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工业经济

工业

工业经济



  【经济效益】2000年,是10年来全市工业发展速度最快的一年,也是地方工业经济效益最好的一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完成95 263万元,同比增长20.8%,其中地方工业增长15%;由于受佳纸同比增亏8 340万元的影响,全市工业实现利润-18 236万元,其中地方工业实现利润-8 141万元,同比减亏38.8%;全市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23 692万元,同比减亏14.6%,其中地方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13 139万元,同比减亏43.4%。
  【国企改革脱困】2000年,市经贸系统积极争取政策扶持,继续深化国企改革。充分利用国家给予的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政策和债转股政策,从1997年到2000年底共卸债30.6亿元,拉动全市工业资产负债率下降16个百分点。其中,亚麻、万力木业等28户企业实施依法破产和争取个案破产,卸掉债务26亿元;桦南水泥厂等7户企业享受兼并政策,为企业减免债务1.9亿元;制药、龙江大豆等 8户企业享受减员增效政策,减免债务0.49亿元。2000年,佳纺实施破产卸掉债务近 9亿元;友谊糖厂利用国家对制糖行业实施结构调整政策,列入国家破产计划;佳星玻璃落实债转股2.1亿元,企业资产负债率由90%降到35%。
  【引联挂靠】2000年,市经贸系统借助外力对企业有效资产实施优化重组,积极推进工业企业向国内外有实力大企业、大公司、大集团挂靠,引联挂靠取得了新成果。友谊糖厂、宏远水泥等22户企业引进资金1.4亿元,重组和启动资产 2亿元。省东方糖业公司投资3 000万元,对友谊糖厂实施启动,1亿元闲置资产得以活化,加工甜菜22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数控、锅炉、宏远水泥等企业通过引联,恢复了正常生产经营。到2000年底,经过几年来的努力,共有佳联、佳凤、中药、轴承、富拖等47户企业,实现了向国内外有实力的大企业、大公司、大集团引联挂靠,创造了剥离有效资产、引入外资合资合作、资产置换加入上市公司、承债式买断、国有资产异地无偿划拨等8种成功模式,取得了机制、资本、技术和人员4个优化成果,共引进资金8亿多元,优化重组存量资产20亿元。
  【企业技术创新】2000年,市经贸系统,围绕积极发展壮大机械、绿色食品、造纸、医药化工四大支柱产业,培植新型建材、电子信息两大新兴产业的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大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工作力度,重点技改项目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全市技术改造完成投资 2.2亿元,有44个项目开工建设并完成改造。重点技改项目万力木业二期工程、鹿灵公司 5—氨基水杨酸、天富公司粉煤灰空心砖、佳联公司佳联—3A联合收割机、黑龙公司年产 7 000吨增聚型高效净水剂等10个项目已经试产。完成技术创新投资6 700万元。EBJ—200G掘进机、割前摘脱收割机、大型高压增安电机、摘棉机、大型水稻收割机等50项新产品,已经批量生产、试生产或完成样品试验,基中有2项被评为国家级新产品,123项获得省优秀新产品奖。建立和完善了造纸、迪尔、电机、富拖、煤机、合成 6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10户市级高技术角。有12户企业采用了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技术。一批重点项目列入国家计划。5—氨基水杨酸、血栓康颗粒剂、大型施工机械3个项目成为国家“双高一优”项目;侨龙环保项目列入国家扶持计划;空心砖、商品混凝土搅拌中心、中药 GMP整体改造等11个技改项目和EBJ—200G掘进机、佳联割前摘脱收割机等5个技术创新项目,分别成为省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贴息项目,共争取国家、省贴息资金2 772万元,其中国家720万元。通过技术进步,全年新增销售收入28 300万元、利税3 000万元。
  【现代企业制度建设】2000年,市经贸系统加大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力度,进一步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强化企业管理。继续推进大中型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对制药、亚麻、一水、经编等债务包袱沉重的重点企业,在剥离有效资产的同时,进行股份制改造。对21户重点企业经营者试行目标管理,建立了目标、责任、考核 3个体系。把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重点工作目标,细化分解成 525项具体目标,以签订责任状的形式分别落实到各县(市)区、工业局和重点企业。对佳星玻璃、亚麻 2户企业实行经营者年薪制。对黑龙、侨龙、凯马富拖等19户企业经营者实行目标考核。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通过开展企业管理基础工作升级活动和应用信息化管理手段,使企业加强了质量、成本和财务管理,企业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2000年又有龙江大豆、侨龙、北方佳宾、塑料二厂、合成实业 5户企业达到了一级标准。全市累计一级企业达到23户,占考核企业的 16.9%。有20户企业通过公司制改造,初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各地方国有大中形企业的86%,为规划目标的143%。市经贸委系统243户中小企业,已基本实现了改制。
  【工业经济整体素质】2000年,市经贸系统一批支撑工业经济增长的骨干企业群体形成。亚麻、万力、桦水、制药、电机、合成实业等一些企业,通过卸债转制,企业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原亚麻厂通过个案破产后实施重组,纺纱能力增长60%,达到1.6万锭;产品科技含量大幅度提高,成为国内亚麻纺织行业具有竞争实力的企业之一。桦水对多年制约企业达产达效的管理、矿山归属、技术工艺等问题实施攻关,年生产水泥22万吨,首次扭亏为盈。合成实业、佳星玻璃、侨龙、啤酒、黑龙、煤机、佳联收获、北方佳宾、龙江大豆、长丽、二塑、凯乐、铸造、斯林、药机等一些企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佳星玻璃产品质量、资产质量和经济效益都处于企业历史上最好时期,全年实现利税 1 327万元。粤海佳凤完成平衡10万吨啤酒改造,一直保持市财政收入的支柱企业。侨龙公司由过去仅有几百万元产值的小厂, 发展成为产值5 000多万元,利税 500万元以上的重点骨干企业。黑龙公司成功地实现了由单一的氯碱生产向氯碱、辅产品和农药化工并重的转变,主导产品2.4—D精品酸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远销东南亚和澳洲等地。龙江大豆抓住国家实施“大豆工程”机遇,扩大市场,扭亏为盈。迪尔佳联、富拖、中药、鑫达、轴承、水泥制品、数控机床等一些企业,以引联挂靠为突破口,企业生产经营呈现出了良好态势。富拖新产品 224型拖拉机、园艺机等项目,已经成为上市募集资金的投资项目,小拖销量创历史新高,全年销售24 000台,同比提高100%。工交 6个行业中,建材、纺织、轻工实现了扭亏脱困。三年前没有1户盈利企业的建材行业,实现了整体扭亏为盈。
  【县域经济发展】2000年,在全市6个县(市)中,富锦、桦南、汤原实现了扭亏为盈,5个区全部盈利。富锦市工业经济经过几年改革调整,以富拖、钢圈、起重机、制油、制药为代表的一批企业生产经营发生转机,在粮油加工企业改革扭亏的带动下,全市工业经济提前实现了整体扭亏为盈。桦南县积极推进引联挂靠,龙拱、陶瓷、果酒、果茶、亚麻等企业实现了重组改造,以桦水为带动的水泥生产企业,已成为全县经济的支柱,仅去年就纳税 500多万元。汤原县通过推进企业技术进步,招商引资启动停产企业,工业经济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纸业公司二期扩建工程达产达效,基本形成了以造纸为骨干的工业格局。郊区以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为切入点,形成了以天照御酒、三江造纸、电缆、希望金豆、昭奇集团等企业为骨干的非国有工业群体。其它县(市)区也都集中力量,培植自己的工业骨干。一批非国有工业骨干企业茁壮成长。桦南海通、希波肉串、利华食品、龙拱集团、鲁班木业、汇丰易拉盖等一批企业异军突起,突出品牌经营、资本运营和技术创新,企业迅速扩张发展,已经成为全市工业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骨干力量。 附:佳木斯市地方名牌产品名录  
                   省级名牌产品



                   市级名牌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