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经 卷

第五章 经 籍

  佛教经籍历来被推崇为佛家“三宝”之一,是佛教信仰的根本依据和重要内容。
    佛教经籍卷帙浩瀚,数以万计;内容博杂,包罗万象。佛教经典统称《大藏经》,言其 蕴藏丰富,有如宝藏。《大藏经》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佛教经典总集,内容既包括深奥的佛 学说教,又涉及天文、地理、语言、文学、历史、掌故、医药、艺术等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 。
    《大藏经》包括汉语等几种语言文字的译本和不同朝代的版本。黑龙江省内现存藏经版 本涉及宋、清、民国。《大藏经》按其性质与功用,分为经、律、论三大部分,合称“三藏 ”。经,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言论、教诲等经典性的论说集;律,是关于僧众与佛门弟 子必须遵行的清规戒律、行为规范一类章典;论,是历代高僧大德或佛教学者研读佛经的心 得体会与对佛经加以诠释发挥之类论述。
    黑龙江现今收藏最多、而且比较完整的寺院,首推哈尔滨极乐寺。该寺现藏有3种版本的 佛经共1750卷。其中宋代影印本《碛砂藏》60函,590卷;清代官刻版本《龙藏》(又称“清 藏”)和《续藏》共678卷;中华民国初期铅印本《频伽藏》48部,以及其它一些零星散本。 全部经籍,今已收藏于修复一新的藏经楼内。
    这批珍贵经卷,“文化大革命”期间险些被焚毁,幸好有几位在焚烧现场的图书馆职工 出面保护,始得以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
    这批大藏经,是迄今为止省内收藏的佛教经籍中唯一比较完整的一部。其中涉及宋、清 时代的珍稀版本,具有相当的文化价值。
    佛教经典门类甚广,功用不同,深浅各异。不同层次的佛教徒,可按自己的具体情况诸 如宗派统属,戒腊(年资)深浅,文化高低等分别选择适于自己修习诵读的经文。粗略区分 ,经籍大体可分3部分:一部分是理论色彩很浓,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经籍。这类经卷多半为 那些具有相当佛学理论修养的僧尼、居士所选读;一部分是功利性和指导性较强,内容比较 浅近的经籍。这类经卷通常为各个层次的佛教徒所选读;还有一部分只具有文字、声音符号 和咒语。这部分经文通常只供寺院僧众在某些佛教仪式上唱诵之用。其中,有一部分系常用 经文,属于每天必读内容,称为“早晚课诵”。其余那些不属于必读的经卷,或由法师传授 ,或自行选读,悉由自便,没有统一规定。
    黑龙江佛教四众弟子中,除少数年资较深的僧尼略具一定自修能力外,绝大多数佛教徒 大都自学能力较差,须由法师开示指点,解惑释疑,少数文化基础很低的居士,一般对佛教 深层次的教义知之甚少,或者仅有比较粗浅的、概念性的理解。这部分佛教徒,通常只能复 述某些简单的经文,或只能念诵佛号而已。
    寺庙僧尼日常朗诵经文内容,全国寺庙大体相同,现通行于各地寺庙中必不可少的早晚 各一次课诵,代代相袭,早已形成常规体例;地不分南北,寺不论大小,全都如此。
    朝课所诵读的经文,通常采用《楞严咒》、《大悲咒》、《十小咒》、《金刚般若波罗 蜜多心经》以及某些偈颂祝愿类经文;暮课所诵念的经文是:《佛说阿弥陀经》、《往生咒 》、《蒙山施食》、《礼佛忏悔文》等,只是单日和双日各有不同的内容。除此而外,在念 佛、供佛、用斋等日常活动中,或浴佛节、诸菩萨圣诞日等纪念性活动中,以及传授三皈五 戒、设坛讲经等诸多佛事活动中,均各有特定的仪礼和指定诵读的经文。
    诵经是寺院僧侣生活中一项庄严而隆重的活动,通常对队形排列、走行路线、叩拜姿势 ,乃至服饰衣着等,均有严格要求与礼仪规范。诵经时一般须指定专门僧人担任领诵,以乐 器音响作为指挥信号,再配以鼓、镲、磬和木鱼等打击乐器(僧人称“法器”)烘托出一种 气韵和谐、抑扬有致的和声氛围。每当寺庙中进行各项佛事活动时,通常都会出现这种情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