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黑龙江地区日益成为沙俄、日本及其他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战略利益划分势力
范围的角逐场。随着哈尔滨市的建设发展,特别是中东铁路的开发建设。数以万计的俄、日
、朝及其他各国侨民涌进哈尔滨,涌进黑龙江地区。各国侨民中的基督教徒也纷纷在黑龙江
地区特别是在教徒聚居的哈尔滨市修建教堂,到1930年,仅在哈尔滨市就先后修建了不下16
座基督教堂。
其中5座是俄罗斯侨民修建的。在俄侨修建的这5座教堂中,有2座属于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其一位于南岗龙江街、花园街拐角,建于1910年8月24日;另一座位于道里新阳路、安祥街
拐角,建立于1930年。2座属于新福音派,其一名为爱葛结尔斯基福音堂,位于道里新阳路、
安国街拐角,建于1915年;另一座是耶国葛利教堂,位于安民街,建于1919年。还有一座是
属于浸礼宗的巴吉斯特教堂,位于新阳路安宁街14号,建立于1910年,与前述俄侨建于南岗
的基督复临安息日会教堂,同为哈尔滨市暨黑龙江地区建立最早的外侨基督教堂。
另有两座教堂是德国侨民基督徒建立的,均属于路德宗。其一是位于南岗东大直街50号
的路德兰基督教堂,建于1912年,该堂是哈尔滨市既黑龙江地区外侨基督教堂中规模最大的
教堂;另一座是位于南岗雨阳街的路德教堂,建于1924年。
这几座欧洲侨民修建的基督教堂自太平洋战争爆发起日趋衰落,到50年代由于教徒减少
,逐渐关闭或移交中国基督教徒使用。
日本侨民基督徒先后在哈尔滨市建立4座基督教堂,其中日本基督教会位于哈尔滨市道里
西十五道街;米少基司哈尔滨教会在哈尔滨市南岗奋斗路;哈尔滨圣教会基督教堂建于哈尔
滨市南岗区巴山街;日本组合哈尔滨基督教会址在哈尔滨市南岗奋斗路。这4座教堂均在日本
帝国主义投降后关闭。
朝鲜侨民基督徒也在哈尔滨市陆续建4座基督教堂。其中两座属于监理会,其一道里监理
教会,位于道里工厂街;另一座顾乡屯监理教会,建于顾乡屯华严街。一座是朝鲜长老会教
堂,地址在道外承德街。还有一座朝鲜基督教会,地处新阳路安丰街。
外国侨民基督教会,特别是基督复临安息日会、浸信会、路德会、圣洁会等宗派,由于
建立时间比同宗派华人教会早。在同宗派华人教会筹建和建立初期,多曾在人员、精神和物
质等各方面予以支持、影响和帮助。外国侨民基督教会往往经济实力比较雄厚,有些还建立
有印刷厂,教会学校或教会小学,教堂一般也比较宽敞,条件优越。有些华人就是在外国侨
民(非教牧人员)的影响下,接受了基督教信仰的,有的甚至成为华人教会的主要筹建人或
教会骨干信徒。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的冯成钧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有的华人信徒曾较长时期
参加外侨基督教会的聚会或其他宗教活动,也有的华人教会在创建初期较长时间借用外侨基
督教会的教堂聚会或从事其他宗教活动。有些外侨教牧人员和平信徒为此而以华人教牧人员
和平信徒甚至整个华人教会的恩人自居,一度态度倨傲。甚至对华人信徒和教牧人员颐指气
使,1941年末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外国侨民基督徒比华人基督徒遭受到日本帝国主义者更大
的压力。华人基督徒和华人基督教会尽力对其施以援手,濡之以沫,而使得原本倨傲的外国
侨民基督徒和教牧人员变得亲近谦和起来。1943年初,在基督教安息日会满洲总会的协助下
,俄侨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得以由日本占领当局手中申请返还龙江街教会,克乐本牧师也得以
重返故居。1946年,华人基督复临安息日会新阳路教会没有牧师,无法施洗,龙江街俄侨基
督复临安息日会的克乐本牧师就替华人教会主持洗礼。帮助华人教会渡过难关。1955年克离
华去美国,俄侨基督复临安息日会教会就由中国教会接管。其他外侨基督教会也大多类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