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对外交往

  黑龙江佛教界涉外往来见诸文字记载的,最早始于唐代渤海时期,渤海国名僧释仁贞与 释贞素2人均曾以渤海派遣使者的身份,先后赴日访问并进行佛教文化交流活动;渤海与朝鲜 也有过类似的交往活动。
    黑龙江佛教界进行有一定组织和规模的涉外活动,出现于1931年东北沦陷以后,黑龙江 僧团曾以伪满洲国佛教团体的名义与日本佛团交往甚密。除了互派僧团交流访问和互派留学 僧人这类佛教事务活动而外,还从事过一些与佛教无关的具有明显政治目的与特殊使命的交 往活动。如为“大东亚共荣圈”和太平洋战争所举行的祈祷法会等活动,即属此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黑龙江的佛教涉外活动与全国形势变化息息相关,也经历了 一个曲折的复杂过程。50年代初期、与外国来华友人曾有过一些零星交往,也多限于参观走 访性质,绝少有佛学学术的探讨与交流。在“左”的思潮盛行时期,对外友好往来基本归于 沉寂。至“文化大革命”的10年间,寺庙僧尼自身尚且难以为继,自然无由与外界接触,全 省寺庙与佛教活动完全陷于封闭停顿状态。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宗教生活逐渐步入正常化轨道,黑龙江佛教界对外友好交 往活动也随之出现生机。以哈尔滨极乐寺为例,自1983年修复开放以来,海内外来访的友人 与日俱增。接待外宾参观访问,已成为极乐寺寺务活动中一项重要内容。自1984年极乐寺开 放以来的两年多时间,共接待港澳同胞、海外侨胞,以及来自五大洲的国际友人4674人次( 见表1—4)。其中尤以佛教盛行的国家和地区客人为最多。与中国佛教交流频繁的邻邦日本 佛教僧侣或佛教信徒来访者达2385人;港澳地区四众弟子和客人1629人。在此期间,日本天 台宗佛教访华团团长长岳寺长老山本慈昭,于1984年初,率日本僧人一行400余人专程来华寻 根祭祖。在黑龙江省逗留期间,曾与极乐寺僧众谈经论道,并一起作了佛事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