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教 派
在众多的正教序列中,传入中国的东正教属于俄罗斯正教。史称大主教制时代的17世纪
俄国教会,曾由当时的大主教尼康进行过一系列宗教礼仪改革。1653—1656年间,这项改革
遭到旧礼仪派的抵制与反对。因此造成俄罗斯正教会的分化,先后产生6个不同教派,即旧礼
仪派,杜霍波尔派、司科普齐派、莫洛阁尼耶派、末世论派(约翰派)和英诺森派。
传人中国的东正教的改革派为其正宗。但于俄国十月革命后,在大量拥入黑龙江境内的
俄国人中,也不乏旧礼仪派的东正教徒。其中旧礼仪派、莫洛阁尼耶派的信仰者均曾在黑龙
江有过宗教活动。
一、旧礼仪派
旧礼仪派,亦称老信徒派。该派的主要特点是,反对尼康和彼得一世的改革,主张保留
既有的旧礼仪。成员大多为平民阶层和低级教士。他们反对当权者的横征暴敛,推崇平均主
义和无政府主义。17世纪下半叶,一度形成强大的反国教势力,遭到沙皇严厉镇压。1918年
后,有为数不详的旧礼仪派教徒来到黑龙江,但尚未形成有影响的教派,他们没有单独的教
堂,只是随其他教派的东正教徒一起,参加教堂的礼拜活动和各种宗教生活。
二、莫洛阁尼耶派
莫洛阁尼耶派,一译莫洛干派。该派是从俄罗斯正教会分离出来的精神基督教派的一支
。产生于18世纪中叶。主张每个教徒都有独立解释《圣经》的权利,取消教会和司祭,反对
举行仪式,提倡自我修道,在家祈祷。其创始人是农民出身的西门乌琳,公然蔑视传统的正
教礼仪,只把圣经视为开启默示希望的源泉,却又认为不能仅从宗义上去理解圣经,主张均
贫富,除贵贱,反对战争;却倡导遵守法律,服从君主。尽管如此,该教派于沙皇统治时期
仍受到打击迫害。为此大部分成员移居西伯利亚和北美各地。该派成员多为富裕农民。1918
年后,有一批莫洛干派教徒自西伯利亚逃至黑龙江中方一侧,分散在三河地区和哈尔滨一带
。居住在哈尔滨的莫洛干派教徒曾单独修建过教堂,称莫洛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