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边疆布道

第八章 边疆布道和自立运动

  义和团运动和日俄战争期间,东三省基督教长老会信徒总数降低了40%以上,由1898年的“二 万”①(①《中华基督教会年鉴》第二期94页。),降至1906年的“一万二千”②(②《中 华基督教会年鉴》第二期94页。))。关东长老大会为扭转局面,特立奋兴会,视野向外。 当时,华人教牧人员更由于受上海俞国祯“自立、自养、自传”③(③《中华基督教会年鉴 》第二期94页。)倡议的激励,对处于极北边陲,地旷人稀,气候“冱寒”④(④《关东三 省教会史略》91页。),曾被外国牧师视为畏土的黑龙江省,也给予新的认识,由过去的“ 穷北”⑤(⑤《关东三省教会史略》91页。))、“辽金之遗地”⑥(⑥《关东三省教会史 略》91页。)),“猎食之民,凶残蛮野”⑦(⑦《关东三省教会史略》91页。))而变赞 美说“大村落甚少,故庙宇亦无多,民性朴实,绝少诈伪”⑧(⑧《黑省布道会最近的情形 》77页。),“真是吾教会最好的布道区”⑨(⑨《黑省布道会最近的情形》77页。)。
    1907年关东长老大会在营口聚会,组织黑龙江布道会,派遣李绩华、李子真(锡元)2人 为布道会牧师,赴黑龙江省城卜奎(今齐齐哈尔市)布道,赁房建会。这是华人牧师在黑龙 江省布道的开始,也是基督教会向中国边疆布道的先驱。
    1908年,李子真赴通肯(今海伦市海伦镇)设立支会,三年发展教徒176人(另说为84人 ),李绩华发展17人。1911年,因李绩华年老多病,奉天大会改派佟庆善接替李绩华。佟庆 善先后在林甸县、卜奎东18里处的胡家屯、卜奎西郊吉里河各设教会1处。至1919年,佟庆善 发展教徒170多人,施洗147人。1913年,大会又委派张子安(成仁)接替李子真。张子安激 励本地信徒,努力捐献,谋求自养,于1919年购买洋房五间,并购地基长30丈,自建厢房5间 ,做为教堂。1915年拜泉县教会创立,一度因经济困难中止。1918年教徒协商募捐“江票数 千吊为开办资”①(①均见《黑省布通会最近的情形》。),以六七名“信徒热心者”②( ②均见《黑省布通会最近的情形》。),轮流负责教会事务,重新恢复教会主日,到会人数 达七八十名。1917年克山县教友商人贡某,在自己商店发起聚会。1920年贡某遗捐3年房租, 1921年春“典妥市房三间”③(③均见《黑省布通会最近的情形》。),信徒群众又捐献置 办教堂应用器具,聘康蒙恩为半义务传道人,克山教会就此成立,2年中受洗的男女信徒共1 9人。北安当时是龙门县辖镇,女教友顾某“把家庭作教会”④(④均见《黑省布通会最近的 情形》。),海伦县隋某将北安镇街基1方捐给教会,信徒杨某捐献建堂木料,其余信徒共同 捐献,盖了5间新屋,因无人传道,30多名男女信徒,自发查经聚会。
    1921年统计,黑龙江布道会共有华牧2人,男传道人5人,女传道人2人,教徒404人。
    1921年7月,黑龙江布道会申请并加入“中华基督教国内布道会”⑤(⑤均见《福音钟》 ,并见《中华基督教会年鉴》。),同时改称“中华基督教国内布道会黑龙江之部”⑥(⑥ 均见《福音钟》,并见《中华基督教会年鉴》。)。1921年冬,依照中华基督教布道会规章 ,“中华基督教布道会东三省总协进部”在哈尔滨组织成立,总干事为尚魁英牧师,韩秀忱 牧师为“游行布道干事”。
    到1927年,黑龙江省布道会的布道地共有8处:
    1.大黑河(今黑河市),由史世良牧师负责,有教友79人,经济已能自养;
    2.北安镇(今北安市),由朱辑五负责,有教友76人;
    3.克山县,由张成仁牧师负责,又在城东设立分堂,教友69人,有自建的新教堂,正在 筹备自立;
    4.拜泉,负责人是金秉权,教友有109人,望友294名;
    5.海伦县,由王仁甫牧师负责,教友104人;
    6.卜奎,由于作霖牧师负责,教友92人,购买平房19间做新会所;
    7.嫩江县,由信徒自行组织布道团,并组织基督徒新村,定为职业布道区;
    8.海拉尔(今属内蒙古自治区),有教友14人。
    “黑龙江布道会”还注意尝试向少数民族布道,“当时”(年月待考)“王凤銮深入鄂 区传道,时有男11名,女8名,放弃了原信奉的萨满教,改信耶稣。1921年受洗礼有46人”。 “1932年,韩秀忱牧师创立了拜泉县三道镇教会,发展之快居全国国内布道协进会之首。” (《黑龙江省宗教志资料通讯》1984年2期)以后,日伪当局日益加强对沦陷区基督教的压迫 控制,黑龙江省境内的布道会与中华基督教国内布道会全国总会,失去联系,黑龙江布道会 的各教会后来大都加入了“北满基督教自立会联合会”①(①《东北教会的昨日与明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