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共青团市委

共青团市委



  【学习教育活动】2000年,以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在全市团员青年中广泛深入地开展了邓小平理论学习研讨活动,全市成立了1 600多个理论学习小组、120多个理论研究会,举办学习班120期、6万余人; 组织青年开展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无神论教育, 深入揭批李洪志及其“法轮功”邪教组织,积极开展“一帮一”、“多帮一”教育转化工作。积极培养和树立先进典型,评选表彰了“第五届佳木斯市十大杰出青年”?“第二届佳木斯市杰出(优秀)青年企业家”,在全市青年中形成了学先进、争先进的良好风气。
  【创业建功活动】2000年,深入开展农村青年“科普之冬”活动,市直团委共同武装一个县级青年科技图书站,县级团委武装一个乡级科技图书室,乡级团委武装一个村级科技图书角,使农村青年科技图书站、室、角,形成网络。成功举办了全市12个部门、30个行业参加的佳木斯市农村青年“乡村文化节”暨富锦首届农业科技大集,散发科技传单 2万份,发放科技书籍2 000余册,为80多名农民患者义诊。同时, 开展了科研单位与基层团委的科技对接活动,全市累计促成52对科技对接,建立科技图书站、室、角720多个,举办各类培训班120多期,培训农村青年60多万人次。开展了“绿鑫宝杯”农村青年产业化生产竞赛,全市共建立青年科技示范基地243处(其中省级青年科技示范基地23处)、“青字号”龙头企业210家,培养农业产业化青年领头人260名,青年星火带头人2 500名,各类青年科技生产经营大户 530个,青年股份合作体领办人 2 470名。在全市企业青工中全面实施以技术、管理、服务和营销创新为主的“创新创效”岗位建功活动。充分发挥市青年就业服务中心的作用,培养和扶持青年兴业领头人20名,举办招聘大会10场,安排青年就业 1 500多名。举办了“新世纪杯”青少年科技创新竞赛,在近千项科技创新成果中评选出近百项获奖作品,并在第九届三江国际旅游节期间参展。广泛开展了“植树纪念,美化佳城”活动,启动实施了佳木斯市“保护母亲河行动”重点项目外滩青年林工程,3 000余名青年志愿者植树近万株。
  【创建精神文明】2000年,围绕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开展青年志愿者行动,参加无偿献血“红色行动”的青年志愿者近万人,无偿献血30万毫升。全市建立 2 500多支青年志愿者服务队,6 万余名青年志愿者活跃在城市乡村,广泛开展抢险救灾、扶贫攻坚、帮孤助残、美化环境等各项活动,全年累计开展志愿服务 200余次,参与志愿服务志愿者20 000余人次。全市团员青年为邵云环烈士纪念碑建设捐款23 000余元;利用星期六义务劳动日、市民奉献日深入开展“献爱心、送温暖”活动,累计捐款捐物近15万元。举办了青年歌手大赛、少儿系列大赛、五四文化广场文艺演出等大型青少年文化活动,丰富了广大市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全市新命名表彰市级青年文明号50个、青年岗位能手101个。
  【创建“五四红旗团委”】2000年,把“五四红旗团委”创建活动作为全面推进基层团组织建设的重要载体,取得了显著成效。五四期间,10个团委获得“全市五四红旗团委标兵”荣誉称号,50个团委获得“全市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涌现出 “全省五四红旗团委标兵”1个,“全省五四红旗团委” 7个。切实加强了团的领导班子和团干部队伍建设。全年共举办基层团干部培训班30余个、2 000余人次。全市农村团支部书记“三位一体”配置率稳定在85%以上。并加快了私营企业、合资合作企业等新经济组织的建团步伐,进一步增强了青联、青企协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团市委组织创办了《佳木斯青年》,召开了佳木斯市青年企业家协会第二次会员大会,与百名青年企业家举行了题为“谋企业振兴,话经济发展”的座谈会。充分发挥了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