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城市建设结硕果
文明城市建设结硕果
——全市文明城市建设工程情况综述
2000年,专门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任总指挥的文明城市建设工程指挥部,精心谋划、组织实施了5个方面共28个工程项目,同40个承办单位签定了共180项具体任务的《文明城市建设工程目标任务书》,并以此作为启动文明城市建设的突破口,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市民教育深入扎实。坚持把学习邓小平理论作为首要任务,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教育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切实加强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特别是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无神论为有力武器,同“法轮功”邪教组织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在1999年成功举办“文明市民”评选基础上,2000年又举办首届“十佳文明新事”评选活动,推出了近年来全市涌现的十个重大精神文明建设典型,使市先进典型群体初具规模。为不断拓展市民教育阵地,切实加强了文明学校建设,出版发行了 4万多册《文明市民读本》作为文明学校的统一教材。全市各街道办事处、各级文明单位和百人以上单位共建成230余所具有一定规模,达到“八有”(有组织机构、有教学规划、有规范教材、有教学档案、有辅导教师、有固定场所、有学习笔记、有学校牌匾) 标准,经常开展活动的文明学校,在宣传和普及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蓬勃开展。“佳木斯之夏”广场文化活动共组织大型文艺演出24场,参加演出的演员上千人次,吸引观众数十万人。6月8日旅游节开幕式演出吸引了十几万人前来观看,远远超出了广场的容量。积极开展“三下乡”活动,共组织规模较大的文化下乡演出21场,向县乡赠送图书2.8万册,组织大型义诊 8次、下乡医疗队16支,为3 000多人进行了义诊,免费培训乡村医生 156人次,赠送药品和医疗器械总价值超过20万元。仅市委宣传部牵头组织的两次大型“三下乡”活动,就有30多个部门和单位的100多名专业人员参加,800多名农民接受了义诊服务,100 多名农民参加了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培训,向农民发放图书和科技资料 1万多份。市郊区组织的“帮民富、解民忧、安民心、助民乐”活动,推动了文明村镇建设,受到农民的普遍欢迎。在“市民文明奉献日”活动中,10余万人走上街头,共清除垃圾1 800吨,捡拾白色污染物近20吨,清理乱贴乱画15万处,组织义诊3 000多人次、义演20余场,植树2.2万株,开展公益活动和做好人好事2万余件。文明单位创建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又有77个单位和 6个小区顺利通过省文明委的考核验收,佳木斯市和富锦市获得了全省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的殊荣。文明村镇建设以脱贫致富奔小康为中心,以全面提高农民素质为根本任务,有力地维护了农村稳定,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文明村1个、省级文明村(标兵)8个、市级文明村148个、市级文明乡镇13个。
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稳步推进。通过开展“缉枪”、“打拐”、“禁毒”、“打黑”等专项斗争,侦破了一批重特大刑事案件,抓获了一批重大网上逃犯,打掉了一批地方恶势力。2000年 1—10月份,共侦破各类刑事案件1 923起,抓获违法和犯罪嫌疑人7 670人,缴获赃款赃物总价值3 200万元。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了集中整治,清理取缔学校周边200米以内的“三厅一室”74家,并与 100多户校内出租房屋签定了责任协议,建立了警校“双线”包保责任制。治安防范工作有了新的进展,在市区25个街道办事处、360个居民委中的624栋居民楼和部分平房区设立了887名楼长、片长,辐射16.4万户,占市区居民住户的90%以上,基本形成了社会覆盖面广、群众参与性强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格局。
四、城市环境面貌明显改观。多方筹措资金 3.1亿元,重点完成了“三环六路、两场两园”建设,新建改建道路5.3万平方米,新建路灯 780盏,增设排水管线3 700米,红旗广场、站前公园和西林公园铺装道板1.3万平方米,绿化1 800平方米。同时加大了环境保护力度,制定了《环境保护宣传教育计划》和《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对重点达标排放限期治理企业逐家进行检查整改,提前关停了61家生产技术落后、无治理价值的企业。城市环境卫生管理逐步走上了规范化轨道。重新修订下发了《佳木斯市爱国卫生检查评比办法》,并加大了对基层单位的检查督促力度,做到了月检查、季评比,民意测验满意率达 92%。在第12个全国卫生月活动中,全市共出动3万多人次、清除垃圾5万多吨,整顿街头摊点100多家、清洗油漆摊床1 000多个。重点治理整顿了长安、中山、光复、红旗、友谊5条主要街路和长青、南湖2个住宅小区,共拆除不规范牌匾 578块,清除各类旗幌1 300多幅,拆除违章建筑1 300平方米,清理流动商贩1.5万人次,使全市的城市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
五、文化、教育、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城市教育体制改革的试点工作已经结束。向阳区中小学已全面实行教师竞聘上岗和校长职级制。预计这项改革措施明年将在全市铺开。在教育系统核编整顿工作中,共清理在编不在岗、临时代课、农村民办教师等 1 476人,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奠定了良好基础。卫生体制改革从纠正医药购销中的不正之风入手,在全省率先实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堵塞了假劣药品流通渠道,从源头上控制了药品价格,1—8月份全市就节约购药款 800多万元。文艺团体的人事制度改革和体制改革调研方案也已经完成,即将付诸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