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大会发言
8月18日,会议在鼓干劲、反右倾,掀起增产节约运动高潮的气氛中进行大会发言,先后
在大会上进行口头和书面发言的委员和列席人员共有99人次。
一、对“大跃进”和增产节约运动的认识
王肇治委员(民革黑龙江省委副主委)说,低估“大跃进”的伟大成就,对其持怀疑否
定的右倾思想情绪,在本省民革成员中表现尤为突出。王肇治认为,这种右倾思想情绪的存
在,说明民革多数成员的政治立场问题还没有解决,民革成员必须在积极为社会主义服务中
努力改造自己。
邢镜寰委员(佳木斯市百货公司第一商店副经理)、吴枫委员(民建牡丹江市委秘书长
)、孟宪礼委员(青冈县工商联主委)在发言中认为,当前工商业者虽然基本上都参加了“
大跃进”和增产节约运动,但只有较少部分的人对运动意义较明确,工作上较积极,并做出
了一些成绩。其中大部分人,对运动认识较模糊,情绪时高时低,工作时好时坏。其余部分
人,对运动基本没有认识,表现消极,他们要求改计件工资,甚至公开要求退厂退店。邢镜
寰等发言者认为,这些事实只能说明多数工商业者的立场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工商业者改
造的任务还相当艰巨。他们呼吁全省的工商业者在“大跃进”和增产节约运动中不做“观潮
派”,以积极服务的精神参加运动,在运动中改造自己。
周宗鲁委员(齐齐哈尔市教育局局长、民盟黑龙江省委常委)在发言中也认为,“民盟
成员及其所联系的群众的右倾情绪,主要表现在对‘大跃进’的怀疑”和“多数同志处在中
间状态,工作不敢大胆负责,缺乏积极精神”。周宗鲁建议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深
挖产生右倾情绪的思想根源,从而找出迅速掀起节约运动新高潮的途径。
万明信委员(黑龙江省化工轻工业厅研究所工程师)的发言,查找了自己怀疑“大跃进
”的根源,认为之所以产生如此认识,是同自己“反动家庭”的“资产阶级劣根性”分不开
的,他表示今后要加强改造,“背叛原阶级,站到党和人民这一方面来。”
袁克征(黑龙江省参事室副主任)与董昆吾(黑龙江省参事室参事)、张儒彬(黑龙江
省参事室参事)委员也在会上进行了联合发言。
就“大跃进”和增产节约运动问题进行书面发言的委员还有:王子玉、王玉林、何琏玉
、吴景科、关胜启、袁安全、贾鸿阁、关山、张聿飞、朱仁堪、刘亚明、杜兆彬、刘伯召、
于学孟、刘思思、李铭新、程铭斋、孙济民、孙维宝、陈毓材、张润生、张善卿、任秀章、
裴铺良、宫克、王季康。
进行联合书面发言的委员有:张炎与张维鹏;赵瑞臣与朱向民;刘耀先与刘文佐。
二、经济建设问题
吕春晖(黑龙江省水利厅设计院工程师)、赵心斋(黑龙江省水利厅工程师)、戴祁(
黑龙江省水利厅副总工程师)3位委员就水利工程质量问题联合发言。他们在发言中既肯定了
水利工程“大跃进”的主要成绩,又针对“大跃进”中不少水利工程设计和施工质量极差的
现象,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他们说,今年仅一场不大的雨就冲毁了新建的小型水库104处,暴
露出本省水利工程设计和施工技术质量上的严重问题。他们认为,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客
观上任务大,要求急,主观上则由于思想作风上有问题,以至各个设计院都程度不同地放松
了技术责任制和一整套校核、审查、批准制度,甚至出现了无人签字的图纸。在设计指导思
想上也存在着片面强调多、快、省,不充分考虑实际施工能力和电机制造能力,使设计与实
际相脱离。在施工中又普遍过急、过简、过粗,个别地方甚至先施工,后设计,再勘测,完
全违背了起码的水利工程基建规律,给水利工程建设造成了极严重的后果。他们建议有关方
面应尽快建立各级水利工程设计审批、工程验收、工程管理、工程检查的责任制度,以确保
黑龙江省水利工程建设的继续跃进。
张国威委员(哈尔滨汽轮机厂财会科长)就加强成本核算工作发言。他对“大跃进”中
相当一部分企业只顾完成生产任务而忽视成本核算,使成本核算工作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混乱
,个别企业搞所谓“没有帐本的会计”、“无人管理的仓库”,甚至要废除财务管理制度和
取消会计的现象,提出了批评。张国威说,这些缺点今年虽有一定的纠正,但直到现在,忽
视成本核算仍是当前企业管理的一个薄弱环节,希望企业领导能够摆正成本核算工作与生产
的关系。他呼吁,企业财会人员在当前的增产节约运动中,更应千方百计积极开展成本核算
工作。
张革委员(北安县建设局副局长)就城市建设问题发言。他说,北安县属行政事业单位
的职工,目前大都居住在日伪时期留下的草房、土房中。这些房屋不仅矮小阴湿,而且残朽
不堪。希望这些情况应尽早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他还对北安水源勘测工作迟迟不能落实提
出了尖锐的批评。
沙骏庭委员(黑龙江省农业厅工程师)就土壤问题发言。他说,本省是黑土资源较丰富
的一个省份,黑土资源占全省耕地面积的50%以上。但是,由于没有很好地开展水土保持工作
,这些黑土资源正在逐渐变坏。嫩江专区由原黑土变成黄黑土、破皮黄的土壤,在北安县占
9%;嫩江县占11%;依安县占23%;拜泉县占27.5%;克山县占30%。他呼吁,应大力推广多施
有机肥和掺沙改土的经验,以保护黑龙江省的黑土资源。
三、文教工作问题
关沫南委员(黑龙江省文联副主任)就文艺工作发言。他说,目前,全省工作有了很大
的发展,在全省掀起了一个工农群众创作的热潮,出现了不少有水平的好作品,其中有的作
品还被苏联等国家作了翻译和介绍,具有较高的水平和知名度。关沫南认为,当前文艺界中
的右倾思想主要表现在怀疑群众创作的必要性,否认群众性文艺创作运动的重大意义。这些
认识问题不解决,一个健康的群众性文艺创作运动就持续不下去。对此,关沫南主张加强文
艺评论工作,以促进社会主义文艺工作的健康发展。他又强调文艺评论的任务是“浇花”和
“锄草”,但是过去“破”多“立”少,所以当前应注意加强“浇花”工作。
梁志超委员(黑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就工农群众业余文化教育问题发言。他说,目前
全省有100多万文盲半文盲;在整个青壮年人口中不足小学程度的人占70%至80%。由于工人、
农民文化水平不高,给黑龙江省在生产领域中的新技术应用,以及随之而来的技术革命都带
来了极大困难。工人技术水平普遍较低,许多人只是二、三级工;工程技术人员与工人之比
在1%—3%之间,不少厂矿还不到1%。这种情况如不尽快加以改变,必将影响到整个社会生产
水平的迅速提高。因此,搞好对工农群众业余文化教育便成了当前最紧迫的任务。从统计数
字看,全省虽有290万人参加了业余学习,但工农群众业余文化教育搞得好的,只有少数十几
个市县,大多数市县的工作搞得并不理想。梁志超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这
些地区和单位的领导把生产和教育对立起来,只见物不见人,只顾眼前生产,想不到掌握了
先进文化知识的劳动者对生产技术革命的促进作用。梁志超建议,有关方面要以生产为中心
,对工农群众业余文化教育和其它工作进行全面合理安排,在全省实现一个层层抓,人人管
的有利局面,以推动工农群众业余文化教育的健康发展。
就教育工作发言的委员还有:杨锦山、裴景仁、修金川、孔希武、崔睿宜、吴希曾、富
裕后、赵景信。
四、卫生工作问题
冬节儒委员(牡丹江市妇幼保健站站长)就妇幼保健工作发言。她热情赞颂了解放以来
妇幼保健工作的伟大成绩。她说,以牡丹江市为例,该市1954年孕妇异常胎位占10%;1958年
降为4%弱;1959年上半年降为1.9%。新生儿破伤风和产妇产褥热基本没有了。1958年全市女
职工的子女人托率达到90%以上。冬节儒说,在妇幼保健方面虽获得这样好的成绩,但它仅是
妇幼保健工作的一个良好开端,仍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冬节儒建议有关方面,提高保育员的
工资水准,以利于保育员队伍的稳定;设立幼师班和助产士进修班,以不断提高幼师和助产
士的业务水平。
就卫生工作发言的委员还有:金才、石增荣、张文波、刘鸿翥、沙裕民、宋国忱、尹凤
亭、曹春元、王惠临、方觉、王恩祥、戴修善。
五、其它问题
朱洪信委员、宋鑫亭委员、杜玉谨委员就政协工作体会;刘乃康委员、李戎邻委员就对
国际形势的认识;林北星委员就归侨工作;莫金生委员、赵汝昌委员、白文达委员就民族工
作;朱月坡委员和黑服三委员,龚玉珊、萧竹筠、陈启彬委员就宗教工作;吴国才委员就畜
牧工作;王立疆委员就体育工作在会上发了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