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非国有经济工作

非国有经济工作



  【私营经济政策】2000年,市培植民营大户工程指挥部领导带队,经常深入各县(市)区检查私营企业政策落实情况,协调解决民营大户发展中遇到的一些难点问题。协调土地、产权、税务、法院、检察院等有关部门,在政策、工作等方面予以倾斜。市培植民营大户工程指挥部及办事机构,全年深入基层检查政策落实情况20次,为企业落实政策46项,使近两年来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政策,都得到了较好的落实。
  【人才、科技服务】2000年,制定了建立全市人才、科技服务体系实施方案。市人事局为16名私营企业人员颁发了《佳木斯市人才保护证》,举办了12次人才交流活动,为33户民营企业推荐各类人才 800多人次,建立了为民营企业提供人事代理的服务体系。市科委确定20户民营科技企业进入科技信息服务网络,为企业提供各类信息 3 000余条,全年发展市级民营科技企业20户,省级民营科技企业5户。
  【民营大户发展】2000年,全市民营大户计划经营额超亿元的达 4户、超千万元的42户、超百万元的409户,分别完成计划的100%、105%和102%。新增私营企业202户,完成计划的119.3%。全市私营企业(含有限责任公司)达到1 248户,雇工达到16 541人,同比增长19.3%;集团公司发展到14家,有 3户获得自营对外进出口权。私营企业注册资金总额达到71 802万元,注册资金超百万元的私营企业337户、超千万元的23户。有6户民营企业列入全省百强私营企业。全市个体私营经济实现产值185 336万元,实现销售收入563 477万元,分别比上年上升10.8%和9.86%。
  【经济结构调整】2000年,全市非国有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第一产业已占全市个体私营经济总量的31.2%。形成了11个经济产业链、418个专业化基地。第二产业经过调整、生产加工型企业已达11 498户, 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群体。 有 194家私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三改”,租赁承包84家,参股、控股18家,145家国企转制为私营,市属112户工业企业有43户被买断,安置就业人员 9 689人,盘活、变现存量资产33 600万元。带有科技开发性质的信息、中介组织、计算机应用服务与生产型企业、种养殖业衔接的科研所(中心)增至3 030户。
  【市场开发】2000年,全市个体私营企业实施“商广战略”,营造品牌效应,注册商标达160件,占全市商标总量的26.7%,在“三名”品牌中,创市级地方名牌“知名商标”18件,创省级“著名商标”4件。个体私营企业策划和发布商业广告占市域内广告的67%,希波系列产品、龙拱双歧因子广告已打人中央电视台各套节目和“幸运52”等栏目。“太阳集团”号旅客列车,成为全省首列以私营企业命名的运营列车。
  【从业人员素质】2000年,全市个体私营企业人员素质不断增强。从业人员中具有大中专以上学历的达633人,专业技术人员达 461人,获专业技术职称的753人。全市个体私营企业建立党组织21个、团组织19个。个体劳动者和私营企业家中有省人大代表2人、市人大代表8人、县(市)区人大代表28人;有省政协委员2人、市政协委员34人、县(市)区政协委员45人;有147人在工商联、 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中担任委员或代表; 有4人分别获得全国、省、 市劳动模范(“五、一”奖章)荣誉。
  【经济社会效益】2000年,全市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和私营企业雇工总人数达20多万人,吸纳、安置下岗职工从事个体私营已达4.6万人,个体私营经济实现税收1.065亿元,年纳税额50万元以上私营企业31户,超过或接近百万元的 6户。大多数县(市)区个体私营经济的税收比例由5年前的13%左右上升到 35%以上。几年来,个体私营业者为抗洪抢险、扶贫解困、拥军优属、捐资助教等公益事业捐款累计达1 2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