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向型经济建设跨跃式发展
外向型经济建设跨跃式发展
——全市外向型经济建设工程情况综述
2000年,外向型经济建设工程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各成员单位共同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开通佳木斯至北京直飞航线、开通佳木斯至比罗比詹公路汽车直达线路准备、陆路通道配套相关设施建设、争取开通乌苏镇至俄卡杂科维茨沃镇常年通道及同江哈鱼岛和抚远镇互市贸易区建设工作均已完成任务或取得不同程度的进展。对外经贸工作取得新的突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九五”最好水平。有41家企业获得大贸进出口权,70家企业获得边境小额贸易经营权。2000年,进口贸易、出口贸易、边境贸易、一般贸易进出口和加工贸易分别比上年增长132%、53%、137%、75%和19%。
一、口岸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
2000年 2月21日,曲汝柏副市长主持召开了大口岸建设专项推进会议,确定了大口岸建设专项推进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总体规划目标。为了更好地把握大口岸建设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提高工作质量,指挥部组织学习考察组,于 3月4日至9日先后到黑河、绥芬河、东宁三市县学习口岸和互市贸易区建设的经验作法。借鉴外地的经验做法,结合佳市实际情况,突出抓好五项工作:
一是空中航线相继开通。2000年1月3日,佳木斯至北京直飞航线正式开通。曲汝柏副市长带领有关部门的同志,从1999年 9月开始,经过三个多月的时间,跑省进京赴沈阳抓紧与有关部门联系,先后拜访了72个部门,179 位有关领导签字,写出了30多篇报告,才获准开通这条航线。7月15日又开通了佳木斯一大连一上海一深圳一三亚国内航线。 因佳木斯航油站供油能力不足,为使航线如期开通,曲汝柏副市长又与中航油哈尔滨分公司、佳木斯石油公司等有关部门联系,采取用专用油槽车从哈尔滨向佳木斯公路运油的办法,保证了航线按时开通。11月15日又开通了佳木斯至哈巴罗夫斯克国际空中航线,由俄远东航空公司使用安—24型飞机飞行。为开通这条国际空中航线,曲汝柏副市长多次带领有关部门同志跑省进京进行专题汇报和做工作。虽然佳木斯航空口岸做为国家一类航空口岸获准设立,但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未能到位,国家尚未验收开放。外国籍飞机飞这条航线,手续更为复杂, 涉及部门更多。仅省里就涉及6个部门,同时,涉及军方一些部门,更增加了办理航线审批手续的难度。曲汝柏副市长带领有关部门同志到北京办理航线审批手续,经过16天勤奋工作,终于办妥所有审批手续。
二是佳木斯至俄比罗比詹公路汽车直达运输线路即将开通。2000年 4月18日至4月21日和9月25日至 9月28日,曲汝柏副市长先后两次率政府代表团,对俄犹太自治州进行工作访问,与比罗比詹市政府签署了《关于开通佳木斯至俄比罗比詹市间的汽车旅客运输协议》和《关于开通佳木斯市至俄比罗比詹市间的汽车货物运输协议》。双方政府正在组织有关部门,积极做好线路开通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定于2001年 1月中旬进行试运输。此项工作包括如下内容:①双方各自确定10台轻型工作用车,可直达对方有关城市。中方车辆可直达俄方的下列宁斯阔耶、比罗比詹;俄方的车辆可直达中方的同江、佳木斯。②为了给出入境车辆、人员等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市交通局在友谊路与鹤大路交汇处,着手建设占地 6.2万平方米的佳木斯公路货运枢纽。由省交通厅投资8 000万元(已到位2 000万元),主要用于联检、仓储、食宿、商场等项设施建设。③经与佳木斯军分区多次协商,与此条通道相关的沿途军事通讯线路保密改造工作已提出具体实施方案,主要是将三村(边防四团八连)、同江会晤站、同江人武部和军分区、边防四团5个地点末端通讯线路,各配备一部保密电话,所需7.8万元资金,已全部到位。④开通佳木斯一比罗比詹国际汽车直达运输线路的申请工作,在省口岸办的积极配合下,哈尔滨海关、省边防局、省检疫检验局、省交通厅、省军区均已会签完毕。在此基础上,2000年11月15日,沈阳军区函复黑龙江省政府,同意俄方车辆经同江口岸沿同(江)三(亚)公路延伸到佳木斯,开展国际客货直达运输。至此,国际汽车直达运输线路的审批手续全部结束。
三是抓紧进行与陆路通道配套的相关设施建设。抚远镇一乌苏镇32公里砂石路建设基本结束,近期即可投入使用;同江—抚远 169公里白色二级公路总投资11 000万元,现已提出了项目建议书,正在争取列入年度计划;同江东港—哈鱼岛9.65公里的砂石路,总投资 779万元,已建成通车。
四是开通乌苏镇—俄卡杂科维茨沃镇常年客货通道的工作有了新的转机。当获悉俄联邦政府外交部不同意开通此条通道后,省、市、县政府都非常重视,做了大量工作,王国学市长、曲汝柏副市长先后赴哈巴罗夫斯克,就通道开通问题进行洽谈。5月3日,副省长王先民同志率代表团赴哈巴罗夫斯克进行工作访问期间,就此与哈巴边区政府交换了意见。“哈洽会”期间,副省长王振川与哈巴边区政府代表团进一步磋商,俄方表示回国后进一步做俄联邦外交部的工作。6月13日省长宋法棠同志致信哈巴边区最高行政长官伊萨耶夫, 要求尽快开通乌—卡通道。抚远县政府也根据省、市政府领导的指示精神,多次赴京做国家外交部的工作,争取与俄外交部达成一致意见,尽快实现两国换义。使通道开通工作有了新的转机。
五是同江哈鱼岛和抚远镇互市贸易区建设取得新的进展。4 月18日市政府代表团赴犹太自治州访问期间,与当地政府就同江哈鱼岛互市贸易区问题达成协议。俄方拟在对应的港口城市下列宁斯阔耶设立综合贸易区,并向俄联邦政府提出了申请。同江市政府对此项工作非常重视,列为全市重点工作实施专项推进。目前,同江有关哈鱼岛互市贸易区的“界定区址”、“简化手续”和“变东港为正式口岸”等三个请示均已上报省政府。其中,“界定区址”的请示,省沿边三江开发办和省外事办已会签完毕。此外,与互市贸易区相配套的联检大厅、汽垫船码头建设工作也基本完工。中国银行在第一次指挥部成员会议后,就主动派人到抚远、同江联系设立分理处工作,并已开展业务代理。抚远县互市贸易区的请批工作也在进行之中。目前,初步设计工作已经完成,并形成了综合申报材料。
二、对外经贸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
1.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大幅度增长。据海关统计数字显示,2000年全市进出口总额实现9 86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10%,达到了“九五”以来的最好水平,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65.3个百分点。其中,进口完成7 934万美元,同比增长132%,出口完成1 934万美元,同比增长53%;边境贸易进出口完成7 575万美元,同比增长137%;一般贸易进出口完成800万美元,同比增长75%;加工贸易进出口完成1 200万美元,同比增长19%。
2.争取扩大出口能力的大贸进出口权工作成效显著。为了实现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年内使所有县(市)都具有大贸进出口经营权的目标,指挥部责成市外经贸局会同有关县(市)政府,跑省进京做工作,收到较好成效。2000年,为桦南、汤原两个县请批了大贸进出口权,至此,所辖六个县(市)都具有了大贸进出口权。桦南利用获得进出口权的有利条件,加大外贸工作力度,短短几个月时间就向韩国出口地板块、山野菜、野生药材等 200多万美元。同时,还为哈高科佳木斯中药厂、桦南油脂厂等 9户具备条件的生产企业,办理了进出口权登记备案手续。到目前,全市已有41家企业获得了大贸进出口权,70家企业获得了边境小额贸易经营权。
3.出口商品生产基地建设工作有了新的突破。指挥部按照“内建基地,外辟市场”的外经贸工作发展思路,加大了以农副产品为重点的出口商品生产基地建设工作力度。曲汝柏副市长多次深入抚远、同江等县(市),检查出口商品基地建设情况,并结合各县(市)实际情况做出具体安排意见。同江市结合农村经济结构调整,钊‘对中俄双方商品市场容量和需求特点,加快了水稻和蔬菜两大出口商品基地建设步伐,全市水稻种植面积发展到24万亩;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4.6万亩,其中大棚705栋,温室 350栋。桦南县黄牛养殖已发展到15万头,种植白瓜20万亩,预计年底可产白瓜籽1.5万吨。1—11月份,全市已出口粮食25 546吨,同比增长367%,出口蔬菜10 000吨,同比增长60%,预计全年可实现粮食出口30 000吨,蔬菜出口15 000吨。
4.重新启动新西伯利亚商品批发中心工作有了新的进展。按照委托经营、招商引资,政府给政策、设窗口,企业出资金、获效益的新经营思路,市外经贸局找到了一家北京的合作伙伴。近期将派人去俄新西伯利亚市办理企业法人变更和重新启动手续,并陆续发运商品,正式开展经营活动。
5.利用外资工作实现稳步增长。截止11月底,全市已完成审批利用外资项目 8项,合同利用外资338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 935万美元,同比增长9%;外商投资企业实现进出口额1 197万美元。
6.哈洽会筹备和参展参会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曲汝柏副市长先后 4次召开筹备工作会议,并对展厅的布置、参展的产品、展示的形式等各项工作亲自过问和敲定,使本届哈洽会各项工作创历届最好水平。本届哈洽会,佳市共设16个室内展厅,100平方米室外展区(以前,从未设立过室外展区),参展企业122家,共展出 219种产品,推出经济技术合作项目50项,邀请到会国外客户185人,国内客户230人。由王国学市长亲自带队,率六个县(市)、五个区、市直有关部门和企业 400多人组成了佳木斯交易分团参会。会上签订国外贸易合同、协议2.06亿美元;签订国内贸易合同、协议4.4亿元人民币;签订经济技术合作合同、协议25项,总投资额达96 272万元人民币,为上届的2.3倍,引进资金81 210万元人民币,超额完成了预定的目标和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