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节 日
佛教节日甚多,大致全国通用,南北无异。正式列入日程的节日,全年达20余个,佛教
节日的性质,主要有两大类:一类为佛陀与诸菩萨的生日;另一类为富于民间色彩并与地方
习俗传统合而为一的世俗节令(表1—3)。节日有主有次,奉祀规模有大有小,活动方式也
多种多样。在众多节日中,以一年一度的农历四月初八浴佛节最为庄严隆重,声势浩大。相
传,这一天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生日。是日,不仅寺庙僧众照例要举行盛大的浴佛法会
之类奉祀仪式,而气氛尤为热烈,场面更为壮观的群众活动却在寺庙之外,这便是尽人皆知
的传统庙会。这天寺庙内活动,从凌晨起便已开始。身穿盛装的徒众,披挂袈裟的僧尼,齐
集释尊所在的大雄殿内,用事先备好的香汤浴巾为佛像洁身净面。浴佛用的香汤为五色香水
,即以都梁香为青色,郁金香为赤色,丘隆香为白色,附子香为黄色,安息香为黑色,共为
五色。也可用糖水取代香汤。
浴佛既毕,僧众或顶礼颂赞,或绕佛诵经,如此循环往复,以至通宵达旦;整个庙庭鼓
乐喧天,香烟迷漫,竟日不绝。
庙门之外的热闹情景更盛。庙会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各地有各地的风俗习惯。庙会在黑
龙江由来以久,早已植根于城乡广大民众之中,形成一种丰富多采、包罗万象的民间集会。
庙会堪称是具有地方性、群众性、集文化娱乐和集市贸易于一身的一项民间活动,其性质和
意义早已不限于宗教范畴本身。
庙会在黑龙江各地均无固定模式,日期或长或短,规模或大或小,皆因地因时而异。一
般是少则1天,多则3天或者更长,庙会地点通常选在寺庙附近周围的街巷空地或广场处。一
应设施均较简陋,多为临时搭设的简易凉棚摊床之类售货点。参与经商者以小商小贩、手工
艺品和风味食品制作居多。昔日,富裕的县份或遇丰收年景,习惯由地方士绅商贾出面集资
搭台唱戏,谓之野台子戏,免费供游人随意观看。也有民间艺人献技卖艺的,间或有占卜星
相江湖术者也混杂其间。多少年来,庙会就是一种民众喜闻乐见的集会形式,在民间有着深
远影响。从古到今,逛庙会,赶庙会,就成为民间一种习俗与乐事。
庙会习俗不止限于佛教,道教也有同样形式和内容的活动,只是日期有别。相传农历四
月十八为娘娘庙会;四月二十八为城隍庙会。由于3个庙会集中在同一月份,又都是逢八之日
,故民间已将三者混为一谈。不仅习俗上没有明显界限区别,佛道两家亦渐将其合二为一,
年深日久,约定俗成。庙会活动既满足了宗教礼仪,又迎合了民风民俗上的心理愿望。每年
庙会期间,便是寺庙中香火最盛之日,也是增加寺庙收入的一个极好机会。哈尔滨极乐寺自
1983年恢复庙会活动以来,香客游人与年俱增。3天庙会期间,上庙进香的信众与观光游人累
计数以10万计。
佛教奉祀活动,有各种不同规格形式。庙会期间佛事活动,通常要举办大型法会。这是
一种极其隆重的佛教仪式,只在盛大节日中诸如佛像开光、三坛传戒、浴佛节、盂兰盆会期
间采用;中型佛教奉祀,佛家称为道场,多在年节或朔望之日定期例会时采用;小型奉祀,
则为日常例行佛事活动所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