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建筑艺术来源于古代宫殿式建筑,从总体设计、布局、装饰及色彩等均承袭古代的
阴阳五行、易象八卦和风水术。金碧古雅的道观起建于黑龙江省城乡,或出现于名胜山水的
风景区,不仅为自然景观增彩、也对省内建筑艺术产生一定影响。
道庙的起建除选择“风水地”和“吉日良辰”外,建筑的格局一般由神殿、膳堂、宿舍
和园林4部分组成,基本上取用我国传统的院落式。多为木构架,以间或楹为单位、构成单座
建筑。再以若干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元构成多种形式的建筑群。其中神殿突
出地座落于建筑群中的主要轴线和地势高处。各建筑物的高、长、宽有一定的规定要求。大
型道观多为纵向延伸的布局,几重大殿逐一随地势增高,各殿东西两厢建置配殿,共合一个
院落,省内道观多取这种布局形式。如海伦县的三圣宫大庙,齐齐哈尔关帝庙、帽儿山太和
宫等均属此例。
有条件者,在其侧旁又置神殿,使院落错落超逸高雅,给人以玄妙神奇之感。客堂、斋
堂、厨房、库房一般置于神殿主轴线之侧面。道士宿舍,游人住房,布局灵活,常于辟静处
单独设院。有些道观建筑在名胜山水或奇异地形地貌之处。如,齐齐哈尔关帝庙座落于省内
外闻名的龙沙公园湖畔,殿堂亭阁依流伴幽给人以辉煌清幽的观感。阿城市松峰山海云观,
置身于清逸峻异的画屏中,太虚洞利用了松峰山顶石井峰和棋盘峰之间险崖古洞。金代的曹
道清道士选此结庐禅修。此洞高2米多,宽三四米,洞深20余米,穿峰而过,出入洞口设有石
阶百级。后洞口外,又是一处群峰环抱、草木清幽的胜境。清代道士王教参在洞前建海云观
,通过山门人峰口,庙观呈一字形依崖排开,其布局别开生面。海云观置身于形态各异的棋
盘峰、石井峰、乳头峰、狮吼峰之间。云绕雾障,使人有如临仙境之感。棋盘峰顶平阔,可
坐六七人,原有石桌石凳、石刻棋盘,至今保持完好。这是当年道士们坐禅、下棋之处;该
观西侧不远处有一峰峦,名叫拜斗台。寻石阶攀岩可登台顶,上有石桌石几,平台面积约20
平方米,是当年道士祭星拜斗之处;石峰顶有一垂直天然石孔,古人作海云观赞诗一首:“
翠柏苍松荫作篷,四周烟雾锁其峰。浓云四处微云露,麟甲森严欲化龙。”其布局分外别致
。
道教神像的塑铸雕刻工艺,不仅是中国传统的工艺美术品,从宗教来说还有一定讲究。
省内巴彦县关帝庙的关羽、周仓、关平、岳飞、张宝、王恒、三霄娘娘、太上老君、观音等
10余座雕像,或坐或立,神态各异,尽出于传统古典雕塑有名工匠之手。其突出特点是头部
大,超过全身正常比例。形体高大,又多立于宝座案台之上,仰目而形象逼真。该县城隍庙
的木雕像——城隍爷爷和城隍奶奶,不仅彩绘着锦,而且内装有活动机关。进庙者一脚踏在
地下机关,城隍爷爷蓦然离榻起身,威然而立,同时,城隍奶奶也起身走动,妙不可言。刹
那间给人以神奇迷离之感,工艺堪称一绝。著名画匠呼兰人葛瀛洲为当地知名高手,许多寺
庙神像为他所塑绘。凌云山五重大殿的塑像便是他的代表作。
道庙内外的设置装饰也是一门综合艺术。庙内神像前设有神幔、灵幡、香案、桌围、拜
垫等。其中有的贴金、彩绣、绘制不乏工艺精品。香案上的供器有香炉、蜡台、花瓶、香筒
、果盘(分有五色、不得增减)、净宇等,有些在工艺质料上也非常讲究。殿内的法器架上
还挂有令箭、令旗、宝剑、敕令牌、天连尺、镇坛木及必备的钟、鼓、鼓板、楔点、经坛等
。道庙的外形建筑、饰物、园林碑刻展现出艺术和谐之美、妙处横生,令人赞赏不已。如,
绥棱县关帝庙,庙顶飞檐翘角,凌然如飞仙,顶崖缀有吉祥神兽。庭院开阔,内有几株参天
古松,几处丁香花丛。碧翠掩映处,可见雕梁画栋。庙貌金碧辉煌,神态慈祥的娘娘塑像似
画中人。庙内石碑为1892年(清光绪十八年)的遗物,镌雕工艺精美。碑高2.2米,宽70公
分,厚30公分。碑由3节组成,均为汉白玉质料,碑重2吨。碑座为石刻8朵莲花组成,莲花参
差错落,如清风吹拂之状。碑身正、背面文字镌刻为中楷小字,端庄凝重,略藏行书风采,
刻工精巧传神,入木三分。碑身两侧雕有16条龙,尾作腾游状。碑顶雕为七孔的四龙戏珠,
龙首猛作抬头之势,妙趣横生。庙观的雕梁画栋,殿内的华盖垂帷等,也以神话故事或吉祥
之品,表达福、禄、寿、仙等道家思想。道观的命名也有一定讲究,关帝庙要有“帝”的建
筑装饰艺术规格。齐齐哈尔园林部门近年在

恢复关帝庙文物时,财力不够,乃遵古典建筑工艺的传统要求,改名为“关公庙”。由于精
工巧作,酷似关帝庙原貌。
清代以来的许多道观尚无资料可查,清代以前的道观已片瓦无存,尤其道教文物也极为
罕见。遗留保存至今的松峰山太虚洞内的曹道清道士碑可谓黑龙江省道教极为珍贵的金代文
物。此碑系1199年(金代章宗承安四年)镌刻,今藏于阿城县文管所内。因年久风化残蚀,
其中部分文字模糊不清。碑文有400多字,从中可窥见金代道教信仰、宗派、师承、组织、修
炼宗旨、丹功、斋醮、地方道官等内容,以及江南三山及北天师道以来,对黑龙江道教的沿
传与影响。碑文撰写者为安东进士刘杰,书写者为赵玄明道士,镌刻者为金源人杨士才。除
“曹道士碑”4个大字为篆书外,通篇碑文为柳字结体,褚遂良笔法,兼有欧颜笔意,字结体
方正、挺拔硬朗,亦为研究省内书法艺术的重要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