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从引进一项专利技术看创新意识对部队基层建设的影响

从引进一项专利技术看创新意识对部队基层建设的影响

从引进一项专利技术看创新意识对部队基层建设的影响



              市委常委、军分区司令员 王春祺
  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现在是信息发达、科技高新、经济渐强的时代。在这种新的形势下,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是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同样,一支处于迎接世界新军事革命时代的部队,如果没有创新精神,就不会有思想上的解放和观念上的更新,也不能承担起提高战斗力,迎接新军事革命挑战的重任。1995年上半年,我们通过新闻传媒获悉黑龙江肇源、大兴安岭等寒区成功地实验由内蒙古农牧学校首创发明的高效节能日光温室专利技术,敏感地意识到,这项专利技术有可能解决边防部队冬季鲜菜供应的老大难问题。于是,我们多次派出得力人员外出学习, 请专家到部队逐连巡回指导。3年来,克服重重困难,成功地使这项专利技术在北纬48度边关线上10多个连队和哨所开花结果,并作为军民共建项目辐射到了驻地城乡的多个单位。省军区在我们军分区的边防团召开了现场会,并逐步在全省军区所属部队普及了这项专利技术。沈阳军区姜福堂政委视察部队后,还指示在全区推广。这项专利技术的引进,结束了我们边防部队冬季吃菜“老三样”的历史。北陲三月,正是春寒料峭的淡季,自从专利技术引进后,官兵在三月中旬就能吃上自产黄瓜,秋季黄瓜到十一月份还未罢园,尽管到了隆冬腊月,叶菜如芹菜、韭菜、波菜、油菜等仍然郁郁葱葱。这项新技术的引进,不仅彻底改变了寒区部队的后勤建设面貌,而且也对基层部队的全面建设不断登上新台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通过这项专利技术三年的推广实践,使广大官兵经受了一次复杂的甩开落后思想观念包袱、大胆创新的洗礼,对江主席“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的指示有了更深层的理解。
  创新是思想观念的更新。对一个领导者来说,思想观念的更新,至关重要。思想观念的更新就是解放思想,使思想观念和实际行动有机结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思想观念的更新,其实质在于解放人被种种精神枷锁所禁锢的个性,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人们的聪明才智。思想观念的更新,还必须善于学习,经常用党的思想路线检查自己的工作,力争有较强的创新意识,这也是关系到一个单位能不能创造性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开拓工作新局面的大问题。如果我们领导者不重视基本理论的学习,不注意新知识的学习,观念不更新,因循守旧,没有创新意识,习惯于凭老经验办事,那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开创工作新局面的。领导的思想观念更新了,还只是工作的良好开端,因为工作落实靠基层,只有科学地带动基层干部骨干同步更新思想观念,才能发动和调动广大战士的积极性,投入到艰苦、困难、而有一定风险的创新实践中去。通过这项引进技术3年多的实践证明.思想观念的更新是不容易的。同样的条件,在不同的单位,落实的结果并不都是一样的。甚至,条件好的单位还不如条件差的单位,这同时也反映了思想观念更新的差距。因此,领导者必须重视把自己观念的更新变为带动基层部队领导、机关和基层广大官兵的思想观念共同更新,才能把工作落到实处。然而,我们必须看到,思想观念的更新,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改革开放和部队现代化建设的事业永无止境,我们的思想观念更新就不能停止,并且随着思想观念更新的深入和推进,难度也会越来越大。丰富多彩、日新月异的部队基层建设实践要求我们大胆地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完成新时期部队基层建设的历史任务,也要求我们不断地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这是深入坚持更新思想观念的内在要求。在创新中不坚持思想观念的更新,建设部队现代化就会成为一句空话。特别是当前部队正处于调整改革的关键时期,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所涉及的问题往往会更加复杂,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变革思维方式,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大胆创新。只有这样,才能突破某些过时的传统观念的束缚,真正地坚持实事求是,从而把我们带的部队高标准地全面建设好。
  创新是精神状态的体现。一个领导干部,如果有一个好的精神状态,有很强的敬业精神,很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就必然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当前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攻坚阶段,部队基层建设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新难题,如果我们的精神状态不好,势必对党和军队建设在认识上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偏差。特别是现在,部队的现代化建设处于探索中,在各种尝试当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风险,会出现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如何看待也会引发认识上的不一致性,这虽在所难免,但只要我们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引导广大官兵同心协力,完全可以获得事业的圆满成功。从我们军分区对这项专利技术引进的过程中可以得出结论,创新意识强、精神状态好的干部,认识问题的起点就比较高,能够正确理解上级意图,认真研究落实方案。在落实过程中,能够自力更生,千方百计,勇于吃苦,并不断创新。反之,那些怕苦怕累,推一推,动一动,这也不行,那也不敢,等靠要思想严重的领导,在这项工作中的效果也不明显,显得十分被动。日光节能温室的建设,主要是土方工程量比较大,由于边防连队人员较少,在对效益究竟有多大,心中没底,思想不完全统一的情况下,团(队)和基层干部的精神状态,信心强弱,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的质量。精神状态好的单位,就能够创造性的把温室建的大一些,土换的好一些。此项技术在北纬46度以南地区是成功的,由于我们的基层连队认真贯彻了分区党委领导的决心,在多数连队引进当年就在北纬48度线上试种成功。而个别单位由于决心不大,瞻前顾后,则搞的比较小,落实的不太好,收益就很小,甚至亏了本。此项技术从理论和实践上完全能够保证部队三月至十一月吃上黄瓜,腊月产叶菜。但要保证在三月中旬吃上黄瓜,在寒冷的一月育苗是关键环节,这对基层干部的精神状态,创新意识,技术水平都是不小的考验。精神状态好的单位,采取多茬育苗,多种方法提高地温,严管严防,不仅保证了自己用苗,还能供应其它单位。相反,创新意识差,精神状态不太好的单位,不是束手无策,就是一夜疏忽将苗冻死,前功尽弃。事实充分说明,一个单位的领导要有创新意识,必须从抓精神状态入手,没有好的精神状态,不可能有很强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领导魄力的显像。创新是一种探索,是领导魄力的显像。它如同高明的摄影师创作,如果没有大胆的创作魄力,没有超乎常人的暗室工艺技术,自然无法制作出惊人的艺术作品。对那些敢于创新,富有魄力的领导者来说,创新是一种风险中的开拓。创新既是挑战,创新又是机遇。那些有魄力的领导一旦抓住机遇,勇于探索,就有突破,有所收获。有魄力的领导,才敢于在创新中实践。勇于实践,不是盲目的实践,而是在科学技术指导下的正确实践,这种实践不是被动的机械的实践,而是充满着积极主动精神的改造客观世界的大胆探索的创新。部队基层建设中面临着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常常不可能先找到正确答案再干,而是边干边找答案,干的过程就是寻求答案的过程。只有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才能逐步深入地认识客观世界。一个领导要领导部队搞好建设,一个人要完成肩负的实际工作任务,都应有魄力,勇于在实践中探索创新。因此,一个领导干部,能否不怕风险、顶住压力,对创新工作加强领导,是检验其工作魄力的重要一环,也是检验其能否打开工作局面的重要一环。所谓不怕风险就是必须有领导魄力,敢于创新。当初我们引进这项技术前,只知道在北纬46度线以南是成功的,在北纬48度线能否成功,存在很大风险,敢不敢试?敢不敢成一定规模地试?我们党委一班人经过充分酝酿,统一了思想认识,勇闯新路,一致认为,只要能解决官兵在高寒地区冬季吃鲜菜这一老大难问题,冒点风险、交点学费也是值得的。因此,第一年我们就改变了先在一个连队试点的决心,而是投入一定经费在所有连队普遍开展,当年就获得大面积丰收。所谓顶住压力,就是创新肯定不会一帆风顺,当有的单位搞的不好的时候,当有的单位遇到困难的时候,甚至有几个单位出现问题,效益不好的时候,身为领导者必须保持清醒头脑,科学分析为什么大多数单位都能搞的很好,有很好的效益。找出自身落实不好的原因,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树立良好的精神状态。同时上级领导也要及时给予充分的技术指导,排除各方面的干扰,推动工作落实。所谓加强对创新工作的领导,就是毫不动摇的抓落实,反复抓落实。在部队建设中,出现问题是常有的事,出现问题,领导者绝不可手忙脚乱,而应拿出魄力,帮助查找出现问题的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加大力度,认真解决。同样的问题,可能在不同单位反复出现,只要认真地反复抓几个回合,就能彻底地解决好。
  创新是部队建设的动力。反思 3年来在全分区普及日光节能温室专利技术的过程,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军委江主席“两个武装”、“科技强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等一系列指示的重要性。创新和探索的意义,远远超过工当初推广技术的本身,它已经成为基层部队建设的不竭动力。高新科技在部队的推广和应用,既有成功,也有失败,但二者不仅相互依存,而且在一定的条件下会互相转变,经验和教训都是财富,应当珍视。失败是成功之母,部队的基层建设也不会一帆风顺,只有把创新作为建设部队的动力,才能推动部队建设向高层次发展。我们在这项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中,通过科学总结成败教训,使官兵开阔了视野,更新了知识和观念,提高了工作标准,不仅仅是在寒区“菜篮子”工程中闯出一条新路,还使很多干部树立了创新意识,在落实其它方面的工作中都有清晰的思想,领导素质得到了升华。特别是精神面貌,敬业精神有了深刻的变化,抓基层部队全面建设的能力有显著提高。实践告诉我们,面对新世纪的曙光,面对我军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我们在基层部队全面建设中,必须树立起崇高的历史责任感,不断地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胆创新敢于探索,加快改革进程,使部队的基层建设紧紧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