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战工作
统战工作
【为经济建设服务】2000年,围绕市委、市政府实施“十大实效工程”和“两个攻坚”中心任务、充分发挥统战系统人才优势和党派群团整体功能,为经济建设献计出力,向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全市投入光彩事业人士达320人,实施项目47个,累计投资3.5亿元,培训各类人员2 350人次,安置就业9 000人,向各种公益事业捐款300多万元。有820多条意见和建议得到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在各民主党派中,广泛开展了光彩事业活动,42家光彩企业及企业家受到表彰。在民主党派和工商联中广泛地开展了建立联系点,技术咨询、智力支边、科技扶贫、三下乡、科技服务、咨询及义诊等活动,全年共开展各项大型活动40余次,都取得了好效果。同时,充分发挥民主党派成员与海内外广泛联系的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据不完全统计共传递信息1 500多条,邀外商532人来佳洽谈贸易,上项目280多项,引资2.3亿元,为全市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民主党派工作】2000年,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的多党合作机制取得了新进展,建立和完善了11个方面的制度。全年召开季度协商会4次、通报会8次,秘书长联席会17次,各民主党派成员共提出各种建议、提案等 320多条(件)。帮助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对民主党派领导班子情况,成员基本情况和基层组织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向省委统战部推荐民主党派后备干部38人,帮助民主党派解决实际困难,增加经费 7万元。为起义投诚人员,右派改正人员和原工商业者解决退休金达40余万元。
【党外人士安排】2000年,在党外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全市后备干部队伍达330人,重点考核了45名,实行了规范化管理, 建立了档案,为党外干部任用奠定了良好基础。采取举办副县(市)区长学习班,党外干部到基层挂职、聘任党外同志兼任社会职务,参加单位重要工作等办法,为党外干部担任领导职务创造了条件。安排党外市人大副主任、市政府副市长、市政协副主席共 7名,市辖县(市)区也都配齐了党外干部。市直机关也配备了同级副职和副处级以上党外干部54名,副科级以上党外干部 1 498名,使一批党外干部走上了厂长(经理)岗位。推荐全国人大、省人大和市人大代表共41名,省、市政协委员共 217名。调整市政协委员、常委共53名、聘任各种“特邀员”32名。
【统战理论宣传】2000年,统战理论宣传工作出现了新的起色。通过佳木斯人民广播电台、佳木斯电视台、《佳木斯日报》社宣传统一战线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和重大活动89次,向《中国统一战线》和省《统战理论研究》投稿共10篇,向有关部门发送信息 186条,撰编《情况反映》11期。完成统战理论课题报告调研23篇,向省推荐 5篇理论文章均获奖。各县(市)、区加强统战理论宣传工作,统战系统干部认真学习统战理论、方针、政策,提高了统战干部素质,推广普及了统战知识,扩大了统战工作影响。市委统战部被省委统战部评为1999—2000年度统战宣传刊物工作先进单位,同江市委统战部被中央统战部评为“全国刊物宣传工作先进单位”。
【民族宗教工作】2000年,制定了《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的决定的实施意见》,举办了民族干部学习班,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为发展民族经济,帮助民族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发挥民族地区资源优势,推进“兴边富农行动”,实施扶贫攻坚计划,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宗教工作的管理,调整了市宗教工作领导小组,举办了宗教界人士学习班和天主教爱国组织成员学习班,加强了宗教政策和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对国外宗教组织渗透的问题进行了处理。妥善解决了佛教寺院选址、用地及伊斯兰教回族墓地等问题,维护了全市宗教领域的稳定。
【海外统战工作】2000年,举办了《一个中国原则与台湾问题》白皮书座谈会,在台湾岛内新闻单位发稿5篇、电视专题片2部,请省台办主任为佳市机关干部作台湾问题形势报告会,举办了台湾问题和知识竞赛活动,扩大了海外统战工作的影响。进一步拓展涉台经济工作,开展“六个一”活动。三江旅游节期间邀请8名台商来佳市洽谈贸易,引资6 400万元人民币、30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