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依兰教区——佳木斯教区

  1920年3月19日从北满教区分出一部分,称“依兰道”,将其合并于朝鲜元山教区管辖。 后于1928年7月9日成立独立教区,时称依兰教区①(①《满洲帝国天主教教务年鉴》1935年 版。),委德国本笃会(O·S·B)传教。1928——1934年主教府堂设于富锦县,当时这里有 外国神父4名,教徒1152人。1936年于此重建天主堂。随新开铁路牡丹江至佳木斯一线的建设 ,给该教区传教活动带来方便条件。又因教区朝鲜族人口激增,多无定居,游散各地。传教 士不懂朝语,也给天主教传播带来一些困难。1933年3月13日依兰教区改由奥地利加布遣会( O·M·C)管辖,教区长德明光,1923年来华。1934年被罗马教皇委任为依兰教区的全权代牧 。主教府座堂改设于佳木斯。1937年4月13日,罗马传信部将依兰本教区改称为佳木斯教区。 至1939年统计,该教区有:全权代牧1名、外国神父7名、外国助修士1名、传教先生11名。容 400人以上的天主堂1座,容400人以下的天主堂7座,公所14个,教徒3746人,望教者184人。 要理学房6处,学生108人,小学校3所,学生470人,学校教师8名。同年,有佳木斯天主堂本 堂神父兴光启,驻堂神父柏长青(1938年因病回国)、梅德惠、梁天度、甘鸣道、修士康鉴 修,及富锦县天主堂本堂神父卢德飞、驻堂神父翁德范(均为奥地利籍)。全区教徒分布是 :佳木斯市教徒1617人;富锦县教徒539人;桦川县教徒706人;依兰县教徒525人;勃利县教 徒82人;方正县教徒111人;穆棱县教徒69人;密山县教徒86人;虎林县教徒11人。
    1940年4月9日,佳木斯教区升格为宗座监牧教区,同月18日,教皇委任兴光启司铎为本 区监牧。
    据《中华全国教务统计》载,1949年该教区有外国神父10名,外国修士1名,教徒3200人 ,是1929年的2.69倍。1959该教区已划归黑龙江天主教哈尔滨教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