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环境保护管理

  保护制药企业的自然环境,防治医药工业污染,创造清洁适宜的医药生产环境,实行文 明生产,保证药品质量,从而保障人民健康,促进医药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内容包括原材料 回收、副产品处理、污染物去除;根据排放情况确定环境保护控制点;制定污染的检测、排 放指标和单位产品有毒有害物质排放量的调控等。
    一、基本情况
    黑龙江省医药工业的“三废”治理工作,是随着生产的发展逐渐开展的。1958年以前, 医药工业主要是加工制剂,对环境污染较小。1958年以后有了原料药生产,产生的废水、废 气、废渣等对环境污染严重。虽然曾进行过污水处理、综合利用工作,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 ,污染环境问题仍然存在。1973年,国家化工部第一次召开环境保护会议,开始较为深入地 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化学制药主要原料药生产企业把环保工作摆上日程。哈尔滨制药厂开始 只在技术部门设兼职人员抓改革生产工艺,以减少“三废”的污染。1980年正式成立环境保 护部门,并在厂中心化验室设立环境监测组,配备专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化验人员承担全厂 监测分析工作。1982年全厂12个车间均有专、兼职环保员,有80平方米的环保监测用房,并 配有监测仪器。1984年该厂又成立了环境保护委员会,由厂长担任主任,有关科室和主要车 间领导为委员,制定了“经济责任制环境保护奖罚办法细则”。佳木斯化学制药厂1974年开 始着手抓环境保护工作。非那西丁投产后,在生产过程中有大量含硝基酚钠、硫代硫酸钠的 工业废水被直接排放到英格吐河流入松花江。含有硝基酚钠的氯化钠废渣被弃到厂外,对厂 区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该厂制定解决措施后,“三废”得到了治理。1983年设立 了环境保护办公室,1985年设立环保科,建立健全了《环境保护工作条例》等规章制度。
    黑龙江省化学制药工业通过工艺改革、回收利用和综合利用,使“三废”治理有了一定 好转,但在将“三废”无害化的治理方面,差距还相当大。以废水为例,一些企业只搞些净 化、中和、沉淀萃取等初级简易处理,生化需氧量(BOD)和化学耗氧量(COD)都很高,有 的甚至还含有酚类、胺类、苯类、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流入江河,危害人民身体健康。 黑龙江省医药工业公司要求重点企业必须健全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基本建设技术 项目坚决执行主体工程和“三废”治理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规定,将此作 为治理“三废”,保护环境的基本原则。新建扩建项目必须进行环境质量预测,并组织开展 了评估、交流、选用“三废”治理技术等项活动。
    二、环境保护控制指标
    70年代中期,黑龙江省医药工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把治理“三废”、消 除污染工作列入企业日常管理,贯彻执行了中国医药工业公司制定的《医药工业环境保护控 制指标统计计算考核办法》。
    (一)医药工业环境保护控制指标
    污染物是指《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规定的毒害物质,结合医药生产的特点,暂 定24种物质为控制流失的污染物。污染物的流失总量、单位产品流失定额和单位产品的副产 回收定额及原料利用率等控制指标,在一定程度反映产品的生产技术水平和企业管理能力, 是评价企业环境状况的一个标志。污染物流失总量等指标,由企业根据《工业“三废”排放 试行标准》和医药工业“三废”排放控制指标的规定要求,在不断减少污染的前提下,将氯 霉素等26个品种作为第一批控制污染的重点产品。
    环境保护控制指标的计算:1.污染物流失总量是指企业或某种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 或生成的污染物流失于环境的数量。这个量一般按物料平衡算的方法计算,对不适于物料平 衡算的,按排放口监测数据计算。某种污染物流失总量等于生产过程中使用或生成的该污染 物总量减去进入总产品、副产品及回收品结构中污染物量,减去净化解毒除掉的污染物量。 2.流失定额是指某产品生产过程中单位产品的某种污染物流失量。3.去除率是指“三废” 处理装置对某种污染物的净化效率。
    
    进入(或排出)装置的毒害物质数量=处理总量×进入(或排出)装置的“三废”中毒 害物含量。4.回收定额是指某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单位产品回收的各种副产、回收品量。即 :
    回收定额=。5.原料利用率是指企业或某种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原材料总量与所 得主产品、副产品回收总量之间的百分关系。即:
    原料利用率%=它是一个概略的比较标准,为简化计算,对生产过程中未计人原料消耗量 的物质(如氯磺酸合成中燃硫所耗的氧、硝基乙苯空气氧化所耗的氧、淀粉水解制葡萄糖时 的水等)按习惯不予加入。至于原料中所含的水和反应生成的水,考虑到对某一具体产品来 说工艺路线大体相同,原料规格也大致相仿,为计算方便也不再折算扣除,因此它可能超过 百分之百。
    为便于考核分析,对环境保护控制指标的测算按以下方法:1.统计计算的基础资料主要 来自企业的产品产量和原材料消耗定额的季、年度报表,对一些未列入报表或免费供外单位 利用的回收品由原生产车间累计统计。2.污染物要折算基准量,其中:氰包括有机腈,硝基 苯类包括硝基苯的衍生物,也包括带有硝基的杂环及其衍生物(如硝基呋喃等);苯胺包括 苯胺的衍生物(如磺胺类药物等)。3.原材料及生产、副产回收,凡符合国家、部或企业产 品质量标准规格的,都以实物计算:(1)为便于产量加和,抗生素产量以实物计算;(2) 对生产不同规格的同一种产品,可按习惯折成综合产量计算;(3)本厂自产自用的副产品( 湿品)或母液、菌丝体等形式利用或出售的,以所利用的成份折纯或折干计算;(4)对已经 加工改制的,可按其最终产品折算成相应的物料,计入排放单位的产品回收量中,如氢氧化 铝乘以1.9075等于三氯化铝分子量和氢氧化铝分子量,折成三氯化铝计入氯霉素副产回收量 中;(5)对生产多种同类产品的品种,其副产回收数量又不易严格划清的品种如氢化可的松 、强的松等,可合并在甾体类药物中混合计算。
    (二)控制排放污染物根据《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规定的毒害物质,结合医药 生产特点,有24种物质列为控制流失的污染物(按污染物名称、计算基准物顺序记载):二 氧化硫(SO(2)),硫化氢(H(2)S),氮氧化物(NO(2)),氯(Cl(2))氯化氢(HCl),铜 (Cu)及其化合物,锌(Zn)及其化合物,锰(Mn)及其化合物,铝(Al)及其化合物,溴 (Br)及其化合物,碘(I)及其化合物,可溶盐实测,氟(F)及其化合物,汞(Hg)及其 化合物,铬(Cr(+6)Cr(+3))及其化合物,硫(S)及其化合物,氰(CN)及腈化合物 ,酚类,硝基苯化合物,苯胺化合物,石油类实物,化学耗氧量实测,有机废渣实物。
    (三)控制污染重点产品
    抗生素类: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土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氯(合)霉素; 磺胺类:氨苯磺胺、磺胺嘧啶、磺胺脒、新诺明、长效磺胺、磺胺增效剂;维生素类:维生 素B(1)、维生素C;解热镇痛类:阿斯匹林、非那西丁、咖啡因、扑热息痛、安乃近、氨基 比林;激素类:氢化可的松;其他常用药类:呋喃唑酮。
    三、“三废”治理
    (一)对废水治理
    各制药厂废水成份较复杂,表现水质污染情况的指标有多项,其中生化需氧量(BOD)、 化学耗氧量(COD)、PH值悬浮物、有害物质含量等几项指标最为重要。BOD是在一定条件下 微生物氧化水中有机物时所需的氧量,用单位体积的废水中所需的氧量来表示。BOD越高,表 示水中有机物越多,也表示水质被污染程度越高。COD是在一定条件下,用重铬酸钾氧化水中 有机物时所消耗的氧量。所用单位与BOD相同,它们是水被污染的标志之一。在水中允许存在 的有害物质的最高量,是由国家用法令形式规定的,并已颁布。水中的浓度标准,一般以每 立方米中的毫克数(毫克/立方米)或按容积100万份水中所占的份数(PPM)为单位来表示 。
    佳木斯化学制药厂非那西丁原料药投产后,随着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排放的工业废水逐 年增多。非那西丁以对硝基氯苯为主要原料,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以对硝基酚钠为主的有 毒含酚废水。废水中还有对硝基氯苯、硝基苯乙醚、氧化偶氮苯及其还原物——氨基苯等有 毒有机物及氯化钠、氢氧化钠等无机物。这些成份致使废水毒性大,且不易处理。1974年该 厂上了一套酚钠回收装置,将生产中大量含酚废水进行静置,减压浓缩干燥回收。但回收后 的废水仍含有一定量的硝基酚钠,达不到国家排放标准。1977年该厂经过考察,确定了用生 化法处理污水的方案。1977年10月动工,1979年2月建成,耗资42万元,建厂房800平方米, 制造安装各种设备20台(套),修建可容纳150吨、300吨的污水生化曝气池各一座,生物氯 化处理废水工程和酚钠回收装置投入运行。非那西丁废水治理的工艺过程:一是用减压浓缩 法回收硝基酚钠,生产扑热息痛;二是用鼓风曝气生化法处理含酚废水;三是从还原母液中 回收精品大苏达。为了便于回收和处理,对非那西丁的清水和浊水实行分流,步骤如下:( 1)非那西丁生产中的酚钠洗水(其中含酚2500~7000mg/T、氯化钠0.3~0.6%)及粗硝等 ,经减压浓缩回收酚钠;第二步用生化处理。(2)大苏达母液经中和、浓缩压滤、结晶等工 序回收大苏打精品,母液循环套用。(3)含氯化钠15%以上,硝基物0.1~0.5%的盐洗水及 还原等工序的有毒刷罐水均用浓缩法加以处理。生化处理效果:酚去除率达99.5%,出水口 含酚量在0.5mg/L以下;COD去除率在90%左右;出水口COD控制在100mg/L以下,达到国家 规定的废水排放标准。1979年5月,大苏打精品回收装置投入运行,当年就回收精品大苏达1 00吨,价值7万元;回收酚40吨,价值5万元。非那西丁废水治理工程自投产后,废水排放始 终控制在国家规定标准内。该厂设立了废水监测室,每日定时到各排放口取样化验检测,发 现异常情况立即通知有关车间采取处理措施。并结合落实经济责任制,制定了环保奖罚制度 ,使环保工作取得较好效果。1982年该厂污水处理被授予“净化污水、保护环境”先进单位 ;1984年获佳木斯市政府颁发的“环境保护甲级单位”称号;1985年经松花江水系保护领导 小组检查合格,由黑龙江省政府、吉林省政府、松花江水系保护领导小组颁发了合格证书, 被黑龙江省政府授予“防治水污染先进单位”称号。
    哈尔滨制药厂生产的Ds—36(周效磺胺)产品在氯化反应过程中产生有毒物质二甲苯胺 成份,排放浓度为140克/升,每日排放量为3000升,1974年开始部分回收,每年可回收20吨 。1979年全部回收,每年可回收60吨。在氯化反应中还产生有毒物质三氯氧磷,排放浓度为 140克/升,日排放量为3000升,1979年回收6吨。在环合反应过程中产生有毒物质甲酸成份 ,排放浓度40克/升,日排放量3000升,未能回收。产生有毒物质三氯乙烯排放浓度70克/ 升,日排放量3000升,未能回收处理。在氰酯水解过程中产生有毒物质氨气,日排放量50kg ,可回收生产铵复合肥料。在酯化反应中产生有毒物质硫酸钠,排放浓度480克/升,日排放 量2000升,未能回收治理。在成品脱色过程中用过剩余的废活性炭,每日为40kg,未能回收 治理。氢化可的松生产,在双烯氧化反应中产生有毒物质铬干,排放浓度34克/升,日排放 量450升,未能回收治理;产生醋酸铬,排放浓度35克/升,日排放量450升,未能回收治理 ;RS上碘过程产生有毒物质碘,排放浓度500克/升,日排放量100升,1977年开始回收。四 环素生产,在发酵液酸化过程中产生有毒物质草酸,排放浓度30克/升,日排放量20000升, 未能回收治理。土霉素生产,在发酵液酸化过程中产生草酸有毒物质,排放浓度30克/升, 日排放量20000升,得到了治理。废水治理,1982至1983年于总排水口河沟处建筑和扩大沉淀 生物自然氧化池2000多立方米,污水中的COD去除率40%,污染物明显下降。1981年COD平均1 642mg/v年,1982年采取严格管理措施,COD降到910mg/v年(平均),1983年降到787mg/ v年(平均),1984年平均1200mg/v年。
    奋斗化工厂水杨酸生产在离心过程中产生污水含酚600PPM,日排放量1000~1500L。该厂 采用磺化煤吸附处理后,含酚降至200PPM以下,再次冷却废水冲稀至0.5PPM以下。在洗涤过 程中产生有毒物质苯酚,含酚量8000~10000mg/L,日排放量10~15m(3)日。该厂拟用N— 503萃取降至300PPM以下,再用生化处理废水。
    齐齐哈尔制药厂咖啡因生产过程中产生含氰有毒物质,排放浓度5毫克/立升。该厂采取 碱性氯化法降至0.5毫升/立升,并修建地下储水池,采用点波曝气法处理。
    鹤岗制药厂哌哗嗪生产中间体六水母液中含有毒物质氨碱酸,日排放量100kg,该厂采取 分流回收方法处理。
    (二)对废气治理
    重点企业对废气治理:佳木斯化学制药厂非那西丁生产原来采用的是二硫化钠还原法, 其母液中含有大量硫代硫酸钠及过量的硫化钠。在回收处理过程中,因采用燃烧法而产生大 量硫化氢气体,造成对空气环境的污染。该厂1979年开始试用氢气还原法取代二硫法生产新 工艺,该项工艺在国内外均无先例。1981年被国家医药管理局列为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历经 两年,走通了工艺路线。1980年上马的氢气站和氢气还原工程项目,亦为该项工艺的投产应 用奠定基础。氢气还原新工艺1982年投入试生产,1984年10月,中国医药工业公司委托黑龙 江省医药工业公司主持通过了技术鉴定,正式应用于非那西丁生产,消除了硫化氢废气对环 境的污染。哈尔滨制药厂青霉素生产回收溶媒过程中,分解难闻的气味,经试验,找到加碱 调PH8~9,臭味消失。
    (三)对废渣处理
    重点企业废渣的处理:佳木斯化学制药厂生产中产生一定数量的废渣,主要是含有硝基 物的氯化钠和废炭。采取的治理方法是集中管理,将氯化钠掺人锅炉灰中供砖厂烧砖,废炭 由原生产厂家回收。
    哈尔滨制药厂四环素生产发酵残渣菌丝体,每年排放量120吨,可回收为畜用四环素;土 霉素生产发酵残渣菌丝体,每年排放量180吨,回收为畜用;该厂炉渣13159吨/年,全部供 应砖厂烧砖用;抗生素废渣7920吨/年,用于畜用药和农肥。
    奋斗化工厂阿斯匹林生产中苯酚蒸馏残渣,含酚7~15%、含苯酚20%,日排放量为每吨产 品20~50kg,该厂采用蒸馏方法回收。
    (四)对烟尘治理
    重点企业对烟尘的治理:哈尔滨制药厂两台A2020T/H煤炉进行了两次消烟除尘改造,特 别是创造性地向炉内喷蒸气压尘、助燃,使烟级由林格曼3~4级降至0~2级;UG35T/39—H 炉,经改造喷嘴、镇尘器等使烟级由林格曼2~3级降到0~1级,飞尘由4800mg/m(3)降至 2300~2700mg/m(3),含碳量由51%降至37.7%。
    佳木斯化学制药厂1984年开始对锅炉烟尘进行治理,先后将一台10吨抛煤机锅炉改为往 复推动炉排。淘汰一台6.5吨锅炉,更新一台10吨往复推动炉,新上一台20吨链条炉,安装 了消烟除尘装置系统。既满足生产对蒸气的需要,又使改造炉的烟尘排放达到林格曼2级、更 新炉达到林格曼1级,即国家规定的烟尘排放标准以内。
    (五)对其他污染治理
    1984年佳木斯化学制药厂在对维生素C进行碱转化工艺改革时,对其副产品硫酸钠上了一 套回收处理装置。1985年上马新诺明原料药项目的同时,为解决盐酸气体污染,上了一套稀 盐酸回收装置,盐酸回收后套用。
    四、环境监测
    为了防止“三废”的任意排放,造成环境污染,国家除颁发了一些法令法规外,还制定 了大气污染控制标准和水质污染标准。控制标准一般又分为排放标准和环境标准两种。为有 效控制污染,在排放“三废”时,两者都要给予考虑,必要的还要作一些试验。黑龙江省重 点原料药生产企业,大都是在1984年前后成立环保监测站,为环境保护的管理工作起到了“ 眼睛”和“耳朵”的作用。一般监测站设备有:千分之一的天平、PHs一2酸度计、751G(吸 光度)分光光度计、温度控制生化培养箱、干燥箱、电冰箱、1000倍显微镜等。
    哈尔滨制药厂“三废”排放实际情况与国家“三废”排放标准对照:国家标准(单位mg /v)COD:100、BOD:60、PH:6~9、悬浮物:500、油分10。哈尔滨制药厂实际(单位mg/ v)COD:1200、PH:6~6.5、悬浮物:300、油分:16。
    五、环境保护投资
    (一)排污付费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从1980年起,环保部门对企业征收排污费。国家对企业收费的标准 ,是根据对排污口水质中PH、COD、CN(-)、NH(2-)、NO(-2)、Cr、油分和悬浮物 等含量的测定以及工厂总耗水量计算的。哈尔滨制药厂历年排污费用:1981年10万元、1982 年25万元、1983年25万元、1984年65万元、1985年31万元。
    (二)副产品回收利润提留
    1979年,为了鼓励企业积极治理“三废”,国家财政部和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进一 步明确:工厂对综合利用副产品回收利润可提留,并且在5年内不再上交,全部作为企业“三 废”再治理之用,不得挪作他用。哈尔滨制药厂1981年至1985年共计提留58.5万元。
    (三)主要企业环保投资
    1982年哈尔滨制药厂自筹资金1万元,扩大清理总排污沟处沉淀氧化池;1982年购置环境 监测仪器1.2万元;1984年清浊分流堤架干线费用12.18万元、节约电费15万元;1984年改 造35T/H发电炉费用1.75万元;1985年污水治理费用13.6万元。
    佳木斯化学制药厂从1975至1979年,酚钠、大苏达回收污水处理装置共投资119万元;加 氢还原新工艺1976至1980年共投资100万元;更新改造锅炉投资2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