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僧 职

  佛教教义上的众生皆有佛性的平等精神与寺院组织上的等级观念并存于黑龙江佛教寺庙 之中。大型寺庙内部通常都设有完整严密的组织体制和相应的僧职。僧职设置与任用,依寺 庙规模和实际需要而定,正规寺庙的运行机构,由一寺首脑方丈全面主持,下分两大指挥系 统,分别称作东序、西序,执掌两序的僧人分别称监院、首座。寺院全部佛事、生活等活动 统由两序分管。东序以下又设3个职能子系统或叫办事机构,即:云水堂(主管房屋、水电维 修养护之职);司房(主司财物管理和供应等职);客堂(主管送往迎来,四防安全等职) 。西序通常也设3个职能机构,即:禅堂(主管上殿诵经拜忏诸佛事活动及组织安排事宜); 念佛堂(主管僧侣佛学教育培养诸事务);般若堂(主管佛教讲学或经学佛法研讨活动诸事 )。这3个职能机构的负责僧人分别称作维那、堂主和主讲,各职能机构中均有严密分工及具 体职司。
    近代寺庙的僧职设置与组织机构已渐趋简化、省却许多烦琐的等级层次。以哈尔滨极乐 寺为例,寺庙的管理体制更接近和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结构的要求,更注重简练、务实和效率 ,通常在方丈以下只设知客、维那两项主要僧职,分别掌管全寺佛事活动与生活事务。
    当今寺庙不仅在组织形式上摆脱了旧式体制,而且在运用职权上更注意民主化的决策程 序。全寺的执事班子须经民主选举产生。寺院最高负责僧人方丈人选,按选贤任能的原则由 全体僧人大会选举产生,任期3至5年。其他两项主要僧职——知客、维那,则由方丈提名, 并征得僧众认可、同意后实行聘任制,任期为1年,届满另行选聘。
    寺庙僧尼的品级观念根深蒂固,至今墨守不移。僧尼品级通常依常识和资历两方面论定 。前者类似学衔,相当于学术职称,例如:大师、法师,只有那些佛学造诣和理论修养深厚 的僧尼,方有资格获此称号。他们通晓佛学,擅长讲授佛法经籍。后者是以戒龄(僧人称“ 戒腊”)的高低和年资的深浅排定的。性质近乎宗族中的资辈关系。依佛教传统,每一种佛 教宗派大抵都制定了各自独立的宗谱序列。自始祖一代起,即按拟定的字谱作为取名的顺序 依据,逐代向下传递延续。同一辈份的僧尼,其法号必须采取同一汉字,以示僧级辈数的标 志与区别。其情形与旧时中国乡土族谱中按辈份顺序取名的作法相似。师徒代代因袭,以至 相传永远。故此,国内异地同宗的僧尼,常可按照法名中的取字攀缘辈属关系。僧团中习惯 对年长的僧人称呼长老,便是僧人对年资辈份高于自己的老僧一种尊称。
    如今,随时代变迁,传统的宗谱习俗已在社会上渐趋沉寂,僧界的宗系观念也日益随之 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