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纪检监察工作

中共佳木斯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纪检监察工作



  【党风廉政建设】2000年,以贯彻落实中纪委四次全会对领导干部提出的“四条规定”和制止奢侈浪费行为的规定为重点,结合“三讲”教育,认真贯彻《廉政准则》,促进了全市县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对用公款为领导干部住宅配备电脑问题,对领导干部的配偶、子女经商办企业问题,对用公款大吃大喝和公车私用歪风进行了全面深入地清理,对清理出的5名领导干部用公款支付住宅电脑上网费用和108台公车私用,都按规定给予严肃处理,用公款大吃大喝风也得到了有效遏制。同时,组织全市国有大中型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集中开展自查自纠,共查出21个方面 226个问题,绝大部分进行了整改。2000年,查处违纪违法案件有新进展,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来信来访1 555件(次),初核案件线索729个。其中立案431件,结案率为98.6%。查处大要案83件,处分党员干部433人,其中县处级干部8人,乡科级干部80人,通过查办案件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399万元。
  【纠正不正之风】2000年,狠刹医药购销中的不正之风,制发了《佳木斯市纠正医疗机构药品购销不正之风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补充规定》,加大了招投标集中采购的力度,市区90家医疗机构集中采购药品总金额为12 600万元,平均回扣率同比下降7.07%;让利金额达1 393.8万元,同比增长440.9%;119种常用药降价幅度平均为6%,让利总数达110万元。加强对药品市场的监督检查,查处擅自采购药品、违法卖药问题30多件,没收药品价值10万余元;查出伪劣药品35个品种,标值达 350余万元,全部进行了集中销毁。全市普遍推行了“企业负担登记卡”制度,发放“企业负担登记卡”2 800册,重新核发收费许可证659本,审验项目 327项,取消14项;查处各类加重企业负担189起,涉及违纪资金1 000多万元。为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市县两级取消不合理涉农收费项目13项,清理超编及不应享受定额补贴人员 818人,查处加重农民负担案件42起,涉及违纪资金 693万元。全市农民负担比上年减少2 165万元,人均减负272元。农村电价也得到了理顺。开展了对国债专项资金、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使用情况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执法监察,检查资金项目100个,发现和纠正处理问题7个。治理公路“三乱”工作,查纠私设收费站卡、执法人员行为不规范等问题18件。治理中小学乱收费,查出中小学乱收费问题11件,涉及违纪资金59.48万元,全部做了退还处理。
  【治理经济环境】2000年,由市领导带队,组织27个市直部门领导参加的考查团赴大庆学习治理和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的经验。采取在新闻媒体上开辟专题专栏,设置公益广告牌匾、宣传标语和口号,大力营造经济发展的舆论环境。组织各单位、各部门开展了“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我该怎么办”的大讨论,全市参加学习讨论的干部职工达16万人次。围绕“四查四看”,对照大庆找差距,共查摆出影响环境问题146个,制定了174条整改措施,重新修定了 458条优惠政策、836条服务措施。进一步强化服务措施,建起了300平方米,内设咨询中心、投诉中心和服务中心的服务大厅,进驻办事部门36家,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对独资、合资的公司实行挂牌保护,开通为企业服务热线电话80多台,设立市政服务 110平台和法律服务中心,共为外商和投资企业解决急难问题49个,为企业办实事167件。对全市120多个外来投资者发放了“贵宾卡”,对36Q多个外商和外资企业发放了“绿色通行证”。对全市594个收费单位、668个收费项目进行了清理,清理收费额6亿多元。取消了市本级制定的公路改造配套费、城市道桥建设费等6个大项收费。对121项审批项目进行了清理,简化审批项目40项。严肃查处影响干扰经济发展环境案件45起,公开曝光 6起。在公、检、法等25个部门,开展了民主测评行风活动,进一步促进了各部门加强行风建设、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自觉性。
  【预防和治理腐败】2000年,进一步加大反腐倡廉工作力度,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问题。全面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清理整顿预算外资金银行账户,组成三个检查组,对 9个单位违规多头设立的16个银行账户全部作了纠正处理。共查出违反票据使用、坐收坐支等 9个方面的问题,涉及违纪金额 1 352万元。积极推行政府采购制和会计委派制,制发了《佳木斯市政府采购管理暂行办法》等 7个规范性文件,加大了向县(市)推行的力度。全市政府采购预算总额1 801.2万元,通过政府采购实际支出1 487.8万元,节约资金 313.3万元,综合节支率为17.4%。会计委派制7个试点单位预算外资金上缴率都达到100%。深入推行政务、厂务、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工作采取“双线”运行办法,全市乡镇、站所、村屯公开的规范化水平明显提高,市直党政机关 80%以上的单位推行了政务公开。全省乡镇政务公开经验交流会在佳市召开,市委和桦川县、富锦上街基乡分别介绍了经验。厂务公开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国有企业厂务公开推行面已达90%,有50%的单位达到了“五个基础硬件”的要求。进一步规范了有形建筑市场管理,先后对 120个工程项目实行了招投标承发包,招投率达100%。各县(市)的项目报建率达到100%,工程项目招投率达到 98.7%。对全市在建项目进行了普查和重点抽查,下达整改通知书59份,查封工程28项。认真落实了经济责任审计制和干部公示制,共完成经济责任审计89人,其中审计国有企业法定代表人29人,县(处)级党政领导干部38人,乡镇主要领导干部22人。共查出涉及违纪违规问题的资金9 108万元,涉及企业潜亏遗留问题的资金6 933万元。市委出台了《党政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实施办法》,全市拟提拔的 435名处级和科级干部全部进行了公示,其中 3人在公示后取消了拟任职务。2000年,深入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党性党风党纪教育,集中开展了警示教育活动。组织全市13万名党员干部群众观看了影片《生死抉择》。发放《胡长清案件警示录》录像带95部,集中播放500余场次;下发警示教材1 800套。并通过组织反腐倡廉专题文艺节目巡回演出,上党课集中封闭学习,聘请党校教授专题讲座,召开座谈讨论会,举办以案说纪演讲活动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同时, 在市级新闻媒体开设专栏5个,刊发各种信息、专访 160多篇,机关信息30余篇,在省以上媒体发表文章30篇,加大了反腐败舆论宣传力度。
  【落实责任制】2000年,市委、市纪检委坚持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做为反腐败工作的龙头措施来抓,层层落实责任,在全市形成了横向到边、 纵向到底的责任制体系。对去年7个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先进单位、5个专项工作先进单位、5个为经济建设服务先进单位、11个纪检监察工作先进集体进行了大张旗鼓的表彰奖励。对53名领导干部实施了责任追究,维护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严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