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畜牧业

畜牧业



  【畜牧业生产】2000年末,全市黄牛存栏31.4万头,比上年同期(下同)增长 10.8%;生猪存栏56万头,增长11.8%;山绵羊存栏28万只,增长11.6%;禽存栏 568万只,增长4.1%,其中大鹅饲养量260万只,增长58.6%。黄牛出栏12.5万头,增长12.1%;生猪出栏60万头,增长18.8%;山绵羊出栏9.7万只,增长12.8%;禽出栏442万只,增长3.7%。肉类总产量7.4万吨,增长16.5%;蛋产量3.6万吨,增长2%。牧业产值5.4亿元,增长11.5%,占农业总产值比重1 8%以上。
  【产业化经营】2000年,全市以生猪、白鹅、肉牛、肉羊产业化为重点的畜牧产业化,取得了明显成效。肉牛产业链:依托桦南肉牛公司、关东畜牧土产公司等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把分散的肉牛饲养、销售连成一体,合力开拓国内市场。桦南肉牛公司外销肉牛 1万余头。突出基础母牛群建设,拓宽肉牛发展的路子。白鹅产业链:初步形成了以富锦食品公司、汤原诚信公司、同江肉联厂、桦南飞翔羽绒厂、郊区大鹅加工厂等企业为龙头的白鹅产业链,全市大鹅饲养量 260万只,加工外销大鹅近70万只。乳制品产业链:依托江泉集团,扩大乳制品产量,提高产品质量,拉动郊区及周边地区奶牛业发展。肉羊产业链:依托市冷冻总厂、富锦市牛羊屠宰场等龙头企业和桦南种畜场、富锦市种畜场等种畜企业,建立肉羊品牌、数量优势。生猪产业链:北方金锣公司的建成并投产,使生猪产业化实现了重大突破。各地与金锣公司签定基地建设协议45份,协议生猪交售量为10万头,日均屠宰 500头。与龙头企业发展相适应,全市已有各类饲养场385个,养殖小区120个,专业乡36个,专业村531个,专业户29 763户。
  【绿色产品基地】2000年,全市以抓标准、上质量、成规模为重点,进一步扩大绿色畜禽产品基地建设规模。已建设绿色畜禽产品生产基地乡镇47个,比上年增加9个。全市有8个大鹅、生猪生产基地取得了“无公害”食品生产基地标识。按绿色畜禽标准饲养肉牛 4.1万头,出栏1.5万头;饲养肉羊6.7万只,出栏2.2万只;饲养大鹅75万只,出栏56万只;饲养生猪6 500头,出栏4 500 头;饲养奶牛650头,产鲜奶2 200吨。
  【科技兴牧】2000年,全市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送科技下乡、科技对接及科技讲座等咨询服务活动。全市办各类培训班680余次,培训人员达 3.4万人次;组成科技对接对子300余对。实施“种子工程”,积极开展畜禽品种改良。冻配改良黄牛4.1万头,比上年增长20.6%。大量购入改良母牛,增加改良母牛近2万头。饲养纯种特克赛尔种羊20余只,高代杂交种羊300余只,改良本地半细毛羊5 000只。种鹅基地建设,县市级种鹅场 4处,养种鹅专业户2 000户,种鹅存栏达20万只。三元杂交生猪覆盖面已达60%以上,引进迪卡父母代种猪10套150余头。改良草原面积23.5万亩,人工种草3.3万亩,人工放养细绿萍1.4万亩。
  【养殖服务】2000年,突出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养殖基地的全方位服务意识。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摸清了畜牧产业化发展现状,掌握了畜牧业发展的资源优势、地缘优势和市场需求情况,编制了五年、十年发展规划;多次协调企业与生产基地的关系,帮助签署合作协议。发动职工筹资4万元,解决企业的燃眉之急。努力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依法治牧】2000年,在动物防疫工作上,以牧畜五号病的普查和防疫注射工作为重点,开展春防、秋防攻坚战,畜禽防疫注射密度达到 95%以上。强化屠宰检疫,确保了屠宰生产环境不污染和人们食肉安全。加大了兽药市场监督管理,抽检兽药 120批次,检出假劣兽药32批次,进行了查处,净化了兽药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