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1946~1947年,黑龙江地区的县乡农村已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在
有一部分土改干部对宗教政策尚无明确认识,群众已经发动起来的历史背景下,道教被视为
封建迷信,泥菩萨被捣毁。加之道观拥有的山林和土地,确有出租雇工经营的封建剥削现象
,致使这里道观绝大多数被占被毁,一时道士四散。如:绥化县原有10几处庙观,仅遗两处
;延寿县关帝庙的神像连同一切文物全部被毁;历时20年之久、工程浩大的海伦县三圣宫悉
被拆毁。除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大城市的道观较完好地保存下来外,各地庙观几乎全部损毁
。土改期间,道众有的分得土地,参加农业生产,有的离散他乡,有的还俗。在国家颁布的
《共同纲领》宗教信仰自由条款的保障下,县镇农村的道士陆续回归庙观,通过生产劳动重
设神殿,恢复正常的宗教活动。在建设新中国的形势鼓舞教育下,城乡道众开始走向边生产
劳动边修行的自食其力道路。如铁力县道士刘明哲在参加农业生产劳动中,曾被评为人民公
社五好社员。①(①刘明哲:《我的道教生活》,收录于黑龙江省政协文史办编辑出版的宗
教界人士丛书。)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城市的道士中,除留庙主持香火的道士外,有的当了
木工、瓦工,有的走上社会生产岗位。齐齐哈尔三名坤道在棚帐厂参加工作,历20年退休,
享受劳保待遇,后又回庙修行。自1957年全国道教协会成立以来,李本耀、曲教帧、刘明哲
3名道士代表省内道教界多次出席全国宗教会议。1958年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实行道观民
主管理制度,废除了监院独揽管理大权和道士间论派排辈所形成的宗教特权和剥削压迫制度
。经过教育,道士们提高了爱国守法观念。1964年,哈尔滨城隍庙监院李本耀道士在宗教界
人士座谈会上表示:“要做到接受党的领导好,走社会主义道路好,爱国守法好,学习劳动
好,自觉改造好。”道士们将庙中符箓、拘魂马之类销毁,杜绝了卖符现象。随着道众社会
主义觉悟的提高,李本耀等道士被推选为省市各级政协委员或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但是,“
文化大革命”期间,党和政府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尽被践踏,庙中神像被毁,道众被揪斗。
如齐齐哈尔市万圣宫方丈曲教帧道士不仅被批被斗,而且庙中的全部宗教用品和经书等均被
抄走、毁坏。历史上所遗留的哈尔滨、齐齐哈尔、绥化、海伦、铁力等几处道观均被废止。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政府重申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道教得以恢复,但是省内道士已经
极为罕见。截至1985年,全省遗有道士7名(乾道2,坤道5)。人民政府为他们落实了政策。
恢复了铁力县北山关帝庙,刘明哲道士1人在此住持。徐至文、徐道新两名坤道居铁力县镇街
。每逢农历四月十八等道教节日,当地和周围县乡的信教群众约300多人到北山关帝庙烧香拜
神及还愿,这是全省至今对外开放的唯一道庙。吕至清、樊至贵、樊至芳3名坤道在齐齐哈尔
市内原全真庵旧址潜修,沿其旧制,此庵不对外开放。这仅有的5名坤道都已年逾古稀。耄耋
之年的刘明哲道士是省内外道学有识之士,是全国道教协会的常务理事。此外,阿城县松峰
山海云观、齐齐哈尔关帝庙、万善寺已作为文物古迹和旅游景点修复,供人游览观赏,另1名
乾道许城芳在松峰山看管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