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妇联
市妇联
【巾帼建功立业】2000年,以“巾帼建功活动”10周年为契机,组织全市13.8万农村妇女参加发展“鹅”经济为主的“养殖能手”竞赛活动,涌现先进典型260余名,养鹅120万只,创产值 1 200万元。同时,以“科普之冬”、“科技大集”为载体,动员全市26万名妇女参加科技致富活动。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2 600期,培训妇女18万人,使12万名农村妇女掌握了2至3项农业技术。10万余名妇女参加“三八”绿色工程活动,营造“三八”林3 500亩,义务植树26.4万株。全市650个村落实了“三八”田 5 400亩。市妇联在 “三八”节期间对荣获省级“巾帼文明示范岗”、“巾帼建功”活动先进单位及协调组织进行了转奖表彰。
【社区家政服务】2000年,以家政服务业为突破口,深化社区服务建设。各级妇联组织开展了下岗女职工的择业观教育,举办各种演讲会、报告会100多次,2 000多人次。通过开办短期家政服务培训班等方法,对 300余名下岗女工进行美容美发、烹饪、服装等方面技能培训和家政服务培训。市妇联开通了 8 968妇女热线,为下岗女工提供就业、法律、心理、婚姻等方面咨询,接待热线 600余次。接待求职妇女500余人,提供就业信息近200条,使近百名下岗女工在家政服务领域找到了岗位。由市妇联扶持开办的“五小五站” (小饭桌、小家托、小早点、小接站、小杂修;保姆计时服务站、小区环境保洁站、净菜配送站、爱心辅导站、家庭事务代办站)有50余人。市妇联协调民政局等有关部门联合推进巾帼社区服务工程, 提出了“个、十、百” (开辟一个市级巾帼社区服务示范区、创建十个巾帼社区服务示范站、树立百名巾帼创业带头人)的目标。建立了以妇女为主体、 面向全社会的“妇”字号社区服务实体,实行了巾帼社区服务机构、管理、培训、授牌、标识、规章、项目收费服务“七统一”,已建成巾帼社区服务站21个,选树巾帼创业带头人50余人。
【提高妇女素质】2000年,市妇联开展了“迎接新世纪,争做新女性”演讲报告会、“三八”红旗集体竞赛活动、“母亲的爱”征文活动和“妇女家园环境”为主题的环保活动,全市共评选表彰“三八”红旗集体116个,“三八”红旗手112名。近10万人参加了“保护地球绿色环保文明行动”,结合“4.22”地球日和 119消防日开展了系列宣传活动。依托“妇女读书社”开展了“城对乡姐妹赠书”活动,建立妇女读书社 451个。用科学的文化知识占领妇女思想文化阵地,提高了广大妇女的思想、政治和文化素质。
【家庭素质教育】2000年,召开了“减负后的家庭教育”座谈会,举办了 3期家庭素质教育参与式方法培训班,培训了60名家长学校校长,召开了家长素质教育培训班示范演示会,开展了“十佳家长”评比活动,有10名家长获十佳家长荣誉称号,6 名家长获提名表彰。同时,开展了“五好文明家庭”标兵竞赛活动,参加活动的家庭达50%。组织了近1 000人参加的中国人寿“英才杯”第三届舞蹈大赛,并在市中心广场进行了汇报演出。
【维护妇女权益】2000年,切实抓好妇女维权工作,开展了 “148”维权周咨询日活动,全市共设立咨询台98个,接待咨询妇女近千人;开展普法讲座74次,张贴标语近千幅,板报789块;法律服务中心为近百名妇女提供咨询、代诉等项服务,参与重大侵害妇女权益案件陪审26件。还举办了《佳木斯市儿童权利公约》培训班。接待处理妇女维权信访案件 101件次,结案率100%。继续开展了“爱心助业”扶贫攻坚,共结“春蕾”帮扶对子42对,巩固和发展了四级妇联组织的扶贫联系点,组织女企业家等社会有识之士参加帮扶贫困,使 800名贫困妇女脱贫。同时,积极响应全国妇联“情系西部、共享母爱”行动,制定了贯彻落实任务实施方案,市妇联向全市广大妇女发出“举三江妇女之力,建西部美好家园”的号召,并付诸实施。
【活动阵地建设】2000年,继续开展规范化妇代会建设,评选出规范化妇委会50个,新建立了 6个单位妇委会,拓宽了妇女工作领域。强化妇女阵地建设,巩固完善了市妇女儿童培训中心,成立了名媛女子俱乐部、儿童假日学校、家庭素质教育培训站,进一步促进了妇女儿童事业的发展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