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市、县(区)政协委员会
一、“文化大革命”之前的组织情况
黑龙江省市、县(区)级政协委员会建立的总体情况是,大中型城市及其所辖区建立组
织较早,距中心城市近,经济文化较发达的县份建立组织较早,其它县(区)建立组织的时
间一般比较晚些。
1954年至1965年,黑龙江省部分市县政协委员会开始陆续成立。成立较早的8个市级政协
(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下同)为:哈尔滨、牡丹江、齐齐哈尔、佳木斯、鹤岗、鸡西、
双鸭山、伊春;42个县级政协是:呼兰、绥化(绥化县于1982年12月18日变为市;安达县于
1984年11月17日变为市。)、肇东、阿城、北安、安达(绥化县于1982年12月18日变为市;
安达县于1984年11月17日变为市。)、双城、海伦、龙江、泰来、富锦、巴彦、拜泉、克山
、讷河、萝北、依兰、宁安、尚志、肇州、庆安、宾县、绥棱、依安、桦南、勃利、肇源、
宝清、望奎、甘南、密山、五常、嫩江、青冈、明水、汤原、集贤、兰西、杜尔伯特蒙古族
自治县(以下简称杜蒙)、富裕、铁力、虎林;8个市管辖的区政协是:哈尔滨市的道里、道
外、太平区,齐齐哈尔市的建华、富拉尔基区,哈尔滨市的南岗、香坊区,齐齐哈尔市的龙
沙区。
在这一时期中,哈尔滨市政协历经4届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有委员165人,非中共人士
130;到第四届委员会时有委员314人,非中共人士232人,占74%。牡丹江、齐齐哈尔、佳木
斯、鹤岗、鸡西市政协均经历了3届委员会。这5市政协第一届委员会共有委员447人,非中共
人士326人;到第三届委员会委员共有654人,非中共人士489人,占75%。双鸭山、伊春市政
协均经两届委员会。两市政协第一届委员会共有委员123人,非中共人士80人;到第二届委员
会委员共有147人,非中共人士96人,占65%。
“文化大革命”之前,绥化、阿城、北安、安达、富锦县政协均历经5届委员会。这5县
政协在第一届委员会共有委员237人,非中共人士163人;到第五届委员会委员共有433人,非
中共人士297人,占69%。呼兰、肇东、双城、龙江、泰来、巴彦、克山、依兰、萝北、宁安
、讷河、尚志、依安等13个县政协均历经4届委员会。这些县政协在第一届委员会共有委员6
56人,非中共人士440人;到第四届委员会时委员共有836人,非中共人士588人,占70%。海
伦、拜泉、肇州、庆安、宾县、绥棱、肇源、勃利、宝清、望奎、甘南、五常、嫩江等13县
政协均经3届委员会。这些县政协第一届委员会共有委员788人,非中共人士547人;到第三届
委员会时委员共有936人,非中共人士650人,占69%。桦南、密山、青冈、明水、汤原、集贤
、兰西、杜蒙、富裕、铁力10个县政协均经2届委员会。这些县在第一届委员会时共有委员5
95人,非中共人士421人;到第二届委员会委员共有619人,非中共人士433人,占70%。虎林
县政协在这个时期只历经1届委员会,当时有委员69人,非中共人士47人,占68%。
在市管辖区的政协中,哈尔滨市的道里、道外区政协均经历4届委员会,两区政协第一届
委员会共有委员193人,非中共人士147人;到第四届委员会委员共有273人,非中共人士209
人,占77%。齐齐哈尔市的富拉尔基区政协历经3届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有委员59人,非中
共人士38人;到第三届委员会时委员有82人,非中共人士59人,占72%;哈尔滨市的太平、南
岗、香坊区政协和齐齐哈尔市的建华、龙沙区政协均经2届委员会。这5个市辖区政协的第一
届委员会共有委员350人、非中共人士268人;到第二届委员会时委员共有432人,非中共人士
311人,占72%。
二、“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组织情况
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时期,黑龙江省已经建立起来的市、县政协组织遭到
破坏,机关机构被撤销,工作人员被调走,政协的一切活动被迫停止。
三、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组织情况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从1979年起,全省在“文化大革命”前建立的市、县级政协
组织全部得到恢复。同时,又有一批新的市、县(区)政协相继诞生。
1980年到1985年,新成立的5个市级政协是:大庆市、七台河市、黑河市、绥芬河市、五
大连池市(五大连池于1983年10月8日变为县级市。);新成立的28个县级政协(包括县级区
)是:克东县、木兰县、延寿县、通河县、林甸县、桦川县、绥滨县、饶河县、同江县、抚
远县、鸡东县、德都县、逊克县、孙吴县、方正县、嘉荫县、海林县、林口县、东宁县、穆
棱县、呼玛县、加格达奇区、松岭区、呼中区、塔河县、新林区、漠河县、友谊县。此外,
还有49个市辖区建立了政协组织,它们是:齐齐哈尔市的铁峰区,伊春市的伊春区、南岔区
、友好区,齐齐哈尔市的昂昂溪区、碾子山区、梅里斯区,鸡西市的恒山区、鸡冠区、城子
河区、滴道区、梨树区、麻山区,伊春市的西林区、红星区、新青区、美溪区、金山屯区、
带岭区、翠峦区、上甘岭区、乌伊岭区、乌马河区、汤旺河区,大庆市的萨尔图区、龙凤区
、让胡路区,佳木斯市的郊区,哈尔滨市的动力区,佳木斯市的永红区、向阳区、前进区、
东风区,鹤岗市的东山区、兴山区,伊春市的五营区,七台河市的茄子河区、桃山区、新兴
区,鹤岗市的工农区、兴安区、向阳区、南山区,牡丹江市的郊区,哈尔滨市的平房区,牡
丹江市的东安区、阳明区、爱民区、西安区。这些市、县(区)政协由于建立的时间较晚,
到1985年年底,只经历1届委员会或2届委员会。
在市级政协中,大庆市、七台河、黑河市均历经2届委员会。3市政协于1980年分别成立
,3市的第一届委员会共有委员363人,非中共人士209人;到1985年第二届委员会时委员共有
496人,非中共人士328人,占66%。绥芬河和五大连池两市(均为县级市)政协在1980年至1
985年间只历经1届委员会,共有委员84人,非中共人士57人,占68%。
在县级政协中,克东、木兰、延寿、通河、林甸、桦川、绥滨、饶河、同江、抚远、鸡
东、德都、逊克、孙吴、方正、嘉荫、海林、林口、东宁、穆棱县政协均历经2届委员会。上
述20个县政协的第一届委员会共有委员1331人,非中共人士821人;到1985年第二届委员会时
,共有委员1814人,非中共人士1081人,占60%。呼玛县、加格达奇区、松岭区、呼中区、塔
河县、新林区、漠河县、友谊县的政协组织均于1983年成立,至1985年均历经1届委员会。这
些县(区)政协第一届委员会共有委员582人,非中共人士348人,占60%。其中,有的县(区
)政协委员少者52人,多者达120人。在市辖区的政协中,齐齐哈尔市的铁峰区、昂昂溪区、
碾子山区、梅里斯区,伊春市的伊春区、友好区,鸡西市的恒山区等政协均历经2届委员会。
这7个区政协在1980年至1982年的第一届委员会共有委员540人,非中共人士350人;到1985年
第二届委员会时委员共有614人,非中共人士390人,占64%。伊春市的南岔区、西林区、红星
区、新青区、美溪区、金山屯区、带岭区、翠峦区、上甘岭区、乌伊岭区、乌马河区、汤旺
河区、五营区,鸡西市的鸡冠区、城子河区、滴道区、梨树区、麻山区,大庆市的萨尔图区
、龙凤区、让胡路区,佳木斯市的郊区、永红区、向阳区、前进区、东风区,哈尔滨市的动
力区、平房区,鹤岗市的东山区、兴山区、工农区、兴安区、向阳区、南山区,七台河市的
茄子河区、桃山区、新兴区,牡丹江市的郊区、东安区、阳明区、爱民区、西安区的政协组
织自1981年至1985年间均历经1届委员会。这42个区政协一届委员会共有委员2646人,非中共
人士1636人,占62%。其中有的区政协委员少者27人,多者达111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哈尔滨市、牡丹江市、齐齐哈尔市、佳木斯市、鹤岗市、鸡
西市、双鸭山市、伊春市的政协组织相继恢复工作。上述8市政协组织恢复之初共有委员192
9人,非中共人士1206人;到1985年委员共有2442人,非中共人士1529人,占63%。
在县级政协中,绥化、安达两县在恢复工作后共有委员194人,非中共人士145人,到19
85年共有委员252人,非中共人士169人,占67%。呼兰、肇东、阿城、北安、双城、海伦、龙
江、泰来、富锦、巴彦、拜泉、克山、依兰、萝北、宁安、讷河、尚志、肇州、庆安、宾县
、绥棱、依安、桦南、汤原、集贤、肇源、勃利、宝清、望奎、甘南、密山、五常、虎林、
嫩江、青冈、明水、兰西、杜蒙、富裕、铁力40个县政协在恢复工作后共有委员4011人,非
中共人士2499人;到1985年共有委员4744人,非中共人士3011人,占63%。上述各县的政协委
员数少者39人,多者达157人。在市辖区的政协中,哈尔滨市的道里区、道外区、太平区、南
岗区、香坊区,齐齐哈尔市的建华区、富拉尔基区、龙沙区,在恢复工作后共有委员1015人
,非中共人士687人;到1985年委员共有1057人,非中共人士714人,占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