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全真道派系

  元时,全国道教已划分为明显的正一派和全真道两大派系,前者主要在长江以南,后者 在中国北半部。全真道派为1167年(金大定七年)由陕西咸阳人王喆(王重阳)于宁海州( 今山东牟平)所创,兴盛于元代,后在清代又复兴,大量北传。民国旧志载,黑龙江地区的 正一派伙居道和全真道两大派皆缘于此,不过由清代至民国以来,在黑龙江地区的正一派, 伙居道为数极少。所谓伙居道是指道士居家有妻有子并可食酒肉的道派,但也有此全真道士 由于某种原因而娶妻生子的,故伙居道士不等于全属正一派。清代以来,传入黑龙江地区的 道教,几乎全是全真道派。这派道教的突出特点,在教义观点上主张儒释道合一,即“教虽 分三,道则唯一”,并规定《道德经》、《般若心经》、《孝经》等为其门派道士必修的经 典;在生活上主张道士必须出家修炼,不许道士结婚和吃酒肉荤腥,注重清规戒律;在修行 上,主张内丹炼养,不尚符箓,认为修真养性是道士修炼的唯一正道。至中华民国初年,黑 龙江地区约有道士3000余人,几乎全是全真道。在当时一些有名的道观中的道士,如帽儿山 太和宫的30名道士、双城县无量观的15名道士①(①旧《双城县志》、《双城县乡土志》。 )、海伦县三圣宫的17名道士、松峰山海云观的20名道士、哈尔滨市城隍庙的14名道士,皆 属于全真道派。在全真道派内,又包括其祖师王重阳的7位大弟子所立的许多支派,其流传于 黑龙江地区的支派以龙门派、华山派、金山派、尹喜派、金辉派、真武派为主,称“六大宗 派”。其中又以邱处机的龙门派为最盛,分布面广,人数最多。来自铁刹山的王合祥道士, 则是全真道龙门派的第十六代弟子,他于1862~1874年在绥化创建了黑龙江地区唯一的祖师 庙,成为这里龙门派的开山祖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