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章 寺 庙

  寺庙是佛教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佛教信徒礼佛朝拜的宗教场所,也是僧尼居住的地 方。
    黑龙江地区佛教寺庙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分布很广。考其历史渊源,与早期城址设置 、移民设治以及民族习俗和宗教信仰习惯诸因素有密切关系。
    早期寺庙的建造,带有半官半民性质,尤其是一些大型寺庙的兴建,通常都有地方官员 和各界头面人物赞助或直接参与其事。这情形,于今残存在某些寺庙中的钟鼎碑刻文字中尚 可窥见一斑。旧社会地方官吏、巨商富贾热衷于赞助修庙,各有其希图与目的;劳苦大众也 往往勉力参与期间,或为祈求神明降福消灾,摆脱贫困苦难。当年,在寺庙的碑石器物常以 镌刻雕铸形式记载着捐赠者(施主)的名字。其中不乏地方著名人士。不仅记载他们为建庙 而付出的财物数额,间或辅以职衔称谓。
    寺庙建筑,既是最初城郭形成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为适应民间习俗和信众精神上的 需求。
    佛教寺庙在省内各地出现的时间迟早不一,建造规格大小不等。在全省疆域内,从南到 北由东到西都存在佛教寺庙或遗迹。地处南端的双城,境内有寺庙12处;北端黑河,昔日虽 地僻人稀,却不乏寺庙建筑,原瑷珲境内城乡共有大小寺庙76处;东部地区建庙历史更为久 远,渤海、辽代乃至清代,均有佛寺存在;西部蒙古族聚居地区,辽代起即建有喇嘛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