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教堂分布
第四章 教 堂
16世纪中叶,俄罗斯东正教堂即在临近黑龙江边境的外兴安岭山脉以南及乌拉尔山脉以
东的地带广泛分布。自1581年沙俄武装东侵西伯利亚汗国之后,1643年开始侵略中国,随后
即在被侵占的中国土地上建立东正教堂。1653年在尼布楚建起涅尔琴斯克教堂;1665年在阿
尔巴津建立了主复活教堂;1671年在阿尔巴津附近磨刀石山上建起仁慈救世主修道院;1859
年,在海兰泡(布拉戈维申斯克)建成了圣母领报教堂①(①《哈尔滨教区的二十年》。)
。
上述有迹可考的早期东正教堂,均建于黑龙江北岸广阔地带。
1896年6月,《中俄密约》签订后,随中东铁路的铺设与延伸,大批东正教教堂便在黑龙
江南岸漫长的铁路沿线相继出现。在黑龙江土地最早出现的一座东正教堂,当属1898年建于
哈尔滨香坊区香政街(原军政街)的圣尼古拉教堂②(②《哈尔滨教区的二十年》。)了。
这第一座东正教堂从1898年启用到1957年关闭,曾3次迁址重建,历经60个春秋,算是黑龙江
地区年代最久的东正教堂了。据统计,从1898年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20年间,在黑龙江
地区及铁路沿线所建的东正教堂共28座。而自1918年至1931年日本入侵的13年间,新建和划
归哈尔滨教区辖属的东正教教堂有43座。这一明显增长势头,与俄国十月革命后大批沙俄贵
族、商贾和白匪官兵逃亡中国拥入黑龙江地区后所掀起的一股建堂热有关。此后,自1932年
至1949年的17年间,在黑龙江地区新建和哈尔滨教区托管的东正教堂有36座。其后的1951和
1958年,先后在滨洲线的乌鲁西和哈尔滨荒山墓地各迁建一座东正教堂。上述两教堂,是迄
今为止东正教在黑龙江地区建堂史上的最后记录。另有年代无考的东正教堂11座。
综上统计,建于黑龙江地区的,或与黑龙江有历史渊源的,或与哈尔滨教区有辖属关系
的东正教教堂共127座。其中,一部分在苏联、日本、印尼、澳大利亚境内;一部分分布在滨
绥、滨洲、京哈、滨佳铁路线上,以及内蒙古自治区和哈尔滨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