部分,通过调剂和自行采购解决。既能保证生产建设需要,又能减 少资金占用。企业根据生产计划和定货协议,组织均衡进货。坚持没有计划的物资不采购, 积压物资不采购,质量低劣的物资不采购,生产暂时不用的物资不采购,专用物资无资金来 源不采购的“五不采购”原则。企业为加强物资管理,在清产核资和清仓查库中,不断清理 超储积压物资,通过参加各种物资调剂会处理大量积压物资,很多企业还加强了废旧物资的 回收、利用和加工改制工作。1981年黑龙江省医药管理局物资供应站成立。1982年,在二、 三类原料药和化工、粮食、轻工等原料比较紧张的情况下,通过各种形式调进、求援二类原 料药13个品种近百吨、中间体40余吨、三类原料药近百种280吨,化工原料冰醋酸、苯酚、丙 酮、固碱、对硝基氯苯、丁醇等500余吨,酒精、人参、鹿茸、龙胆草、糖蜜、砂糖等近万吨 ,棉白布、小帆布等万余米,供应制药企业需要,并为企业解决木材、水泥、钢材、设备、 备件等,总金额60余万元。1983年黑龙江省医药工业试行《二类原料药和二类中间体定点供 应管理办法》,主要内容:
    (一)定点供应品种范围
    抗生素类药物:青霉素钠盐、链霉素、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 、灰黄霉素、红霉素、洁霉素、合霉素、氯霉素、利福平、氨苄青霉素、邻氯青霉素、异 唑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磺胺嘧啶、磺胺噻唑、磺胺脒、磺胺二甲基嘧啶、新诺明、磺胺增 效剂、结晶磺胺、长效磺胺。解热镇痛类药物:阿斯匹林、非那西丁、咖啡因、安乃近、氨 基比林、安替比林、扑热息痛、布洛芬。维生素类药物: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 (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维生素C、维生素U、维生素E、烟酸、烟酰胺、泛酸 钙。地方病及驱虫酸类药物:氯喹、伯喹、乙胺嘧啶、四脒唑、左旋咪唑、甲苯咪唑、氨苯 砜、磷酸哌毕嗪、吡喹酮。抗结核类药物: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钠、乙胺丁醇。避孕及激 素类药物:氢化可的松、醋酸泼尼松、德萨美松。抗癌类药物:五氟脲嘧啶、长春新碱。心 血管类药物:安妥明、潘生丁、利血平。抗感冒及支气管炎类药物:麻黄素、氨茶碱、吗啉 双胍、咳必清。诊断造影类药物:泛影酸。其他常用药物:巴比妥、苯巴比妥、苯妥英钠、 奋乃静、氯丙嗪、黄连素、痢特灵、阿托品、右旋糖酐、注射葡萄糖酸钙、盐酸普鲁卡因。 医药中间体(14种):皂素、十五烷基溴代吡啶、苯乙酰胺、6—氨基青霉烷酸、工业磺胺、 退热冰、乙酰丙酮、吡唑酮、异丁苯、山梨醇、4—甲基吡啶、氨基丁醇、丙二醇、丙酸。
    (二)定点供应分配办法
    1.根据制药企业供需双方历史协作关系,并结合物资流向原则,由中国医药工业公司组 织系统内供需双方,按计划实行定点供应,定点分配。
    2.凡具备下列条件的制药企业,方可实行定点供应和定点分配:(1)已经省、市医药 管理部门整顿验收合格,并持有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核发的营业许可证的;(2)使用二类原料 药生产的各种制剂,必须是持有当地卫生药政部门批准文号的品种,是生产稳定的;(3)经 中国医药工业公司统一安排生产计划的二类80种原料药及14种中间体,生产较为稳定的;( 4)实行定点供应的供需双方,必须是产品质量有保证、生产成本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
    3.定点供应关系确定后,由供需双方签订协议,经主管部门签证,报请中国医药工业公 司批准,方为有效。
    4.定点供应协议内容:包括品名、交(接)货时间、质量规格要求、包装标准、价格及 付款方式、运输方法等项。
    5.定点供应执行数量:在中国医药工业公司下达省、市的年度(半年度)分配指标中, 由省、市平衡分割给定点需方,需方据此与供方签订合同。
    6.试行定点供应有效期:有效期为“六五”计划期间,到期后供需双方协商,报请中国 医药工业公司批准,可再顺延。
    7.在定点供应协议有效期内,供需双方如因不可抗拒因素致使协议不能继续执行时,应 报请中国医药工业公司批准后,及时通知对方停止执行。
    8.地方管理的三类原料药,供需双方亦可参照本办法,实行定点供应。
    (三)制定原辅材料消耗定额为合理利用原辅材料,减少消耗,降低成本,黑龙江省从 第一家化学工业企业诞生起,就把原辅材料消耗管理作为生产供应的主要内容。各个制药企 业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分别制定了原辅材料消耗定额。1983年,黑龙江省医药工业公司下达 了全省化学制药企业原辅材料消耗定额。
    1.制剂产品原料消耗定额指标
    
    
    2.原料药产品原料消耗定额指标
    
    
    
    
    
    
    
    
    除以上品种外,淀粉消耗定额:玉米1982年实际1.99kg/kg,1983年定额1.85kg/kg ;阿斯匹林消耗定额:主料总单耗1982年实际1.465kg/kg,1983年定额1.45kg/kg;水杨 酸1982年实际0.787kg/kg,1983年定额0.78kg/kg;醋酐1982年产际0.6775kg/kg,19 83年定额0.67kg/kg;刺五加膏消耗定额:刺五加根1983年定额18kg/kg;乙醇1983年定额 4kg/kg;注射葡萄糖消耗定额:淀粉1982年实际1.368kg/kg,1983年定额1.35kg/kg; ATP消耗定额:RNA1982年实际11.04kg/kg,1983年定额10kg/kg;工业葡萄糖消耗定额: 淀粉1982年实际1.146kg/kg,1983年定额1.1kg/kg;酵母粉消耗定额:糖蜜1982年实际 11.23kg/kg,1983年定额11kg/kg。
    (四)改革物资管理体制
    1984年,贯彻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革除物资分配供应上管的太多、统 的过死、条块分割、渠道不畅的弊端,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转了《关于改进物资管理办法的 意见》。1.改进物资计划分配办法,缩小指令性计划范围。2.生产维修需要的统配和部分 部管物资按企、事业单位的隶属关系分配供应。3.基本建设物资,逐步实行按隶属关系逐级 分配到建设单位(甲方)后,建设单位将指标转给施工单位(乙方),由施工单位按指标与 当地物资部门签订供应合同。4.省内生产统配物资的企业,严格执行国家和省上调计划。5 .企业有物资选购权。对于国家和省统一分配的物资,在订货时企业有权选择供货单位。6. 企业有物资采购权。对计划分配不足的物资,企业有权自行采购,调剂协作或组织进口。7. 国家和省统一分配给企业的物资,由于企业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推广新技术,加强管理, 减少消耗而节约的物资,由企业自行支配。物资部门开办储蓄业务,企业暂时不用的物资, 可存人物资部门,需要时随时提取,也可以串换其他物资。8.各市、县要逐步建立生产资料 交易中心或物资交易市场,通过开展物资交易活动,组织订货和产需衔接,开展物资协作。
    随着医药工业企业的整顿,对二类制剂(指国家计划内的品种)生产进行调整,实行按 地区定点生产,以减少厂家、扩大批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满足需要为目的。但是由于 国家不能全部满足原料供应,部分短缺品种靠一两个企业生产,既完不成计划,又满足不了 市场需要。能搞到原料的企业又限制生产,既不利于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也影响全系统的经 济效益。短缺部分由商业从外省购入时,又要以短带长,冲击黑龙江省市场。故于1984年将 短缺的二类品种适当放宽生产点界限,做为权宜性办法。对部分有生产能力,又能搞到原料 的企业,适当扩大生产点,以增加生产量。
    二、医疗器械制造业供应管理
    医疗器械工业生产、维修用的原材料,按生产计划核定的材料指标进行分配调拨。根据 生产企业用量大小,分别组织分配调拨。用量大的由省医疗器械工业公司为企业直接订货, 直拨到企业;用量小的几个企业共同需要的原材料,由省医疗器械工业公司统一订货、统一 保管、分别供应。为不影响企业生产的正常进行,每年第四季度预拨企业一部分生产材料, 以保证企业生产需要。企业在组织生产过程中,遇到材料品种、规格、型号等满足不了生产 需要时,可以在计划指标中调剂使用。除省内各医疗器械工业生产企业之间互相调剂外,中 国医疗器械工业公司每年召开一次物资调剂会议,调节各省、市之间材料的余缺。
    (一)定额管理
    医疗器械工业1976年以前按产品需要量核定材料消耗定额。1980年中国医疗器械工业公 司制定了材料工艺消耗定额。产品设计、工艺改革需要修改材料定额时,企业申报物资供应 部门,履行审批手续后执行新定额。新产品、小批量试生产的产品,在产品鉴定的同时,向 物资部门提供准确、完整的材料、工艺、消耗定额,经物资部门核定后列入供应计划,组织 供应。
    (二)定量管理
    医疗器械工业物资供应实行定量管理。按年度产品产量计划,编制物资供应计划,按计 划组织供应。对兼业厂生产用材料,本着谁下达生产计划由谁供应材料的原则,只供应医疗 器械工业计划内的产品所需材料。根据材料消耗定额,按全年实际完成的产品产量,年终一 次核销。对技术革新、自制设备、维修用材料按试制、设备、维修计划核销。临时增加的材 料,经物资部门批准后核销。企业剩余的原材料,一律结转下年使用,列入材料供应计划, 由企业保存,但不准挪用也不得在计划外使用。
    医疗器械工业为加强物资管理,实行了仓库管理制度、限额领料制度、节约用料制度、 废金属回收制度、报表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