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道 教
道教在中国现存的几大宗教中,是唯一产生于本国的一种宗教。它在古代原始宗教信仰
的基础上,融汇了巫祝、符箓、神仙方术及黄、老道家的某些宗教观念和修持方法,逐步形
成的一种多神教。道教称:“道教脱胎于轩辕,集成于老聃”①(①傅勤家:《中国道教史
》,民国二十六年(1937)版。)故敬奉老子为道主,称他为“太上老君”。道教问世于东
汉顺帝(公元126~144年)时期,迄今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其创始人张陵(张道陵),在
四川鹤鸣山,以老子《道德经》为主要经典,造作道书,自称是出自太上老君的口授,创立
了五斗米道,后人称其为天师道,称他为张天师和教主,称道教为信奉太上老君之道。②(
②傅勤家:《中国道教史》,民国二十六年(1937)版。)道教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逐渐形成一个具有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的宗教。汉魏至金元之际,道教出现了相当繁多的宗
派,但其基本信仰与教义,均以“道”为本,称之为“虚无之系,道化之根,神明之本,天
地之源”。道教崇拜的最高之神,即由“道”而人格化了的“三清尊神”,所谓“老子一气
化三清”。老子又为其中的道德天尊。
道教的经典总集《道藏》,卷帙浩繁,内容丰富。它涉及哲学、伦理、政治、军事、文
艺、音乐、美术、医药、养生等诸多方面,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