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哲赫林耶派

  哲赫林耶派,中国伊斯兰教门宦之一。“哲赫林耶”一词系阿拉伯语意为高念派,主张 朗诵迪克尔(赞诵词)。因其以甘肃定西官川为传教基地,故又称官川门宦。创于清乾隆年 间,在中国穆斯林中独树一帜,创始人马明心。
    教权结构是道堂、教区、教坊(清真寺)三级制。教主高居道堂,是门宦的精神领袖, 掌握门宦事务的最高权力。教区是由若干教坊组成的区域性机构,每一教区由“热依斯”( 教主代理人)管理教区事务。教坊是以清真寺为单位,由开学阿訇兼行主持穆斯林宗教生活 的场所。热依斯和开学阿訇过去都由教主直接委派,任期不定。
    该门宦高声念诵迪克尔,赞圣,尊崇教主和拱北,特别重视殉教精神。在清代因几度反 抗民族压迫而惨遭镇压。后期演变为北山、沙沟、新店子、南川、板桥5个支系门宦。聚居在 齐齐哈尔市的有北山、沙沟2个支系。他们于乾隆年间迁入。1852~1858年(清咸丰二年一八 年),在该地建清真西寺。现已有300余人。哲赫林耶派1958年前的清真西寺历任阿訇由教主 直接任免,无固定任期,可随时由教主调换。阿訇须定期向教主报告教务,递送教区信徒对 教主的贡献等。1984年从甘肃聘请马有祥阿訇,来此主持教务。
    在散“海提耶”(阿拉伯文的音译。意为赠品、礼物。中国穆斯林给阿訇诵经后的报酬 ,叫作“海提耶”。)俗称经礼,不拘形式,但须言明为何事而送。该派另一宗教活动方式 是进行主麻礼十拜。主张朝拜教主和他的“拱北”。“拱北”系阿拉伯文的音译,原译为“ 圆屋顶建筑”,盛行于阿拉伯的一种建筑形式。在中国主要指门宦教主墓地或教主的修道处 所修建的建筑物,为门宦的活动中心。
    每天晨拜后,要高念一段赞主、赞圣的诵词;晚拜后,照例要念《穆罕麦斯》。男子戴 黑色六角形帽,女子不戴盖头,不蒙面纱。尔埋里(阿拉伯文的音译,又译尔麦里,原意为 “行为”)指纪念教主、教主家族成员以及殉教者的生辰、忌日的宗教活动。一般都要集会 诵经、设宴待客以及众人向教主奉献,系对“圣徒”、“圣墓”崇拜的重要标志和道乘修持 的重要功课。把历代教主及其家族中的主要成员生、卒日期,划分为大、中、小3种“尔埋里 日”,依次排列成表,张贴寺院,遵照执行。举行纪念活动时,小则宰鸡,大则宰牛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