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农业综合指导

经济概况

农业

农业综合指导



  【综合调研】2000年,根据工作的需要,协调组织各类会议30余次,起草领导讲话11份;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材料40余份;办理、答复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20多件;向国家、省、市新闻媒体提供农业方面稿件40余份。向省办和市领导提供农情报表45期(次),发农业情况反映15期。完成调查报告9篇,向市委、市政府领导提供有价值的建议10条。
  【调整产业结构】2000年,确定农业结构实行“三压三增”的原则,即压粮食作物、增经济作物面积,压劣质粮食、增优质粮食作物面积,压缩常规经济作物、增加名、优、特、新、绿经济作物面积。全市共完成播种面积908万亩,其中粮食作物747万亩,比上年减少36万亩,经济作物及蔬菜11万亩,比上年增加10倍。粮、经、 饲的种植比例由上年的87:12.9:0.1调整为80:18.7:1.3。粮豆薯总产达到42.46亿斤,牧业产值5.4亿元,增长11.5%,林业产值1.41亿元,渔业产值3.2亿元,增长8.33%,乡企产值110亿元,增长13%,农业结构逐步向农林牧渔、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上转变。
  【协调农村各业】2000年初,筹备召开了全市畜牧、水产、林业、供销、乡企等专业会议,确保了各项农业生产的部署和落实。参与协调农行投入资金17亿元,化肥28万标吨,农膜4 200吨,柴油5.5万吨,种子0.56亿公斤,农药3 500吨,满足了全市农业生产的需要,促进了农、林、牧、渔、乡企等。
  【科教兴农】2000年,围绕结构调整,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在全市乡村开展了“科普之冬”活动,县、乡、村各级举办各类培训班 2 000多期,人数达34万人次,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的自身素质。农业科技示范带已全面铺开,共建各级示范带170条157万亩,占全市总播种面积17.3%。在示范带的辐射引导下,落实重点项目20项,试验、示范项目24项,累计推广面积1 250亩。种植业四大作物的优质品种率达到 95.2%,比上年上升近20个百分点;畜牧良种覆盖率达90%,渔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0%,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46%。
  【能源建设】2000年,全市新建和改造太阳能房面积11.5万平方米,其中学校 1 500平方米;新建和改造太阳能畜禽舍15.4万平方米;新建节能烤烟房93座;新建日光温室和大棚38万平方米,其中大棚30万平方米;农村三坊改造93个,营造薪炭林面积 2 593亩;农机节油技术推广增加2 600台;新搭建节能炕灶25 900铺;新建秸秆饲料加工厂1座。农村能源工作已成为特色农业、生态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业产业化】2000年,全市抓了46个龙头企业,带动10万农户,与农户签订订单合同22.1万份,种植业订单面积达到33.4万份,占种植面积的37.5%;建成农产品生产基地418个,品种达20多个,畜禽饲养量 672.8万头(只),形成了水稻、大豆、玉米、小麦、白瓜、山葡萄、生猪、肉牛、肉羊、大鹅十条龙形产业链。全市绿色粮食作物面积已达 120万亩,绿色经济作物5.45万亩,绿色蔬菜面积5 433万亩,绿色畜禽养殖83万头(只),绿色水产品养殖面积700万亩,绿色山产品销售收入实现 484万元,绿色基地面积达100.05万亩。全市已有21个绿标在国家工商部门注册。
  【基础设施建设】2000年,全年完成水利建设土方 6 900万立方米,超计划176%;新增和整修达标江河堤防 253公里,超计划40.5%;新增和改善除涝面积56.9万亩,超计划67%;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 30.36万亩,超计划1%;新增水田面积20.4万亩,超计划2%。农业开发完成中低产田改造20万亩,占计划的100%;造林0.67万亩,占计划的223%;建桥涵闸 343座,完成土石方510.7万立方米,完成干支渠201公里,修农田路 194公里,建设蔬菜温室20栋。农业机械化发展实行多元投入,优化配置,新增大中型拖拉机236台,大中型农具2 689台(套),农机总动力由上年的109.4万千瓦增加到114.3万千瓦,田间综合作业能力显著提高,整地面积达435万亩,其中深松197万亩,基本达到“三三”轮耕要求。
  【落实农村政策】2000年,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减少不合理收费项目13个,农民负担比上年明显减少。农民负担上访量与上年同期比大幅度下降。因农民负担和土地顺延承包引发的信访案件有35件(次),其中集体上访6件(次),占上年同期的20%,按照有关政策均予妥善处理。全年农民负担总额为25 714.4万元,比上年减少 2 852万元,税金、乡统筹、村提留、提取比例、社会负担、农村“两工”六项指标均比上年有所下降,提留统筹比例占上年人均纯收入的3.5%,下降了0.2个百分点,比国家规定少1.5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