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神职人员
俄罗斯东正教在黑龙江地区续存的近半个世纪中,所有东正教堂的神职人员几乎全部由
俄国人充任,五十年代后期苏侨归国后,始由国人充任神职人员。在华东正教会的头面人物
都是俄籍神职人员,且皆由沙皇或教廷派出和任命的。他们当中的主要人物有哈尔滨教区第
一任首脑梅弗季,西伯利亚人。1856年生于俄国托木斯克省巴尔纳乌尔的一个小镇。终生从
事宗教职业。
1920年,梅弗季逃亡来哈尔滨,并在俄罗斯正教界上层担任要职。他以此地有30万东正
教徒为由,请求在哈设独立教区。1922年3月29日获流亡国外的教廷谕令,责成梅弗季主持成
立独立的哈尔滨教区,并任命他为哈尔滨和满洲教区大主教,组建临时教区管理局。1922年
6月14日梅弗季正式上任,成为哈尔滨教区第一任首脑。1931年3月27日梅弗季病亡时,晋升
为督主教衔。继梅弗季之后,由梅列基担任哈尔滨教区第二任首脑。梅弗季病故后不久,即
1931年4月1日,国外流亡教廷便令当时担任北京传教士团哈尔滨分会会长兼布拉戈维申斯克
(圣母领报)教堂掌院的梅列基大主教接替。其后他一直担任要职。1939年9月26日,国外流
亡教廷签署714号命令,提升梅列基为督主教,同时任命他为俄国国外东正教廷在东亚地区代
表。在哈期间,梅列基还出任过弗拉基米尔神学院院长,并领导了1930年至1941年的3次修建
哈尔滨道里圣母领报教堂工作。另一较有影响的人物是俄罗斯正教大司祭彼得·罗日杰斯特
文斯基,1870年6月1日出生于俄国喀山省奇斯托波尔县萨弗卢沙赫村的一个宗教职业者家庭
。1921年来哈,先在布拉戈维申斯克教堂(道里友谊路原圣母领报教堂)供职;后去中东路
西部线博克图站社会学校任校长。1922年为哈尔滨正教界组织成员。先后在伊维尔和马家沟
阿列克谢耶夫教堂任掌院。哈市南岗士课街现存的一所砖结构教堂,就是他当年倡导修建的
。1922年哈尔滨教区建立时,他曾参予教区委员会的组建工作,并出任该委员会第一任主席
和教区所属各学校宗教课监督,历时10年之久。在同年召开的哈尔滨教区代表大会上,他还
被选为教区机关刊物编委会成员,曾为一些学校讲授宗教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