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
水利
【各项指标】2000年,全市水利共完成土方 6 900万立方米,超计划176%,新增和整修达标江河堤防 253公里,超计划40.5%;新增和改善除涝面积56.9万亩,超计划67%;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 30.36万亩,超计划1%;新增水田面积20.4万亩,超计划2%;实现水利经济和综合经营总收入25 920万元、创利税2 544万元,分别超计划7%、6%。
【城防工程】2000年,以市城区防洪工程建设为重点,在加快进度、提高质量上加大了工作力度,提出了“倒排工期,苦战百天,确保汛前完成建设任务”的口号,及时解决市城区土源、占林、占地、拆迁等问题,对工程建设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监理和监督,全市防洪工程建设共完成堤防达标240公里,工程优良率达 80%以上,其中市城区防洪工程11.65公里,质量全部为优良工程。
【为农业服务】2000年,水利建设为水田发展搞好服务。针对沿江14处提水灌区年年存在的引渠淤积严重的问题,提早动手,在春灌前完成清淤任务。搞好灌溉工程维修和设备检修,筹措资金100万元,于春灌前维修拦河坝11处,检修泵站69处,机电井4 000 眼、抗旱设备985台(套)。搞好机电井建设,打水田井760眼,补水井4 000眼。为高效农业搞好水利服务,重点抓了桦川县集贤村大豆喷灌、果园滴灌示范区和市郊区四丰乡和平村蔬菜大棚微滴灌示范区两个节水灌溉典型,共发展微、滴、喷灌面积 4 750亩。为节水增效搞好水利服务,实行“浅晒浅”、“浅晒浅湿”等节水灌溉制度,积极探索工程节水新途径,在悦来、汤旺、向阳山三处大灌区完成渠道防渗19.8公里,实施工程节水面积3万亩。
【水土保持】2000年,在继续抓好小流域治理和全市31个生态典型村建设的同时,重点抓了水利工程造林。全市共投入造林资金 700万元(不计投工),完成植树造林面积98 198亩,是计划的113%,是上年的130%,其中退耕还林85 500亩,水利工程造林12 698亩。
【水务管理】2000年,加大了城乡水务一体化的推进力度,使桦川、富锦、同江、佳木斯郊区四县(市)区实现了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在组织机构上实现了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进行悦来镇给排水改造工程建设,努力解决水量不足、水质污染问题、对自来水老化、破损管线进行更新改造和全面清洗。使自来水清澈透明,水质达到了国家规定的饮用水标准,做到得民心,顺民意。
【基础产业】2000年,在搞好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立足于资源和行业优势,大力发展水利基础产业。以水利工程生产、生活用地为资本,发展种植业。共出租耕地近12万亩,收地租350万元。以江河为资源,清淤采砂相结合,发展砂石业。砂场发展到8家,总产值达 300万元。以水利工程为依托,搞养殖、旅游立体开发。利用养殖水面 2.8万亩,先后改造和建成郊区四丰山、汤原东湖、桦南淼望、同江三江口等度假村和旅游景点10个。,以现有的水利施工企业为基础,组建企业集团,增强市场竞争力。对全市12家水利施工企业在自愿的前提下实行横向联合,组建成佳木斯市水利施工企业集团。仅上半年承揽水利施工项目28个, 实现产值9 860万元。
【防汛工作】2000年,坚持在思想上抓落实,利用世界水日,出动宣传车 180台次,发宣传单 3 000多张,市、县领导发表电视讲话26人次。在人员和物资储备上狠抓落实,落实抢险队伍182个,人员68 300人,车辆1 398台,船只514艘;成立了拥有运输车 8台、挖掘机1台、推土机4台、装载机 2台的专业抢险队伍;筹集编织袋244.54万条、草袋24.2万条、木材3 136立方米、铁线28.96吨。在防洪预案上抓落实,制定各项方案,对易受山洪威胁的113个村屯进行了重点部署。在组织上抓落实,实行市委常委包县(市)区、县(市)区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屯的五保责任制,把大型水利工程落实到人员。在安全检查上抓落实,重点检查了影响度汛的12处险工弱段,提出了消险意见,抓紧建设。在基础建设上抓落实,完成了县(市)23部电台安装调试任务,拆除旧危库房480平方米,新建库房 840平方米,修整仓库院区8 000平方米,铺设石板路 2 000平方米,建起了高强度防火消防系统,为防汛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