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桦南县概况

桦南县概况

桦南县概况



  位置、面积与人口 桦南县地处完达山西麓,松花江下游南岸,东与双鸭山市、宝清县毗邻,南以倭肯河为界与勃利县相望,西与依兰县相连,北与佳木斯市、桦川县接壤。县域东西长130公里,南北宽73公里,总面积为4 412平方公里。总人口426 194人。
  国民经济 1999年,桦南县国内生产总值实现7.35亿元(不变价),同比增长7.6%,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3.5亿元、1.68亿元和2.17亿元,同比增长了1.6%、8.8%和17.7%。粮食总产量实现5.16亿公斤;农村人均收入2 057元。畜牧业发展各类畜禽养殖大户369户,黄牛、生猪和山绵羊的饲养量分别实现16.6万头、36.6万头和14万只,同比增长11.5%、11.6%和13.7%,全县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和7%。个体业户发展到了18 689户,其中注册工商户达7 684户,同比增长9%和5.6%。私营企业登记注册 135户,从业人员7 680人,其中从事生产加工型及科技型的私营企业占私营企业总户数的 62.1%。乡镇企业增加值达到45 390万元,入库税金2 090万元。全年引进资金4.4亿元,同比增长 67%,其中引进无偿资金14 230万元,引进项目资金12 589万元。财政收入总规模实现1.1亿元,同比增长 7%;可用财力达到8 500万元,同比增长5.6%。
  1999年,桦南县以集团化经营、股份制经营为主要形式的企业改革有了新的进展;非国有经济和第三产业坚持抓龙头带产业、抓特色上规模,巩固和发展了一批高附加值的资源型、产业型精深加工企业。通过资产重组,组建了黑龙江省绿天林业集团公司。亏损多年的县制油厂通过剥离租赁,重新启动生产。一些停产、半停产企业通过挂靠联合,重新焕发出活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了“三增”(水稻、玉米、经济作物)、“两减(大豆、小麦)。改革了乡镇财税所管理体制,合理界定了县乡收支范围,实行了转移支付制度,加强了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实行了收支两条线和罚缴分离。国、地税加大了税收的征缴力度,按要求完成了工作任务。金融部门为企业改造服务,剥离不良资产加强了融资的力度。改革了市政管理体制,市容环卫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社会事业 1999年,桦南县为群众办的十件实事基本完成:供水一期工程已实现供水;火葬厂建设和搬迁已全部完成;完成了世纪广场建设;文教街和市场街已打通;轻工商场改建并已投入使用;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有了较大突破,已竣工面积达10万平方米;垃圾场搬迁建设已经完成;在主要街道两侧进行了植树,设置了玻璃钢花坛,铺设了人行道板24 000平方米;建设绿地 5 000平方米;公园建设进展顺利。城乡人民生活条件有所改善。城镇居民平均居住面积达14.9平方米,比上年增长8%;农村人均居住面积18.8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2%。招商活动的规模、层次、密度都是空前的,拓宽了经济技术合作的空问,共签订经济贸易技术合作项目128项,其中贸易项目61项,经济技术合作项目30项,合资合作项目 31项。供水工程、山区综合开发、粮食储备库建设、电网改造等项目,取得了积极进展。农业生产示范园区建设实现了规模和标准双项突破,农业生产新技术覆盖率达到 90%以上。生态农业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完成建设工程面积19.6万亩,造林82 459亩,绿色食品基地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效,落实了水稻、玉米、大豆、白瓜四大基地22.5万亩。农业产业化迅速发展,初步形成了白瓜、玉米、水稻、大豆、山产品、畜产品六大支柱产业,促进了粮食转化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以推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重点,四项工程得到全面建设与提高,示范推广新的农业实用技术16项,百公里示范圈、50万亩示范区建设取得初步成果,农业科技进步因素的贡献份额得到进一步提高;企业改造工程以超细重钙、水泥、热电、南瓜、空心砖等项目为重点进行了技术装备、生产工艺的更新改造;人才资源开发工程立足本地培养与向外地选送培养相结合,迈出了实质性步伐,高新产品开发南瓜果菜、活性磁化肥等新产品10项。市政建设投资是历史上最多的一年,市场的建设与培育也形成了桦南县的新的特色。
  精神文明建设 1999年,桦南县以凝聚人心,提高全民素质为宗旨,大力开展了“创建”活动。广泛开展了庆祝建国50周年、迎接澳门回归和声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中国驻南使馆的暴行等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爱国主义热情;依法处理和取缔了“法轮功”邪教组织,并以此为契机开展了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教育活动,提高了各级领导干部的政治敏锐力和群众的思想觉悟;文明单位创建活动质量得到了提高,文明城镇建设的水平也逐步提高,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得到了广泛开展,环保体育、新闻、计划生育工作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民主法制建设与创造宽松的经济发展环境相结合,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的水平得到提高。人大代表的议案和政协委员的提案得到了高度重视;民主议事、民主理财和民主评议干部已形成制度,并成功地进行了乡镇人民政府的换届选举工作;公安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社会治安形势明显好转,刑事案件发案率控制在0.34‰以内;检察机关加大反贪力度,全年共立案18件,挽回经济损失310万元;法院受理各类案件2 724件,挽回经济损失 602万元,其中依法为企业清欠 175万元;经济发展的环境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提高。全年共征缴养老保险费981万元,同比增长69%。进一步扩大了保险覆盖面,全县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国有企业单位达 85个,新增参保人员达1 335人。群众来信来访工作,落实了信访包保责任制,加大对信访案件的跟踪处理力度。全年共受理来信来访194件次,比上年下降38%。党建工作以加强思想作风建设为重点,以农村小康村星级党支部建设为载体,强化了全县党建工作。紧紧抓住“招商引资年”、“质量效益年”这个主旋律,广泛开展宣传活动,激发了全县人民发展经济、建设家乡的热情;围绕培养和造就能肩负完成“跨越”使命的领导干部,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培训、锻炼和提高工作;纪检、监察部门以反腐败和制止奢侈浪费为重点,标本兼治,全年共查处大要案66件,挽回经济损失78万元,使党风廉政建设得到了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