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国内贸易

商品流通

国内贸易



  【企业改革】2000年,市贸易系统把推进企业转制做为突破口,坚持国退民进和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原则,因企制宜,加大力度,加快了国有商贸企业改革的进程。对大型企业采取资产重组、低成本扩张模式。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和华联有限责任公司调整自营比例,巩固引进、联营、租赁、民营等经营形式。华联将糖酒副食商场改造为副食综合超市,突出了“吃在华联”的经营特色;百货大楼在市区组建了 3户直营连锁超市后,改造组建了市西部地区最大的综合超市;金远集团国有流动资金已经全部退出。稳步推进中小型商业企业改革。秋林公司、五金交电(大厦)总公司进行了公司制改造试点;独立核算的基层中小型商业企业确定了改组、联合、兼并、租赁、委托、民营、出售、股份合作等八种改制模式。重点推进整体出售,先售后股的深层次改革。又完成5户企业的整体买断转制,有7户企业正在运作之中。发展商办工业小企业委托经营。豆制品一厂、二厂、儿童食品厂、酿造厂、回民食品厂等企业分别实行了对内对外的整体或部分委托经营。县(市)贸易企业改革整体速度加快。富锦、桦南等地在全面推进租赁、委托经营的同时,对推进产权出售、整体转制、股份合作经营改革上进行大胆尝试,在国有民营向民有民营过渡上迈出了新的路子。
  【结构调整】2000年,市贸易系统在经营业态、经营方式和经营功能创新上下功夫,促进了经营结构调整。招商引资取得历史性突破。全系统实现招商引资额近亿元,其中到位资金7 700万元,超额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 1 800万元的招商任务。另外多方筹集资金对原有商业网点进行合理改造。通过招商引资,实施“退三进一”战略,置换、处置边缘闲置资产,改造中心区网点;采取合作开发,有计划地改造老网点。同时,完善大中型企业经营功能,增加营销服务设施。市直零售企业新增扶梯9部,使全系统扶梯总数达到25部,投资300万元,改善了购物环境,使商办市场服务功能日趋健全。蔬菜批发市场增设了信息服务系统,与农业部和国家内贸局“菜篮子”信息网实现联网,通过大屏幕及时向进场业户和运销户发布相关信息。和平商场改造组建首家佳木斯电脑城,原有百货商品经营基本退出,初步形成了黑龙江省东部地区最大的高科技市场。
  【行业管理】2000年,市和县(市)贸易行政部门由单纯部门行政管理向行业管理转变,落实好行业管理职能。不断加强畜禽定点屠宰管理,市区及富锦、桦南等地已经从生猪扩展到牛、羊、狗、鸡、鸭、鹅等所有畜禽,对牛、狗、羊等杂畜继续巩固了“批发行”制度。全市定点屠宰厂共屠宰生猪24万头,其它杂畜5.2万头只、禽280万只。在全省率先实行畜禽肉品品质检验,增加了6项检验内容,检出病害猪476头。上缴财政屠宰税、检疫费合计 586万元,堵塞了税费流失,彻底解决了病害肉上市及宰后肉品二次污染和注水肉上市等难点问题。加强了调味品市场管理和酒类市场管理,加大打击伪劣假冒力度。专卖局全年收缴各类伪劣假酒类商品近千件,查处了假北方、假茅台、假五粮液、假果酒等四起重大案件,取缔郊区稀料酿酒的小土炉、小作坊26家。实行化学危险品产销许可证制度,取缔 6户不合格经营单位,为12户企业发放了“经营许可证”。并与物价局联合,对全市餐饮业、理烫发业、婚纱摄影业实施分等定级管理,控制了饮服企业暴利现象,已发放特级、一、二、三级牌证 3 000余块。规范拍卖业管理,佳木斯“三江拍卖总公司”作为政府公务拍卖定点企业,开业两年来召开拍卖会18场,拍卖标的金额近 2 000万元,在三个县(市)设立了分公司,并受省拍协委托,到哈尔滨市主持了一次成功的拍卖。
  【特色经济】2000年,市贸易系统围绕全市“菜篮子”工程,加快了产业化进程。为尽快发挥冷冻总厂龙头企业作用,运作落实了与全国三大肉类加工企业之一山东金锣集团联营合作项目。9月投产之后,共屠宰分割加工生猪 5万多头,平均日屠宰加工生猪约450头左右,产量达到4 000多吨,实现产值3 600万元。其中 3 300吨产品发往浙江、江苏、湖南、香港等外埠市场。受联营厂投产的拉动,市场生猪收购价格由每公斤4.4元升至每公斤6.2元左右。金锣集团与区内农户签订生猪保护价收购合同达到40万头。同时,联营项目启动带动了正大饲料、金豆饲料。等相关产业发展。在蔬菜生产上走专业化、特色化经济发展之路。市蔬菜办引导郊区十个基地乡农民扩大种菜面积,蔬菜播种面积达到11万亩,比上年增加 3万亩。重点发展北菜南销的油豆角、大白菜、毛葱等品种,增加了骨干品种生产,推进了绿色蔬菜生产试点,绿色蔬菜生产面积达到 2万亩。组建泡子沿大白菜农民协会、松江乡宏力村早甘兰农民协会,建立了农民产销联合体,实行合同种植,规模生产。在省政府年度“菜篮子”工程检查评比中,佳木斯市又被评为实施“菜篮子”工程先进市。
  【企业管理】2000年,市贸易系统积极推行现代化管理模式,引入计算机等先进管理手段,实施店务公开制度,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对企业资产处理和大额资金使用严格把关,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定期进行检查,对各级领导干部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对各项费用支出继续实行定额包干,有效地防止了跑冒滴漏等管理失控现象的发生。通过强化管理,开源节流,全系统实现商品销售总额8.25亿元,同比增长14.7%;盈亏相低亏损319.4万元,同比减亏 199万元,减幅38.4%。实现连续五年大幅减亏,累计减亏额 1 780多万元。认真吸取“98.1.31”火灾教训,市贸易局进一步强化了安全管理,建立了28项 149条各种安全管理制度规定。加强安全检查,加大以市里列入 5户存在火险隐患单位的整改力度,投入火险隐患整改资金达85万元。全年消防安全、生产安全、内部保卫均未发生任何事故。