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工作
环境保护工作
1999年,环境保护工作全面开展99环保求实攻坚年活动,打好七个环保攻坚战,推进各项环保工作的深入开展,取得显著成效。
(一)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工作。先后召开了环委会、全市环保大会、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电视电话会议和“一控双达标”等会议,制定下发了工业污染源达标工作等三个政府文件,下达了61个限期治理项目。成立了达标排放、达标排放资金筹措、技术服务等三个组织机构和检查催办推进组,实施了达标排放倒计时。全市共有工业污染源企业180家,其中省控 13家,市控36家,县(区)控96家。全年省控企业实现达标排放的4家,达标率 30.77%;市控企业实现达标排放的20家,达标率55.56%;县(区)控企业实现达标排放45家,达标率46.88%。全市累计实现达标排放的企业80家,达标率44.44%。
(二)自然生态保护工作。湿地保护工作全面启动,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湿地保护工作的意见》,召开了湿地调查专题工作会议,对境内所辖县(市)及郊区湿地状况进行调查;开展湿地保护专项执法检查,对10个违规开发项目进行了全面清理整顿。建成了同江市八岔岛面积为 2万公顷的内陆湿地水生生态系统类型的县级自然保护区,全市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了400 131公顷,覆盖率达到了12.23%。完成了一个县域、7个乡镇的生态示范区的规划编制工作。加强了生态监测和生态监理。开展了小流域生态治理,围绕生态绿化,山区、浅山区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和平原地区林网,林带建设,组织 16家单位的1 300余名青年志愿者,在市郊百亩土地上栽下了2万余株树苗。强化了植被恢复和综合管理。植树种草5 426万平方米,植被恢复率达到40%,比上年提高了3个百分点。
(三)强化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开展了噪声污染攻坚整治月活动,发布了《关于在中、高考期间加强环境噪声污染监督管理的通知》,先后三次对全市各类噪声点源进行了集中执法检查。对重点区域内的建筑施工噪声、商业噪声、文化娱乐噪声等各种噪声点源,进行了昼夜拉网式突击执法检查,营造良好声环境。低空大气污染集中整治,改善了低空大气质量。查处各类污染严重的业主17家。开展了推广使用型煤大会战,对全市 130多家小浴池锅炉使用型煤情况进行了检查;全市推广使用型煤达到217家,有效地改善了由于原煤散烧造成的低空大气污染。
(四)环境保护宣教工作。开展“一控双达标”系列宣传活动,,提高了全社会对一控双达标工作的认识水平和参与意识。组织记者集中采访9次,分散采访80多次,在省市电台等9个新闻单位播发稿件140余篇,形成了强大的宣传态势。“4·22”世界地球日期问,举办了以“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为主题的“地球卫生”绿色系列活动;开展了绿色签名活动,有一万余人在四幅印有宣传标语的条幅上签名或题词。开展“消除白色污染”捡废塑料袋活动,共收集废塑料10万余斤。 “6.5”世界环境日期间,在市博物馆举办了“迈向新世纪首届环保科技信息展示会”,有46家单位参加了展示活动,重点污染源企业也到现场进行了参观和咨询。举办两期县处级干部学习班和一期中青年后备干部环境保护培训班,一期“环境统计培训班”和三期“司炉工培训班”,受教育人数800余人。
(五)环境管理与法制建设工作。强化环境管理,结合总量控制,发放排污许可证36家;严格审批把关新上项目增产不增污或增产减污。复查烟控区 29处,面积41.86K㎡,覆盖率82.1%;复查噪声达标区24处,面积42.43K㎡,覆盖率77.33%。加大危险废物的处置力度,全市产生医疗垃圾116万公斤,焚烧96万公斤,焚烧率82.8%。企业污染治理率达到100%。在梅江、鹤电等8个试点小区进行了垃圾袋装化试点和小区绿化、道路硬化。已建成模范小区8个,总面积7.84k㎡。开展环保执法检查,共检查78家企事业单位,查处了11起环境违法案件。地方环保规范性文件制发11份。强力推进排污收费工作,完成收费1 036.58万元。
(六)科研监测和服务工作。完成了城市地面水、生活污水、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和城市环境噪声等10项例行环境监测,重点工业污染源的监督监测,建立一处松花江自动监测点和四处空气自动监测点,使环境监测上了一个新台阶。环保部门实行承诺制,热情服务,提高工作效率。实行排污收费标准公开和排污费收、管、用情况公开。新建、重组、引联、高新技术开发等企业、困难企业、重点项目、下岗职工新办的企业、废物综合利用型企业等给予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